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手和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①

2019-01-11 06:50陈瑶王鹤玮项育枝王晓文赵坤窦晓语孙晓旖吴梅芬董庆亮王莹莹王传凯贾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后遗症肌力上肢

陈瑶,王鹤玮,项育枝,王晓文,赵坤,窦晓语,孙晓旖,吴梅芬,董庆亮,王莹莹,王传凯,贾杰

1.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200436;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200040;3.静安区宝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上海市200071;4.静安区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200072;5.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上海市200435;6.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市200032

我国脑卒中患者总数已达1100万人[1]。脑卒中后80%患者遗留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其中60%以上患者进入后遗症期时仍存留上肢或手功能障碍[2],手功能完全或近似完全恢复的患者只占不到20%[3]。

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属低频电刺激,将电刺激技术与中国传统医学腧穴理论相融合[4]。TEAS具有无创无痛、经济易用的特征,已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偏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5]。检索国内外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针对脑卒中上肢和手功能障碍康复的TEAS研究大多局限于软瘫期和恢复期[6-7]。本研究将TEAS应用于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观察其对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53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核实。

纳入标准:①年龄40~85岁;②首次发生脑出血和脑梗死,或既往发生过腔隙性脑梗死而无后遗症;③病程6~12个月,存在上肢或手功能障碍;④患肢BrunnstromⅢ~Ⅴ期;⑤未参与其他临床研究;⑥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或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21分,并发感觉性失语或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检查或治疗;②并发癫痫或严重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其他危重病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超过上肢运动功能障碍;③既往有认知障碍、神经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和酗酒史;④伴上肢骨关节疾病,或上肢有金属植入物;⑤不能坚持基本治疗,依从性不好及难以随访。

本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并批准,批件号:(2013)临审第(163)号。

采用单纯随机分组,由第三方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27)和治疗组(n=26)。两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和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组增加TEAS,共6周。

1.2.1 常规康复

主要采用神经发育疗法、运动再学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功能性作业活动、精细活动训练和协调功能训练。对后遗症期仍处于BrunnstromⅢ~Ⅳ期的患者进行抗痉挛训练,增强上肢肌力和关节运动稳定性,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加强手、腕和前臂的运动控制能力;对BrunnstromⅤ期患者主要进行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训练,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和手部精细动作强化。每天1 h,每周5 d。

1.2.2 TEAS

采用120Z型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仪(上海诺诚电生理有限公司)。患者坐位或仰卧位,75%酒精棉球穴位处擦拭脱脂,正负电极分别置于患侧手三里和外关。对BrunnstromⅢ~Ⅳ期患者采用针灸模式,频率10~15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又能引起明显肌肉抽动为准,脉宽400μs,刺激5 s,休息3 s,共30 min;对BrunnstromⅤ期患者采用针灸模式,频率4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又能引起明显肌肉抽动为准,脉宽200 μs,连续刺激,共30 min。

1.3 评定方法

采用徒手肌力测试(Manual Muscle Test,MMT)评定腕关节掌屈和背伸肌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价肘和腕关节肌张力;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ies,FMA-UE)及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评价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患者入组时、治疗6周时,以及治疗完成后随访12周时,由同一名医生进行评定。参加评定的医生经过规范化康复评定培训和质量控制监督,不参与患者康复治疗,对患者分组不知情。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双份录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ˉ±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治疗6周时,两组腕掌屈肌力、腕背伸肌力、FMA-UE评分、手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01),治疗组腕、肘关节MAS评分明显降低(P<0.01)。

治疗后12周随访时,两组腕掌屈肌力、腕背伸肌力、FMA-UE评分、手运动功能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01),腕关节MAS低于治疗前(P<0.05)。

组间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周时,两组各项评定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腕背伸肌力、FMA-UE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表8。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腕掌屈肌力比较(°)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腕背伸肌力比较(°)

表4 治疗前后两组腕关节MAS评分比较

表5 治疗前后两组肘关节MAS评分比较

表6 治疗前后两组FMA-UE评分比较

表7 治疗前后两组手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表8 治疗前后两组MBI评分比较

3 讨论

手和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是脑卒中后遗症期的重点和难点[3]。手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人们探索外在环境并与外界事物互动的重要工具[8]。通过双手,个体可以从外界获取丰富的信息,并将大脑指令转化为实际动作执行,从而实现操作功能,因此双手又被称作“外部的脑”[9]。在发病6个月后,即所谓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恢复往往进入平台期[10],对患者心理产生负面作用,也妨碍患者进一步回归家庭和社会[11]。

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有效手段,在脑卒中康复中已应用约半个世纪[12],在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减轻肢体痉挛、扩大关节活动度、缓解骨骼肌肉疼痛等方面都有效果[13]。

根据中医理论,中风病始于阴阳失调,“其病在脑”,主要病机为气血失调、血脉不畅所致的经脉闭阻,故而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运动障碍[14]。针刺疗法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独立性[15]。但针刺存在感染、晕针、出血、疼痛不耐受等。

TEAS将中医的穴位刺激和现代物理医学的电刺激相结合,将特定参数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穴位,以促进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6]。它使得两种治疗手段相辅相成,实现参数定量化、方案标准化,既具备科学循证的疗效,又易被广大患者接受[16]。

本研究显示,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经过6周TEAS治疗后,痉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该疗效在治疗后12周随访时仍然显著。这与既往针对软瘫期和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TEAS干预的结果基本一致[5,7,17-18]。Levin等[19]和Ng等[20]的研究表明,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反复刺激后遗症期患者周围神经或穴位,3~4周后,患者肢体痉挛得到明显缓解,运动功能有提升。王东山等[18]发现,双侧TEAS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更有益。Au-Yeung等[6]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TEAS,作用于风池、肩髃、曲池和合谷穴,干预后患者握力、捏力优于对照组,疗效持续至12周和24周随访时。

本研究和以往研究的最大差别在于治疗后6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的差异在治疗结束后12周随访时出现。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前期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大脑可塑性会随时间发生迁移,在早期和恢复期大脑可塑性较强,而后遗症期逐渐下降[21-22];具体体现为发生重塑的脑区早期更广泛,皮质重塑的程度早期更显著[21]。本组患者都是后遗症期患者,干预后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实现脑功能重塑。此外,治疗组腕背伸肌肌力效果相对较好,而腕掌屈肌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本研究TEAS刺激的穴位侧重于刺激腕手背伸有关,提示TEAS可能具有肌肉特异性[23]。随着腕背伸功能改善,患者手功能被逐步改善,出现更多功能性活动,因此FMA-UE评分和MBI评分也随之改善。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TEAS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进行研究。Levin等[19]认为,TEAS增强痉挛肌突触前抑制,从而抑制痉挛肌的牵张反射;同时减弱对麻痹性肌肉运动神经元的抑制,降低痉挛拮抗肌的共同收缩,最终实现更协调的运动控制。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能增加对大脑的感觉输入,从而提高脑的可塑性。初级躯体感觉区的可塑性在经过感觉刺激后,可呈现显著改变[24]。Zhang等[25]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TEAS的治疗机制,发现TEAS后,健康受试者大脑拓扑结构发生特征性改变,大脑功能网络的局部效率有所降低,大脑近边缘/边缘区域节点效率发生明显改变。Buonomano等[26]发现,重复经皮电刺激后,脑卒中患者大脑运动皮质和运动前皮质出现结构重组。

TEAS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上肢和手功能康复可发挥一定疗效。TEAS的疗效可能有位置特异性,即肌肉功能的改善与施加电极片的位置密切相关。本研究选用的穴位和刺激参数都较为单一,存在一定局限性,还需要更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后遗症肌力上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春天的“后遗症”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