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钮倩南
同伴交流是影响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幼儿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他们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模仿学习进行自我认知,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判断,与同伴的交流可以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参照,也为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84.5%的幼儿有自己的好朋友,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经历。但是15.5%的幼儿会在游戏活动中出现骂人、攻击人的现象。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很多幼儿会选择回避这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同伴,少数有暴力行为的幼儿不仅对同伴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不利于自身的社会性发展。
学校因素。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按照规定,大班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要达到两个小时,但现实中幼儿的活动时间往往不达标,这样既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活动空间、材料有限。每次在进行活动时,容易出现幼儿争抢玩具的情况,影响了幼儿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处理矛盾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方式。民主的教育方式容易被幼儿接受,有利于幼儿学习交流策略,促进同伴交流的发展。专断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会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幼儿的交流。
家庭因素。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一方面,家长过分宠溺,容易导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的交流。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对幼儿粗暴严厉,容易使幼儿产生孤僻感和自卑感,甚至会模仿攻击性行为,使同伴不愿与其交流。
幼儿的个性。大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突出,对事物思考仅限于表面,因此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幼儿交流玩耍。幼儿的性别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会影响他们的选择对象,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会选择女孩子当“妈妈”,男孩子当“爸爸”。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其次要利用身边的人和事,设身处地地培养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鼓励、支持幼儿在活动和游戏中与同伴交流合作。
2.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幼儿之间的游戏大都以活动材料为基础。在活动材料不足的情况下,常常发生幼儿争抢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给幼儿准备丰富充足的材料,让幼儿有所选择。
3.充分利用户外活动时间
教师要充分重视幼儿的户外活动,如晨间锻炼时,鼓励每个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在进行合作游戏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主动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增加同伴交流的机会。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交往技能和行为基本上来自父母,因此父母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对待自己的同伴要热情、友好,正确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等。
2.改变家长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大班幼儿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为中心、攻击性行为等大多是由于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引起的,家长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教育态度与方式,积极关注幼儿同伴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
每个幼儿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有的幼儿活泼外向喜欢与同伴交流,有的幼儿比较内向不愿交流,面对这些内向的幼儿,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情况,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分享和倾听。
首先教师与家长要做好沟通工作,让家长了解同伴交流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教养方式培养幼儿与同伴交流。家长也要与教师交流沟通幼儿在家的表现,教师要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高其同伴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