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性思维视角下初中生写作教学方法的建议

2019-01-11 05:44项小莉
西藏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造性作文思维

◆项小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初中学龄段划为第四学段,并根据该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对应的写作要求,其最本质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1]但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作文千篇一律的困境;在教师方面也存在写作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忽视个性化而呈现单一化、模式化的现状。基于此,可以通过剖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写作教学的内在关系,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来源入手,以促进初中生写作教学方法的实质性改变。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来源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作为人在理性认识过程中的最高体现,能够将主体自身内在的目的体现于现实客体中并构建出头脑中最理想的客体。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了创造性的重新组合,并在头脑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和形象。[2]创造性思维能够使人不断开拓新的认知领域、不断开创新的实践活动,为人类的生存带来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福祉。

(二)创造性思维的来源

创造性思维来源于知识、想象与好奇心、价值取向三个方面。

首先,知识积累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知识积累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没有知识的供养,创造性思维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想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能力,在创造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强烈的好奇心能够使人们敏锐地感受外界信息刺激,并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作出反应,发现问题,追根溯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从而开始创新活动。[3]最后,价值取向主要分为短期功利主义、长期功利主义、内在价值非功利主义。而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是真正将看问题的眼光、思考问题的方式、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心态都达到了应有的高度和深度,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持续发展。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在传统的观念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写作教学的关系是单向促进的,即写作教学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事实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初中生写作教学过程中既是条件也是目的(见图1),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存在。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写作教学的条件

通过对初中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其更善于观察、发现、想象和创造,将这种潜移默化的能力运用于写作学习中,会使学生的作文更具有灵动性、逻辑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写作教学过程中,采用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想象力与好奇心的激发、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没有创造性思维作为有利的条件,教师要实现良好的写作教学目的便很难实现。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写作教学的目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初中生提出了对应的写作要求,其最本质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4]写作教学本就是最富有创造性的课程,应充分利用好写作教学这一优势,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长足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的、为目标,展开积极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落实于学生写作水平最实质性上的提高。

图1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写作教学关系图

三、以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探索初中生写作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基于创造性思维来源之一:知识

知识的大量积累与掌握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两者都是以知识的积累与掌握为前提、为基础的。语文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的作文教学,有其综合性与复杂性,不能模棱两可没有头绪地进行教学,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把握整体,深入部分。作文的点、线、面构成了一个像现代电脑那样的“网络图”,作文教学必须清晰并把握住整体,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分格(分项)训练达到分部训练的目的。[5]

1.从“点”入手,使词语鲜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重视词语的数量,更应该重视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避免出现词库贫乏、词不达意的情况。

(1)日常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语境的应用,不能仅仅着眼于前后两句话,而应该渗透到词汇所在的整个语言环境之中。词语通过语境的学习并非是只走一个“过场”,必须要使学生在语境中来回寻味。先简单理解语言符号,然后带入到文章语境中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最后跳出文章语境从旁观角度去体会词汇的灵活运用。

(2)重视读“活书”的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的教材,要将词语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联系,与学生真实体验相结合,帮助学生善于从社会活动的环境中,学习积累生动、鲜活的词汇。

(3)在课堂中,不断锻炼学生对词语的恰当运用。针对具体的例子在课堂中进行讲解,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从一开始的“到”改为“过”再改为“掠”“满”前前后后改了十几次,最后敲定“绿”字这一过程中对每一个字的思量。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锤炼学生总结和活用词语的能力,并在作文用词中尝试反复推敲,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2.从“线”入手,使结构条理化

文章的结构如同人体的骨架构造,若结构不合理,即使内容再新颖独特,词汇再丰富多彩,都无法让人眼前一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结构知识的训练。以中学生教材为主、课外读物为辅,讲解文章不在多而在精。通过对文章进行总分结构、并列结构、顺承结构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的理解张弛有度,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讲,要鼓励学生多练,让自己在听完教师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之后,能够独立对类似文章做出恰当结构分析。

3.从“面”入手,使内容丰富化

教会学生搜集、积累写作材料、丰富写作内容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到哪里去搜集?鲁迅先生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统想,一挥而就。”[6]

(1)教师应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交给学生最基本的观察方法。不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正向与逆向的关系、简单与复杂的关系,还是动与静的关系,都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观察。通过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切实掌握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乐于观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写作素材。

(2)写作的内容离不开我们日常当中对细微之处的观察。观察的要素为听、读、看、做和进一步通过思维升华的思考、体会。通过调动自身的眼、耳、鼻、舌、身“五个感官”去进一步聆听、悦读、细看、实做,才能真正有所体会和思考。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去看、去听、去读、去实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地去思考、去体会。只有从观察的基础上去思考、体会后,学生才能流畅地将心中所想通过口语或书面语进行恰当表达。(见图2)

图2 观察与表达关系结构图

(二)基于创造性思维来源之二:想象与好奇心

作文从开始的立意选材、遣词造句到最后的布局谋篇,在这整个过程中除了必不可少的写作规则之外,更需要具有个性化和创意性。而要使学生的作文充满个性、创意、创新,必然离不开想象的展开与好奇心的推动。

1.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允许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他们写头脑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即使是命题作文,也应该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毕竟作文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

2.为学生们搭建交流的平台,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趣味性、有指导性的书信交流,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作文并非是“死”的,而是可以“活起来”的,是真实存在于实际生活中并且是切实有用的。使学生的观念发生改变,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写作并非是来自老师或家长的硬性要求,而是来源于适应生活、发现生活、改变生活的需要。写信、读信也是情感的抒发、是心意的交流,由此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感情上的共鸣。

3.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学生作文心理。基于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机制,可以合理利用成功效应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例如,在班级内每周定期评选一篇优秀作文,一学期或一学年将学生们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全班共享,既能激起学生主动写作的热情,又能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其次,选送优秀作文向校报、省级中学生作文报刊、全国各级中学生作文报刊投稿,以更好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基于创造性思维来源之三:价值取向

作文与育人相统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作文独立动手动脑的内化形式,对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可以说,从读到写、从述到作、从仿到创都是文道结合、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自然过程”,要注意教学中表达形式的规律和内容的价值取向。[7]

1.教师应以身作则,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起到榜样的作用,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构建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之间友爱互助的班集体。把老师的榜样示范和师生、生生三门“隐形”课程上好,学生写人、叙事时就会有丰富的内容可写。

2.由“扶”到“放”,即由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到学生自改作文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通过改文章来改思想,逐步达到自改作文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首先,教师以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为例,在全班学生面前边批改边分析,并强调不同批改符号的不同含义。其次,以其他有代表性作文为例,让学生自己尝试修改,教师仅给予启发和点拨,仍以学生的修改为主。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修改文章前后对比,分析修改后的优缺点。

3.在作文教学中还应发挥批判性思维的导向作用。批判性思维技能帮助主体疏通思维渠道、拓展思维空间、提供思维方法及其检验标准和方法,从而提高主体思维的效率,进而作出明智的决策。[8]教师对学生作文的修改不能仅局限于作文内容与形式本身,还应加强对学生关于作文所反映出的价值取向进行正确引导。发挥好批判性思维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有正确的评判标准、高尚的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创造性作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