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 褚丽勤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基于学生升学的客观要求,教师往往将提高升学率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够重视。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数学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我国数学教学领域的发展,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数学应试能力的培养,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并在教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更好地推动教学的开展。基于这一教学要求,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得到了有效利用,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学问题的存在,导致导学案的作用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呈现。本文从当代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利用导学案时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出发,探讨教师如何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使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发挥最大作用,以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导学案的最关键一步,在于教师对于导学案的编写是否合理,是否能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达到提升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内容较多,且难度相较于以往的数学学习而言也提高了不少,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时,要注重坚持针对性,导学案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各个板块知识的合理分配,突出教学重点,详略得当,使学生能够通过导学案,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且针对这一课时的导学案,进行更加有针对性且高效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导学案的编写时,应当将全等三角形的基础性质、判定知识放在最前面,让学生首先对于全等三角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其次,由于本堂课的重点在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角平分线性质的灵活运用,教师在进行编写时则可以以较多的篇幅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展开论述,突出教学重点,并且通过经典试题的加入,加深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印象。在编写过程中,考验的是教师对于教学重难点以及课堂节奏的把握,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编写更加优质的数学导学案。
导学案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对于问题进行探究与思考,因此,在使用初中数学的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课本内容问题化,以问题的设置驱动学生深层次思考,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仅是先对数学基础知识原理进行讲解,然后再教授学生如何将所学习到的原理公式套用到题目当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较为机械化,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思考以及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课本内容问题化,则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勾股定理》的教学时,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公式展现?”“如何通过a²+b²=c²这一公式推导出各个角度之间的公式?”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能够使学生迅速地发现勾股定理这一课时中的重难点,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学习,带着问题去书本中寻找正确答案,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过去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对于课时总结这一部分不够重视,甚至往往由于对于教学板块内容的不合理安排,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课时总结自然也无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数学领域的发展,初中数学的内容知识也逐渐增加与深入,更加注重考验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这一要求,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成为教师的教学目的之一,课堂总结的开展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应当更加合理地进行教学时间的安排,应当留给学生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进行课时总结,在进行课时总结时,教师应当为学生梳理课程的知识框架与脉络,并且让学生在总结中发现自身对于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或对于哪一部分的知识还未熟练。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最重要的在于对于课堂教学的回顾,要让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有效地构建数学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驱动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教学改革的现代化特点在其教学课堂上更加突出。教学过程中开始加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导学案的使用则能很好地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现代化转型,使学生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使用导学案时,应当注重学生学习需求与导学案特性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导学案在课堂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