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孙俊俊
民间游戏是各地方广为流传的具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游戏,其教育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包括幼儿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具体可以分为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同时,传统民间游戏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精神。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游戏作为教育资源已经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然而,民间游戏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掘。
通过对常熟市某幼儿园中幼儿在民间游戏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家长对待民间游戏的态度、教师对待民间游戏的态度三个方面信息的收集和整合,我发现:民间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种类之一,但不是最喜欢的游戏;绝大多数家长支持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教师普遍认为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困难多。那么,民间游戏为什么在幼儿园难以开展呢?经调查,原因如下:
当代电子游戏兴起,传统民间游戏式微。当代电子游戏兴起,让幼儿有了更多的游戏方式,手机、电脑、游戏机等慢慢地霸占了幼儿的童年生活。传统民间游戏的游戏群体就相应减少了。
学前领域缺乏重视,民间游戏受到忽略。由于学前教育领域对民间游戏的价值没有重视,同时也没有针对幼儿的特点对民间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和设计,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还没有一席之地。
强行加入教育主题,使民间游戏失其本质。教师、家长都希望幼儿能在游戏中学会知识,传统游戏也因此进行了改进和升级,游戏的教育性强了,趣味性少了,娱乐性没了,游戏变成了任务和命令,幼儿被迫游戏。在这种情况下,游戏也失去了本身的游戏精神。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日常实践中,对幼儿园如何开展民间游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与对策。
教师可以通过回忆,在记忆中寻找民间游戏,也可以走访一些老人,做社会调查,通过访谈、问卷的形式收集民间游戏的相关信息;教师也可以通过社区举办的民俗文化活动,甚至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获得有效的信息,在民俗学已有的研究中寻找民间游戏的有关内容;还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和家长资源,进行民俗游戏的收集及汇总工作。传统民间游戏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化被载入史册,在古籍中可以找到民间游戏的记载,在习俗文化研究资料中也很容易找到民间游戏的相关研究,教师在借鉴和参考前人研究资料的同时,要进行分类和总结,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传统民间游戏需要发展,也就意味着要有新的内容不断注入进来,幼儿园可以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对现有的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和创编。此外,教师在收集游戏的同时,要对一些不合时宜的游戏进行筛选。游戏内容必须是适合幼儿园的、健康向上的,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社会文化,避免在游戏中出现成人化的倾向。
幼儿园在收集和筛选民间游戏的基础上,还需要一本自己的民间游戏教材。园本教材的功能在于指导园内教师开展和开发民间游戏,并对幼儿园中的民间游戏有相应的评价标准。我国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很大,因此幼儿园自主编写民间游戏教材是有必要的,并且这在一定的地域内是可以资源共享的,加大了当地各幼儿园间的交流合作。选择民间游戏时,一定要注重地域性和乡土化。适合本土文化的游戏才是最接近本土幼儿生活的、最适合本土幼儿进行的游戏,也是最利于本土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比如,常熟有一个经典的游戏“挤啊挤”,两排人数相同的幼儿并排站好,然后互相朝里挤,谁被挤出队伍,便回到队伍的最后继续加入游戏。此游戏能锻炼幼儿的腿部肌肉及身体协调能力,非常适合冬天时玩耍。再如,常熟的另一个民间游戏“打竹帘”,将一根竹子制成空心状,并往里面加入一些细碎的物品,随后幼儿手持竹子,按照规定的一套动作,分别击打腿部、肩部等处,发出“沙沙”的声响,此游戏结合了常熟地区竹子多的特点,既有地域特色,又可在此基础上创编幼儿园的轻器械操。
游戏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游戏准备,游戏环境创设主要分为物质条件的创设和心理环境的创设。
物质条件的创设主要是指游戏场地的建设、游戏道具的制作和游戏规则的制定。游戏场地可以是平坦的草地,也可以是室内的场地,场地的空间大小、桌椅的排放、光线强度等都要合理。大多数民间游戏不受游戏场地的限制,但也有部分民间游戏对场地要求较高,比如:舞龙需要面积较大的场地,滚铁环需要很长的场地,踩高跷需要平坦的场地。游戏道具一般指游戏操作材料,如手工类的橡皮、铅笔、剪刀、彩纸等;体育类的球、铁环、高跷等;表演类的舞龙、花球等。游戏道具也包括游戏场地上画的点、线、圆形、方形等,要根据游戏的实际需要进行布置。游戏规则建立是游戏环境建设最为关键的一部分,规则决定着幼儿怎么玩。规则首先要公平,其次难度要适中,再次规则要便于记忆和理解,最后规则要得到幼儿的广泛认可。
幼儿园要帮助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和心理环境。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能让幼儿大胆参与游戏,接受在游戏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给幼儿更多的探索和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和体验。在幼儿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旁观者”的角色,不能过多干预幼儿的游戏。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幼儿从中也可以获得自己解决困难的成功感。
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创设中,要加入民间文化、民俗特色、地方风俗的元素,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劳动生产的工具、标志性传统建筑等,这些可以给幼儿带来更多风土人情气息,也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播放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背景音乐,将环境布置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让幼儿去感受和学习。
开展民间游戏教学活动,是开展幼儿园民间游戏主题特色最直接、最有效、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有选择、有目的地设计民间游戏教学活动的目标和环节,教学活动相对于零散时间开展的民间游戏而言更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目的性,一般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结果。而教师集体教学的方式,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选择权,教师的示范也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民间游戏的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地提供丰富且多样化的材料,给幼儿更多的创造空间。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零散的时间开展民间游戏。例如,每天早晨幼儿来园的时间不统一,早到的幼儿可以先开展民间游戏,等待其他幼儿到来,这样也有效解决了早到的幼儿没事做的难题。这段时间可以选择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拼七巧板、挑竹签等,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肌肉力量。在幼儿分组去洗手间或倒水时,可以念一些民谣、顺口溜,让幼儿在等待的时候不无聊。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可以进行更多的民间游戏,在较大的场地上可以开展舞龙、滚铁环、打仗、骑马、独轮小推车等,较小的场地可以开展“跳房子”“斗鸡”“炒蚕豆”“踩高跷”等,要根据场地合理安排游戏内容。在一日生活的最后环节——离园之前,也可以唱民歌、玩拍手游戏,以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有序地离开幼儿园。巧妙地利用零散时间,让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同时也让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加充实和有趣。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加入民间游戏的内容,并且通过创新的玩法,有效提升幼儿的游戏积极性。益智区可以加入翻麻将牌、挑竹签、搭火柴小人等;体育活动区可以放风筝、“跳房子”、滚铁环、踩高跷等;科学区可以打弹弓、滚弹珠、放竹蜻蜓、称天平等;美工区可以编竹片、穿纽扣、捏泥巴等;表演区可以让幼儿穿上民族服饰,演奏民族乐器。民间游戏的区域要根据教学的主题做相应的调整,游戏的规则和玩法也要随着游戏的进行不断地改变和创新。
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经济能力相差悬殊,家长对于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并非都持支持态度,有些家长会觉得有些游戏难度过大不适合自己孩子。对于这一类家长,教师应当多与其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幼儿园可以举办家长半日开放活动,邀请家长参观幼儿园的游戏,并让家长对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幼儿园对民间游戏进行改善和创新。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民间游戏课程建设后,对民间游戏会有更多的了解和切身体会,也会对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给予更多的支持。幼儿园也可以联合社区举办社区民间游戏比赛,在开展社区活动的同时发扬中国民间传统文化。
民间游戏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均有益处,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将淡出人们视线的民间游戏重新引入校园,并贯穿到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中、纳入我们教学课程,可以使幼儿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幼儿在传承民间传统游戏精髓的同时,度过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