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景 佳
教育即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提出过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美术教育生活化便是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的一种,它强调以幼儿为主,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注重两者的紧密结合。对幼儿来讲,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完全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因此,我们利用幼儿园美术教学这个载体和幼儿共同寻找生活中的点滴,感受生活中的奇妙变化,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曾提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指南》也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其实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就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儿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通过平时对美术课程的探究,我在美术教学生活化尝试中有以下一些收获:
在美术教学中,我尝试从幼儿的身边选择一些能唤起幼儿已有经验的物体作为美术创作的教材,使他们更容易也更愿意去表现和表达。小班幼儿思维直观形象,可以引导他们学习利用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装饰。中班幼儿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可以选择益智动画故事等作为素材让幼儿进行绘画活动。大班时可以根据幼儿具有求知探索欲的特点,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情境让他们联想创作。在绘画中表达的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的内容,这样比较容易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更能吸引他们的主动参与。
线条和图形都是比较抽象而又单调的“语言”,那么,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呢?这样的答案我让幼儿自己到生活中寻找!幼儿发现蜗牛的身体轮廓就是线,海浪起伏也是线,由此幼儿经常自己命名线条,如蜗牛线、海浪线等。幼儿还发现图形也有很多奇妙的变化,圆形可以变成太阳,变成皮球,还可以变成苹果等,幼儿在生活探索中喜欢感受图像变化带来的乐趣,所以我们必须变“抽象语言”为“具体语言”,将教学变得情景化。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美术是他们创造的自然表达,美术活动可为幼儿提供发现和创造的机会。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他们的表现会比成人的更纯真,更富有创造性,许多模式化的规则会被打破,他们畅游在自由的天空里。
比如在美工活动“奇妙的花朵”中,我让幼儿先欣赏花园里五彩缤纷的花朵,然后利用手工纸示范花朵的制作方法,示范后幼儿都争着尝试自己制作花朵,很快大多数幼儿就完成了。这时,天天问:“老师,我做的花朵还会变吗?”我特意卖了一个关子:“你来试试看吧!”只见天天埋着头专心尝试起来。不一会儿天天开心地喊:“哈哈,我变出来啦!我变出来啦!”旁边的幼儿被天天的笑声吸引了过来。“真的可以变成小兔子哎!”“还可以变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并开始把自己手上的小花变来变去。“我变出衣服啦!”“我变出房子啦!”……一些没有变出来的幼儿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也成功了。这些奇妙的变化激发了幼儿的潜能,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互助力等,让幼儿在亲身尝试的过程中,学会去探索。
幼儿的画画和艺术家的绘画不同,并不是狭义的美术,而是一种游戏。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本能,游戏也是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最好的载体。幼儿的日常生活皆游戏,他们的每一次自由畅谈就是一次次直接接触生活和自然的机会。由于幼儿的思维带有直观行动性,他们也特别喜欢情景化的事物,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用绘本内容创设情境,以引起他们的共鸣,获得他们的喜爱。
在大班绘本教学活动“一根羽毛也不能动”中,天鹅、鸭子和狐狸的角色都让幼儿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幼儿在玩到绘本中“木头人”的游戏时大家既兴奋又开心。在绘本讲述结束后,幼儿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天鹅、鸭子、狐狸后来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于是,我们尝试了创编故事表演以及延伸绘画。幼儿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展开想象的翅膀,自觉、积极地投入到画画中去,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育的本质即生活,幼儿的生活和艺术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美术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根基是幼儿的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是引导幼儿建构具有审美情趣的生活方式。我们也会继续以美术教育为纽带,将美术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的一切美好事物,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健康充实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