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上桃李香

2019-01-11 22:28戚士菊
中小学德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同学学校老师

◎戚士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土生土长、资质平平的我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考上当时人人羡慕的师范院校。按照当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政策,三年后,我“翻转”身份回到母校—— 一所贫穷的乡村小学任教。怀着“塑造人类灵魂”的激情,带着朝阳般灿烂的笑容,开始了我向往而艰辛的教学生涯。

每天骑着全家唯一的自行车颠簸在崎岖漫长的乡间小路,若遇雨雪,只能弃车徒步跋涉于深深浅浅的泥淖之中。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没能改变我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的习惯。记得那是一个雨雪初晴的早晨,天寒地冻,我穿着水靴,艰难地跋涉在将没靴筒深的泥泞之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挣扎”,终于到了学校,里面的衣服全部汗透,而外面的裤子早已甩满一层厚厚的泥水。一节课下来,内衣冰冷地贴在身上,而外面的“水泥裤”已结成冰柱罩在冻僵的双腿上。喷嚏一个接着一个,体温迅速上升——我感冒了!“病魔”来得那么快那么猛!坚持到中午放学后,我一步一挨地挪回家,一进家门,来不及脱掉身上的脏衣服,便一头栽在床上,整个人虚脱般地昏了过去。

我病倒了!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在家里躺着。转眼到了周末,上午我正迷迷糊糊地睡着觉,一群孩子突然出现在我床前。我蹭地一下坐起来,问:“你们怎么来的?”他们争先恐后地说:“我们一路问过来的。老师,你家好难找呀,我们走了好多冤枉路。”啊!我可爱的孩子们呀,我家离学校至少有四五里的路程,而且泥泞不堪,这可实实在在地累坏他们了。想到这儿,我的鼻子不禁一酸,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几个女孩见我哭了,“小金豆”也稀里哗啦地往下落。

见此情景,一个曾被我责罚过的男孩大咧咧地安慰我:“戚老师,你别难过,又不是什么大病,这点小病过几天就好了。你在家多休息几天,我们自己会学习的,我们也不会闹事的。”其他孩子附和着不住点头。多天真的孩子们呀,他们竟以为我是为自己的病而流泪……

病好以后,带着家长们的期待、孩子们的深情,我更加认真执着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那时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教学全凭蛮干。记得有一次,为了给学生面批作文,三十几位同学,我从放学一直批到天黑,还有几位没批完,为了不耽误第二天讲解,我点亮蜡烛,继续面批。当我批完最后一本,再把他们一个个送回家时,早已万家灯火,有位同学的家长居然已经睡觉了。好在那时人心淳朴,孩子即使偶尔不按时回家,家长也不会太担心。

那年,“六一”将至,按惯例学校要举行一次简单的联欢会。往日的联欢会,不过任由学生自己闹腾一番、图个热闹罢了。我来了后,心有不甘。于是想方设法借来一台收录机,驱车几十里来到县城,自掏腰包买了《采蘑菇的小姑娘》《读书郎》等磁带,开始了我们一个班的排演。每晚放学后,住在校内的老师已经吃过晚饭,且散步归来,我和孩子们还在狭小的操场上热火朝天地反复排练着。演出那天,我班节目个个精彩纷呈,不仅让家长们大开眼界,就连老师们都赞不绝口,以至于后来十几年内,《采蘑菇的小姑娘》都是我校“六一”联欢会的经典压轴节目。

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了解外界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报纸。小县城有一份地方报——《霍邱报》,每周除了报道当地时事新闻外,还有一整面的副刊,其中“尖尖角”栏目就专门登载各学段学生作品。瞄准这个版块后,我开始自费订阅这份名不见经传的小报。每期报纸一到,我便利用一切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将“尖尖角”栏目上的文章读给同学们听,读完后再分组传阅。听多了,看多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为了能让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他们常依葫芦画瓢写一些习作交给我修改。如此,我又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工作。但我每天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指导,修改,再指导,再修改。为了不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再差的习作我也不放弃,也要替他们反复指点。在校批改不完就带回家,女儿哄睡以后再悄悄起床挑灯夜战,那是常态。为了节省邮寄费,也为了安全快速(这儿的邮件特慢且经常丢失),每隔一两周我就骑车跑到遥远的县城,七拐八弯找到报社编辑部,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信件一封封从门缝塞进去(周末报社没人)。接着便是和孩子们一起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总期待某一天能有我班同学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报端。直到又一个周末,我再去往门缝里“投稿”时,一位过路人告诉我,那不是编辑部,编辑部早都迁址了,问他新址,他却摇头。就这样,我和同学们的梦想彻底破灭了!而那一封封如石沉大海般的信件承载了同学们多少期待和我多少个不眠之夜呀……

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1999年秋学期,开学两天了,我班的小明还没来报到。问许多同学,都不知为何。第三天一大早,我骑车到了小明家,原来他家里没钱交学费,孩子因此想辍学,家长不甘心放弃却又无计可施,一家人正为此发愁。了解清情况后,我毫不犹豫地说:“学费的问题你们别担心,我包了,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就行了。”这时孩子也没了退学的借口,乖乖地和我到校报了名。180元,现在看来微不足道,可那时,我每月的工资才108元呀。许是我的做法感动了孩子,这个一直厌学、一直令老师头痛的孩子居然像换了个人似的,遵守纪律了,热爱学习了,对老师尊敬了,对同学友善了……随着学习态度的改变,他的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就这样,原本就聪明的他成绩一路飙升,高唱凯歌顺利考上大学,如今已拥有一份让人羡慕的职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180元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当然,我得到的回报,也早已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我的教学生涯也由青涩期进入了成熟期。至今记得那个对我而言值得铭记一生的辉煌时刻。我代表学校,领着本班七个孩子参加乡际演讲比赛,一轮轮下来,他们成绩遥遥领先,牢牢霸占前7名,评委们为难了:若一个班同时推荐两名学生参加县级比赛,对其他学校而言不够公平,可该班七个孩子不分上下,而其他同学又相差太远,怎么办?最终,他们还是从我班七人中挑了两名选手参加县级比赛(只给两个名额)。一番激烈角逐,俩孩子轻而易举地再次夺魁——并列全县第一。县级评委们也为难了:参加市级比赛只有一个名额,该给谁?评委们经过一番综合考量、商讨甚至争论后,最终挑选张敏代表我县参加市级竞争,成绩居然又名列前茅。由于孩子表现出众,紧接着又被选派去参加当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且全部免费!这对一个连小县城都没去过几次的农村娃来说,是多大的幸运呀!而对一个当年连乡级活动都没参加过的偏僻村小来说,这又是多大的荣誉呀!得到消息,我不禁热泪盈眶。回想起这一轮轮的过关斩将,我除了没日没夜地替他们选材、指导、示范以外,还一次次骑着破摩托车载着他们到几十里外的县城挑服装、理头发,甚至化妆;而自己的孩子,只能一次次丢给她根本不愿去的我那年迈的双亲家。如今,当年那个打破我乡教育记录走向“大舞台”的小女孩,也成了当年的我,从教几个春秋,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大师”。

社会不会因为你的停滞不前而停止发展。不期然间,全球仿如同时跨入了互联网信息时代。轰轰烈烈的课改,铺天盖地的网络,却没给这个偏僻的乡村小学带来多少变化。不甘心我的学生被时代抛弃,更是为他们终生发展着想,已年过不惑的我再次启动“傻瓜”模式,通过自家网络,在教育平台上寻找结对班级,让我的学生和发达地区的孩子一一结对,让他们长期书信往来,希望他们通过这种传统方式的沟通、交流,既能感受中国几千年书信文化的魅力,又能了解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鉴于学校课外读物严重匮乏,我又利用自己的网络人脉为他们募捐课外书籍。通常是发达地区学校或班级的老师组织学生捐出自己的二手书,快递过来,而我负责承担快递费。也有许多网友被我的精神感动,主动寄来许多新的书籍和学习用品。于是,我又成了快递员和充值卡,往来于学校和快递公司之间取件(乡村不送货)、寄信,并垫付各种邮寄费。看到孩子们兴奋地读着远方的来信,入迷地捧着募捐来的书籍,我感觉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了。

每一次花开都见证成长的力量,每一次跋涉都收获成功的笑容。因为这里有一方黑板,让我描绘希望,这里有三尺讲台,任我畅想明天。

汪国真说:我不去想,会不会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却说:我不去想,有没有回报,既然选择了讲台,便只顾默默耕耘;我不去想,播种的过程有几多艰辛,既然目标是培育幼苗,洒向大地的只能是汗滴……

猜你喜欢
同学学校老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