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 俪
幼儿教育是一种启蒙式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且注重幼儿的体验。生成课程是一种注重体验、注重生成的课程,没有约束,没有既定,可满足幼儿的体验需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课程,是一种培养幼儿创造性的课程。充分开发幼儿园的自然资源,用生活中幼儿能够直接体验与实践的内容,构建生成课程,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与能力培养具有重大作用。
生成课程是一种动态课堂,与传统的预设课程相对,没有既定的、计划的教学过程,而是一种随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情境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课程。相对于传统的预设课程而言,生成课程是在教师、幼儿、课程文本和教育情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建构生成的一种非预期、非线性的弹性课程模式。生成课程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注重幼儿的学习体验,注重幼儿的学习需求,生成课程的主要特征就是生成性、创造性和体验性。
幼儿园教育是启蒙式教育,幼儿园的课程是启蒙式课程,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身心健康、语言发展、社会体验、科学参与、艺术熏陶等方面开展学习。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开展体验式学习和游戏式学习,通过直接感知的方式、实际操作的训练和亲身体验而获得经验。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连续。通过幼儿在生活中经历不同体验而获得情感经验,获得知识与技能。生成课程是一种从幼儿体验、幼儿实践和幼儿探究未知的需要入手而开展的灵活性课程,充分挖掘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让幼儿能在幼儿园中获得更多的体验,感知自然、体验自然,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幼儿对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非常熟悉,幼儿与身边的花草树木等朝夕相处,对它们不存在陌生感,反而更容易进行亲切的交流与接触。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体验大自然时,从触觉、嗅觉、触觉等方面都能使幼儿产生一些印象深刻的感触,再结合具体的情景物,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以强化体验的效果。
生成课程是一种随机的课程,是一种随时变化着的课程,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幼儿探知未知的兴趣引起的,是一种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知的需求。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与乐趣,幼儿园的自然资源丰富,小花、小草、动物、菜地、大树,乃至大树下的蚂蚁都是幼儿喜欢探究的对象,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根据校园周边的自然资源,确定生成课程的课题。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发散幼儿的思维。我们应让幼儿在一个更广阔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让其能通过对身边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自身的全方位发展。
生成课程没有预设性,教学活动没有既定的教学流程。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求知欲的不断变化而开展大自然景物的知识传授与技能的习得。在带领幼儿对幼儿园的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实践体验时,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通过观察、触摸、闻嗅等方式对花草树木进行外观上的认识,都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下拓展幼儿的知识面,促进幼儿对大自然景物的认知,加强幼儿对自然万物的体验。
教师引领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幼儿对身边的花草产生兴趣,就会兴致盎然地尝试着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闻一闻,却忽视了户外活动进行的初衷。此时抓住教育的机会,挖掘幼儿的学习动机,花卉植物的生成课程也就开始了。
当幼儿看到一串红时,鲜艳的红色、长串的花茎,在很大程度上会博得幼儿的关注。教师提问:“这些花漂亮不漂亮?”幼儿饶有兴趣地回答:“漂亮!”教师追问:“那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幼儿不语。“它们叫一串红。”教师解答,并提出“它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它的花瓣在哪里?”“它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花的‘身体’又在哪?”“花的‘小脚丫’呢?”“花的‘宝宝’呢?”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将一串红的花瓣、花茎、根、种子以及各种明显特征都描述了出来,使幼儿对一串红的认识又增进了一层。
为了能够让幼儿分辨出不同的花的特征,教师采用了对比的方式开展接下来的活动,引出“金盏菊”与“一串红”进行对比。幼儿园内金盏菊的颜色有黄色、红色,通过“颜色”“形状”“味道”“种子”等对比两种花的不同之处,教师的提问引出很多幼儿争先恐后地回答,同时幼儿也掌握了两种花卉的知识,对大自然中的花卉有了更多的认识,既锻炼了思维,又增强了幼儿的自然体验。
本是一堂户外运动课,幼儿园的自然景物吸引了幼儿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直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花卉课程。从花卉的名称、外形、颜色、花茎、叶子乃至种子等方面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两种植物的一些常识,幼儿兴趣盎然地进行思考、现场体验、直观对比,从多方面了解到一串红与金盏菊的基本常识,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投其所好,激发动机,给幼儿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课。
生成课程中,幼儿的兴趣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教师要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及时调整或者引导幼儿丰富见识,增长阅历。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我们感受到自然的伟大,感受到自然带给我们的馈赠,赋予了我们生命。所以,我们应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那份敬重之心,同时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他们明白大自然在呵护着我们,我们也要珍惜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幼儿在幼儿园接触到的不仅仅是花草,还有树木,树木与花草的特性不同,通过对树木的了解,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幼儿园内的香樟树比较多见,这是一种常用的绿化树、庭荫树、行道树,与花的特性截然不同,教师可以在生成课程中通过花的观察方法推进幼儿对香樟树的认识。引导幼儿辨别香樟树的叶子的香味与花的香味有何区别、树干与花上何种部位作用相同、大树的叶子与花的叶子有何不同、香樟树的叶子有何作用,从而引出香樟树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我们需要呼吸的氧气,净化我们的空气的知识,还能再拓展香樟树的药用价值、香樟树与樟脑丸之间的关系等。在生成课程中,随着幼儿无限好奇心的驱使,本是一堂户外运动课却拓展出了一堂亲近自然、体验自然、感恩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成课程,课后还可以举办画树叶的比赛,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探索自然不仅仅能让幼儿掌握知识、了解自然、产生情感,还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教师在生成课程中要不断培养自己的生成课程教学能力,努力为幼儿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掘更多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