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精准扶贫工作思考
——以山西为例

2019-01-11 22:33李芬张祎玮刘宇庆郝建平贾素贞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气象部门气象贫困户

李芬,张祎玮,刘宇庆,郝建平,贾素贞

(1.山西省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太原 030002;2.山西省气候中心,太原 030006;3.山西省气象台,太原 030006;4.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太原 030002;5.太原市气象局,太原 030000)

贫困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2015年8月2日,联合国193个会员国的代表就2015年后世界发展达成一致,形成了一份名为“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文件,这份文件的形成,标志着人类社会首次就发展的概念达成共识。各国领导人于2015年9月的联合国峰会上正式批准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议程,通过了一套旨在保护地球、消除贫困、确保所有人共享繁荣的全球性目标[1-4]。该议程涵盖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可持续发展子目标,内容可归结为5大类,即人、地球、和平、繁荣及合作伙伴[3-6]。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各种原因导致的贫困一直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扶贫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40年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已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贫困人口减半,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7]。但按中国政府规定的贫困标准,年人均纯收入在2 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截至2015年底,我国仍然有14个片区、592个县、12.8万个村、7 000多万人没有脱贫,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8]。

“精准扶贫”是世界消除贫困史上的一项创举。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9];在贵州考察时又提出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10]要求,强调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的落地[11]。2015年6月,习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能够如期脱贫,提出扶贫开发“重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7-8]。2017年6月习近平来到山西吕梁、忻州、太原等地考察,再次强调要让老区百姓尽快脱贫致富。同年10月,总书记在第十九大开幕会上再次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气象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建设息息相关。近年来,气象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但多年的扶贫实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气象信息对普通和贫困农户未实现全覆盖,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距离定点、定时、定量精细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山西省气象局的帮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帮扶。对帮扶对象开展入户走访,给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一定的慰问金,为贫困户解决了燃眉之急;

科技帮扶。省气象局一方面从科技厅争取帮扶资金,另一方面利用第一书记经费,开展双季槐试种并取得成功,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新途径;

养殖帮扶。利用项目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置养羊必需的防疫药物,增强整体羊群的健康水平,避免羊只死亡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

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销售小米、土豆等农产品,一定程度解决了贫困户销售难的问题。

1 调查方法、对象及地区

1.1 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调查接受访谈的贫困村民共405户。参与调查的贫困户男女比例相当,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也有从事建筑、餐饮、家政服务、养殖、美容美发和手工艺品加工等职业的人员。

1.2 调查地区介绍

调研地区位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省广灵县,调查时间为2017年7—9月,本次调查选择的是梁庄乡小关村和水涧村。两个村的具体情况如下:

小关村共有245户,597人,劳动力180人,其中男劳力110人,女劳力70人。现有村干部4人,其中大学生村干部1名,全村党员21人。小关村现有耕地300 hm2,人均0.5 hm2,实施退耕还林88.7 hm2,栽种仁用杏20 hm2。大牲畜155头,羊存栏5 000只。截至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53户,263人。

水涧村共有523户,1 296人,劳动力348人,其中男劳力240人,女劳力108人,村民小组3个。现有村干部7名,其中大学生村干部1名,全村党员38人。水涧村现有耕地面积268 hm2,人均0.2 hm2,经济林66.7 hm2,退耕还林31.2 hm2。截至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65户,631人。该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工程,是新农村建设村,近年来,新建了村委会、村级卫生室,实施了街巷硬化和村庄绿化。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贫困类型调查

被调查的405户贫困户中,贫困类型分为5类。分别为:一般贫困户181户,占44.7%;低保贫困户125户,占30.9%;一般农户43户,占10.6%;低保户36户,占8.9%;五保贫困户20户,占4.9%。贫困人口主要以一般贫困户和低保贫困户为主。

2.2 贫困原因调查

被调查的405户贫困户中,贫困原因分为8类。分别为:缺技术贫困户118户,占29.1%;缺水贫困户94户,占23.2%;因病贫困户63户,占15.6%;缺劳力贫困户42户,占10.4%;缺土地贫困户34户,占8.4%;缺资金贫困户29户,占7.2%;因残贫困户16户,占4%;因学贫困户9户,占2.2%。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为:缺技术、资源短缺、因病和缺劳力,占总贫困户的78.3%。

2.3 帮扶责任人调查

山西省气象局帮扶责任人共104人,男69人,女35人。帮扶责任人主要以中共党员为主,大都是所在党支部的书记或支部委员。其中中共党员100人,占总帮扶责任人的96%;厅局级领导2人,占2%;处级领导53人,占51%。平均每人帮扶4户,8.6人。表明山西省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各级领导及党支部委员都参与了帮扶工作。

3 影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因素分析

3.1 生态环境恶劣是导致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山西省广灵县地处我国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区过渡的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十年九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干旱、风沙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造成广灵地区贫困严重且涉及面广。有资料表明,近30年(1986—2016)广灵地区平均气温上升了1.9 ℃。IPCC第5次评估报告认为,全球平均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在1880—2012年升高了0.85 ℃,广灵地区的气温变化显著高于全球平均值。气温上升可能会使未来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气温上升也会导致地表蒸发量的迅速增加,将直接抵消甚至超过降水量的增加[12-13]。

3.2 气象灾害频发直接影响农村脱贫效果

近年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广灵地区灾害性天气呈现增加趋势,给广灵广大贫困群众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效果。根据2009—2016年山西省气象台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统计,除干旱外,排在前10位自然灾害为雷电、大风、大雾、暴雨、冰雹、寒潮、霜冻、高温、暴雪、沙尘暴,从发布次数看,2016年发生自然灾害的次数是2009年的2.54倍。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一次大的灾害性天气,会使农户遭受灭顶之灾。因此,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增加对农村脱贫造成较大影响。

3.3 科学知识欠缺加大农村脱贫难度

实地调查发现,广灵农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以水涧村为例,该村村民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有34人,高中生19人,初中生41人。从建档立卡户看,主要是妇女、老年和儿童,文化程度几乎全部为初中及以下水平,少数村民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而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人都以外出务工为主。这种情况导致村民学习灾害防御相关知识的能力非常有限,造成接受科学信息技术能力低、抵御气象灾害及灾后自救能力弱,加大了农村脱贫的难度。

3.4 观念落后是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

调查表明,广灵县农村信息化程度很低,被调查者全部没有电脑,村民主要使用手机接打电话,有智能手机会使用微信的人,多习惯用语音交流。因此,不会学习、不善于学习的习惯严重制约了村民对外界新生事物和科技信息的了解掌握。大多数在村务农的贫困村民固守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陈旧思想。这些愚昧落后的观念严重影响了留守村民养殖种植和勤劳致富的信心。

4 气象精准扶贫实践带来的启示

4.1 启示1——对外气象部门该做什么

4.1.1 开展建档立卡户气象服务需求调研

气象部门应组织从事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人员深入贫困地区,广泛开展精准扶贫专项服务需求调研,逐步建立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的气象服务档案和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帮助贫困户早日摆脱贫困,提升农村气象服务信息应用能力。

4.1.2 提升气象信息员素质

近年来,气象部门相继建立了村级气象信息员队伍,气象信息员一般指定村干部担任。但事实上,一方面,村干部大都在农村有威望年龄偏大的人,受教育程度偏低,而气象服务需要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目前这种干部结构情况对气象服务质量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村干部承担包括扶贫工作在内的很多管理及其他工作任务,投入到气象服务中的精力不足。因此,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在提升气象信息员综合素质方面做工作[14]。

4.1.3 继续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

从目前情况看,信息传输手段基本上可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气象信息的传输手段有电视、短信、广播、政府信息网、电话、微信、微博、声讯台、大喇叭和显示屏等多方式多途径,但是,气象服务覆盖面大都也只到了村一级,而贫困地区大多山大沟深,群众居住点分散,对普通贫困农户并未实现全覆盖。因此,实现气象信息全覆盖仍然是今后相关部门重点推进的工作[15]。

4.1.4 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综合能力

目前,气象为农服务主要以灾情调研和发布天气预报为主,而精准扶贫服务则需要气象部门更多地积极参与,不仅需要进一步提高重要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率,还需要指导农村的灾后生产重建工作。因此,气象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灾后重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作用。

4.1.5 提高贫困人口防灾减灾能力

气象为农服务是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事情,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及气象各部门人员的积极参与。气象为农服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气象服务产品的应用、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气象灾害防御及评估。现阶段,我国气象为农服务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通过购买服务,逐步培育气象为农服务的专门社会组织,深入农村,对村民进行面对面地培训和宣传,提高贫困人口防御、应对、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16-18]。

4.2 启示2——对内气象部门该做什么

4.2.1 加强气象基础业务工作

气象信息的准确是指气象基本数据准确、情报收集准确及天气气候预测准确。但目前还存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准确率不高、区域站点气象数据采集的准确性难以保障、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直接导致气象为农服务产品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气象为农服务的效果和效益,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气象部门各级业务主管单位的高度重视。

4.2.2 普查气象灾害,细化气候区划

气象部门应依托《中央财政“三农”专项》和《山洪地质灾害非工程措施》等项目,对本地区气象灾害和气候资源进行普查和精细化区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研发。依托气象部门集团化管理优势,积极参与当地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主动开展作物新品种引进等,促进当地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3 开展特色气象服务

目前,气象部门开展的气象服务,主要以气候预测、天气预报、情报服务及针对农业、电力、交通等专业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产品。推进精准扶贫落地,气象服务要针对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人居生态环境治理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研发当前农村急需的气象服务产品[19]。

4.2.4 确保扶贫人才的稳定和培养

气象部门要保持扶贫科研人才和扶贫服务人员的稳定,这样会利于扶贫方法、扶贫经验的积累。另外,气象部门要重视扶贫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方式可采用挂职锻炼、集中培训等方式。通过挂职锻炼,能够深入贫困地区,了解贫困人群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通过培训,让扶贫人员掌握充分的应用气象知识、农业气象知识,为气象精准扶贫提供支持[20-21]。

5 结语

气象服务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部分,气象部门只有将防灾减灾研究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气象服务方案,才能提高气象精准扶贫的水平;气象部门只有积极主动做好气象服务,才能发挥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的科技型部门优势,通过气象服务产品的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实现气象服务的社会化;气象扶贫科技工作者和气象服务工作者只有根据贫困户需求,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气象服务,为实现“结束贫困,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为所有人构建尊严生活且不让一个人被落下”[22]奋斗目标做出气象部门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气象部门气象贫困户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气象部门增值型内部审计新模式初探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大国气象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