青岛地铁工程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研究

2019-01-11 03:13刘方克米保伟
都市快轨交通 2018年6期
关键词:排查隐患标准化

宋 帅,刘方克,米保伟

(1. 北京安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2.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目前国内地铁工程建设规模高速扩张,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9月,有44座城市批复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投资2.4万亿元,2016年规划里程1 274 km,在建线路162条,在建里程4 343.6 km[1]。总体上,新建规划线路规模大,投资增长迅速,建设速度持续加快,导致管理力量被摊薄,工程建设安全质量隐患(以下简称“隐患”)频发,各类事故累计超过100起,涉及绝大多数城市,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重大,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2]。为此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强调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3]。

北京、上海等城市地铁工程建设起步较早,为提高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施工安全,均结合本地工程水文地质特点和管理模式特色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研发信息化管理平台,运行效果较好,为其他地区城市地铁工程建设安全治理管理提供依据。

由于青岛地铁工程建设规模大(7条线路同期在建),建设模式多样(政府自建、BT、PPP等),丘陵硬岩和滨海、过海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为该地区工程建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贯彻国家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的相关要求,满足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青岛地铁集团总结提炼各城市地铁工程建设好的做法与优点,结合工程建设实际,自2007年工程建设以来先后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体系、在线教育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远程视频监控体系、履约考评体系,并研发相应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效果显著。

结合青岛地铁近年来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构建与运用情况,着重介绍如何遵循全面安全质量管理与PDCA管理基本思想,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编制科学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结合“互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长效发展。

1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构建

地铁工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探索安全监管模式,强化和落实各参建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攻坚战,保障地铁工程建设安全形势持续稳定[4]。

1.1 明确隐患管理模式

地铁工程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投融资方式(政府投资、BT模式、PPP模式)、管理水平等条件,对各参建单位进行分类分级,建立“分级管控”的管理模式。

1.2 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规范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地铁工程建设实际,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标准为基础,细化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明确各参建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1.3 明确各方主体责任

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要明确监督、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能;各参建单位要高度重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动全员参与隐患自查自治,落实隐患排查治理闭合管理责任[5]。

1.4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

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应包括隐患自查自报、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分析评价等内容,建立既有侧重又统一衔接的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记录和管理。

1.5 制定考核管理办法

突出工作过程和结果量化,明确考核指标和奖惩方式,将各单位日常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安全生产工作年终考核,提高安全监管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2 体系构建的特点和创新点

青岛地铁工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根据本地区隐患排查治理特点与网络化建设模式变化及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制定明确隐患管理模式,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明确参建各方主体责任;推行落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控规定;全面提升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标准,建立完善考核机制,最终实现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目标。

2.1 明确政府监管方式

根据地铁工程建设由单线向网络化转变的实际情况,政府明确了监管监察方式,构建了市政府地铁指挥部综合协调、市安监局宏观指导、行业主管部门专业监管、辖区政府属地管理、地铁集团负总责、各参建单位承担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的监管模式,进一步理顺和细化了有关政府部门和属地的安全监管职责。

2.2 建立三级管控模式

根据管理层级不同建立三级管控模式(见表1),即集团综合决策、线路建设单位具体管理、现场各参建单位具体组织实施。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完备有效的管理、检查、考核、奖惩工作机制,使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更加规范化、务实化、高效化。

2.3 制定隐患管理制度体系

根据工程建设实际,以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为总纲,建立完整齐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制定隐患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隐患排查、治理、响应、核准、消除及日常管理相关要求;制定隐患举报制度,提高各单位参与隐患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编制并实施安全质量监督检查等管理标准,实现了隐患排查治理有章可依。

表1 隐患三级管控模式Tab.1 Three-level control mode for hidden risks

2.4 推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控制度

将隐患管控从事后检查变为预防改进,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依靠科学理论、程序和方法,发动全员、全部门参加。推行集团、线路建设单位、现场参建单位分级分重点全员参与;推行集团决策、线路建设单位监管,各参建单位具体实施的全方位管理;推行施工各阶段全过程、闭合管理,实现了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2.4.1 推行全员管理

广泛推广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促使从建设单位到施工单位,从集团领导到一线员工,深刻认识深化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觉性,树立“隐患即事故”的理念。实现地铁集团、线路建设单位、现场参建单位分级分重点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

2.4.2 推行全方位管理

充分调动各级部门、单位安全职能作用,强调各层面目标和空间上的安全管理,要求在集团决策层安全管理决策基础上,由各线路监管层统一组织协调各环节、各工序、各类人员的安全管理活动,实现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监测等单位的全方位管理。

2.4.3 推行全过程管理

借助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现从施工准备、附属施工、主体施工、机电安装等各阶段,每个工序、每个环节、每个部位的全过程管理,同时强调安全管理的方法和原则,确保隐患不流入下一阶段,达到全过程管控的目的。

2.5 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建设

提升管理理念,科学制定标准,通过逐条编制隐患清单,实现排查依据标准化;细化岗位管理职责,固化工作流程,实现排查人员标准化;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隐患全过程闭合、留痕管理,实现排查治理过程标准化;推出“排查—治理”分离考核机制,实现监督考核标准化,达到隐患全面检查、有效治理的目的。

2.5.1 排查依据标准化

为有效指导各参建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满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要求[6]。地铁集团深入工程建设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对工程建设危险有害因素全面识别,提炼总结编制《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清单》,将隐患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隐患类别不同,划分为 TBM/盾构法施工、明挖法施工等23类安全隐患;围护结构、高架桥质量等14类质量隐患(见图1)。共计39张检查表,1 953条排查内容;根据安全质量隐患危害大小和整改难度,将隐患分为Ⅰ级、Ⅱ级、Ⅲ级3个级别[7]。

图1 隐患排查要点Fig.1 Check points of the hidden risks

2.5.2 排查人员标准化

根据工程建设实际,不断细化各单位岗位管理职责,按照岗位不同,分别赋予相应管理任务与权限,定岗、定责、定人,固化工作流程,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最终形成完善的安全质量管理模式,实现人员管理标准化,提升隐患排查治理水平。

2.5.3 排查治理过程标准化

严格落实三级管控模式,编制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根据排查单位、排查人员及排出隐患等级的不同制定标准化治理流程,实现隐患全员、全过程闭合、留痕管理。借助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从隐患排查、上报、整改到最终消除,实现整改时限、责任主体、整改要求全过程跟踪,做到每步操作留痕,每步操作考核,确保发现的每条隐患彻底消除(见图2)。

图2 隐患排查治理流程Fig.2 Check points and management process for hidden risks

2.5.4 监督考核标准化

推出“排查—治理”分离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指标,从源头上鼓励发现隐患。制定奖惩规则,将考核结果纳入到对参建单位的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季度、年度考评以及履约评价中,最终计入信用评价系统,与青岛地区的招投标挂钩。实现监督考核标准化,驱动企业自查自纠,及时完成整改。

2.6 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建设

研发工程建设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以下简称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是运用隐患信息数据库[7],结合青岛地铁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与考核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信息化的集成管理。同时依靠系统大数据隐患趋势分析,实时掌控隐患排查治理形势,为决策层及时调整管控方向和重点提供有力支撑[8]。

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在功能上实现隐患提示、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隐患统计、隐患考核等功能;在性能上,保证软件系统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强;在安全性上,防止重要数据信息泄漏、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9]。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隐患排查、隐患治理、考核管理、综合统计、手机客户端、通知公告、工程资料等业务功能模块。

2.6.1 隐患排查

排查人员可通过隐患排查清单上报隐患相关信息。建立提示信息主动推送机制,系统主动推送排查任务提醒,督促岗位人员按时按量完成隐患排查任务。

2.6.2 隐患治理

操作人员在此对隐患进行响应、消除等处置。利用短信网关技术,将隐患的整改、响应、核准、消除信息以短信提醒的形式及时推送给相关人员,便于及时进行隐患治理。

2.6.3 考核管理

根据预定考核指标,自动生成相关单位、人员考核统计得分及排名,方便进行违规责任追究。

2.6.4 综合统计

基于系统累积的海量数据,运用科学手段深入剖析挖掘,自动生成数据统计报表和隐患变化趋势图表,对高发、易发类隐患和隐患多发单位做到实时掌控[10]。

2.6.5 手机客户端

建立移动巡检平台(包括安卓、IOS系统),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开展现场隐患排查与上报,实现对现场安全质量隐患的便捷式检查。同时为提升日常检查效率,促进检查效果,借鉴二维码优势特点,将隐患排查要点融入其中,放置施工现场相应位置,借助手机客户端“扫一扫”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上传隐患,确保隐患上报的时效性与便捷性。

2.6.6 通知公告

发布与查阅会议通知与纪要等信息,相关人员可对其进行回复。

2.6.7 工程资料

包含工程概况、进度、设计资料、勘察资料、环境调查和隐患排查周月报、专题报告、监理通知单、整改通知单等基础资料与工程报告。

3 结论

青岛地铁自2007年开工建设以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理念,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认真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深入隐患排查,研发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在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具体如下:

1)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标准,制定三级管控模式,实现了隐患自查自治,提升了地铁建设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

2) 制定隐患排查治理要点及管理办法,细化了隐患排查治理内容及具体流程,实现了隐患排查治理的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控。

3) 研发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统计与考核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信息化管理。2017年度各参建单位将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与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有机结合,进行隐患排查60余万次,排出隐患6万余条,实现关口前移,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4) 建立了灵活移动隐患排查治理巡检平台,创造性地将排查要点融入二维码,提升了隐患排查效率。

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立,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由政府为主的行政执法排查治理隐患向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为主的日常管理排查治理隐患转变,从治标的隐患排查治理向治本的隐患排查治理转变,实现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推动了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把握了事故防范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可为新建城市、多模式建设城市和其他行业工程建设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排查隐患标准化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标准化简述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如何排查并改错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