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让区域游戏走向最优化

2019-01-11 22:45丁凤霞
好家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区域材料游戏

文 丁凤霞

“玩”是幼儿最大的兴趣,而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幼儿的兴趣点及发展的需要,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保护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不过在课程游戏化实施的进程中,区域游戏活动的最优化依旧还在不断探索中,存在不足也是在所难免,我们不妨先来看两组镜头。

【镜头一】某大班幼儿在玩“娃娃家”的游戏,桌子上放着一瓶美丽的绢花,“爸爸”忙着招呼客人,在倒茶的时候不小心把那瓶绢花给打翻在地上了,他忙着把花捡起来,结果又把桌子上的其他东西弄到了地上去,“爸爸”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帮着捡东西的客人又把那瓶刚刚放好的花打翻在桌子上了。如此循环,他们都显得有点无奈,似乎也失去了游戏的兴趣。

【评析】有些教师为了丰富游戏材料,投放的材料可谓五花八门。投放材料种类过多,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容易导致幼儿分心。精心布置在“娃娃家”桌子上的那瓶美丽的花,在游戏时常被幼儿推挤到地上而无人理睬,反而造成了游戏秩序的混乱。走进很多游戏进行中的“娃娃家”甚至是更多的区域角,我们经常看到地面、桌面杂乱无章的现象。游戏结束后,这些材料的整理就成了问题,因为数量超出了幼儿的整理能力,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镜头二】在大班益智区中,教师为了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棋类(动物棋,飞行棋、五子棋等),并布置了一个自认为温馨的活动环境(地上放着海绵坐垫、靠枕、桌面也布置成卡通版的,连放棋的盒子都是教师精心挑选的)。布置完这样一个区域后,教师觉得这样的区域环境一定会深受幼儿的喜爱,心中暗暗得意。开始几天这个区域确实还是比较受幼儿喜欢的,大家都抢着往里挤。然而,没过几天,到这个区域玩的幼儿却寥寥无几了。

【评析】教师在安排各个区域的时候,只是进行自我主张的设计,如果没有注意动静区域的划分,没有从幼儿的需求与兴趣出发,区域的设计就会阻碍幼儿的活动,从而影响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镜头三】幼儿正玩得开心时,教师忽然发现乐乐拿着超市里的饮料瓶到水龙头那儿去灌水,灌了一瓶又换一瓶。这时昊天等几名幼儿看见了,也去拿瓶灌水,弄得道路湿答答的。教师一见,很生气,因为这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行走。于是,教师大声地对乐乐说:“你在干什么呢?”

【评析】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有权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等。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教师应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使游戏顺利进行。幼儿在游戏中应该是快乐地学、有效地玩,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身份转换,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加以引导,促使区域游戏走向最优化。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做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本身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但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应创设良好的环境与丰富的材料,只有让环境处于不断的建构中,预设和生成处于不断的转换中,幼儿游戏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幼儿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一)投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半成品材料

教师应考虑材料与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既要保证游戏的开展,又要有利于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半成品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把它想成什么,它就是什么,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情,对于游戏的进展来说也是有意义的。在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当没有顾客光临的时候,一些医生、营业员之类的角色就会无事可做。在每个游戏角里,我们提供了一些半成品材料,供幼儿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制作一些顾客需要的材料,丰富游戏的情节。

(二)投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材料

“教师是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对某个方面的主题感兴趣的时候,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相关的材料。”同样,在幼儿园的游戏角中,我们更要注意材料投放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走出材料投放的误区,使材料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游戏,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不断更新和投放富有挑战性的材料

区域活动开展时更需要细心观察,看看这些材料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操作这些材料是不是有难度,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我们还应适时地提高游戏难度,不然幼儿会觉得游戏太过简单,失去挑战性,他们也会失去对这个区域活动的兴趣。

二、认同幼儿,做幼儿游戏的合作者

教师要认同幼儿的兴趣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创设游戏。在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与意见,以幼儿想玩的游戏为立足点,以开展幼儿喜欢的游戏为目的,发展幼儿的各方面能力。

《纲要》要求教师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幼儿往往能玩得更有兴致。在游戏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合作者,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教师的童心会让幼儿备感亲切与自然,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及时施加影响,协调游戏者之间的各种关系。比如,游戏“娃娃家”中,教师以客人身份参与其中,婉转地提出客人的要求以及“娃娃家”中物品的摆放要求等,有效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高游戏水平。

三、时刻关注幼儿,做幼儿游戏的引导者

学习与游戏的整合是游戏和学习相关因素的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过程。在实际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引发幼儿自己确立主题,留意平日里幼儿谈论的及感兴趣的话题,以便每一个幼儿在游戏的互动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一)先观察,再指导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是组织游戏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幼儿游戏情况的窗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指导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二)幼儿通过游戏来学,教师通过游戏来教

新《纲要》的实施赋予教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真正转变角色去关注、理解发展中的幼儿,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把握游戏的价值目标取向,萌发其游戏介入的愿望,为幼儿创设有意境的、丰富的游戏环境。通过睿智的预设与思考,适时地、因人而异地介入,提出支持和指导来引导幼儿不断地积累经验,产生游戏的灵感,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经验、获得成长。

(三)及时捕捉活动中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

在和幼儿游戏的时候,我们经常能捕捉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我们应及时地在游戏中将这些闪光点加以引导,将它们“发扬光大”。案例三中乐乐的发现其实是个亮点,这时候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表扬他的发现,从而激发大家学习乐乐爱动脑的好习惯。

(四)时时做个有心人

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很丰富的,但有时幼儿也会因为遇到困难而放弃成功的机会。这时,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时刻做一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幼儿的想法和需要,然后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幼儿的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让游戏成为幼儿的“自由王国”,做幼儿游戏的旁观者

曾经有一位教师这样形容我们的区域游戏活动:“我们的孩子就像一个个童工或打工者,在操作着教师准备好的一切。”也许平时幼儿是通过游戏来学的,教师是通过游戏来教的,我们要给幼儿游戏中的自由,让主题学习游戏化!游戏应该成为教师解读幼儿的窗口。在游戏中,我们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行为和需要,让游戏满足幼儿的心理、情感和能力发展的需求。比如,案例二中游戏区域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就要去找明原因,幼儿也许是因为觉得脱鞋比较麻烦,也许是因为觉得游戏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要去找到问题的所在,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否则就如埃里克森所说:“自由在何处止步或被限定,游戏便在那里终结。”自从游戏成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后,游戏就逐渐变得不像游戏了。在幼儿园的许多游戏中,游戏开始前,教师通常为强调游戏纪律、游戏注意事项以及具体的游戏方法而花费较长的时间,使游戏变得有点沉闷和乏味。在游戏的过程中,成人的关注和干预也使得游戏不再那么轻松自由。因此,为了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在幼儿游戏中,我们应尽量成为一名旁观者,使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真正让他们建立自己的“自由王国”。

对幼儿来说,生活中的学习内容已经太丰富了,处处都有信息,处处都有乐趣,处处都能感受。他们以五官感知世界为最大满足,玩就是最有兴趣的学习,快乐地玩就是有效地学。唯有如此,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猜你喜欢
区域材料游戏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分割区域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区域发展篇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材料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