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导学,让学习深度发生
——以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

2019-01-11 22:20江苏海安市角斜镇老坝港小学朱兴林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进率钱币购物

江苏海安市角斜镇老坝港小学 朱兴林

人民币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认识人民币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思维水平,所以认好、学好、用好人民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一年级学生虽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100以内数的认知基础,但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知识点时,依旧是困难重重,原因有三:(1)当下中国的无线支付较为发达,真实货币交易情况较少,学生对人民币缺乏必要的感知经验;(2)中国家庭“过度保护”式的育儿方式,使得儿童缺少使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而走捷径——只注重知识点的记忆、习题的操练,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实际运用,使得“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教学枯燥、肤浅。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如何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提升其思维能力?如何将数学知识转变为生活实践能力?如何让数学方法内化为数学素养?这些都需要教者独具匠心的思考和设计。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作为联结课前、课内、课后的重要纽带,在“认识人民币”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可以大展身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微课还可以全方位呈现人民币知识,促进学生深度理解。

一、微课先行——初步感知,激发探究兴趣

奥苏伯尔说:“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提前熟悉了解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对熟悉的事物深入了解会比完全陌生的领域顺利得多。所以课前让学生充分接触认识人民币,不再停留在完全陌生的状态,消除认知和心理上的隔阂,便于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

1.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神奇的人民币”,让学生初步感知人民币。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实则让人民币进入学生的视野需要时间和已有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如果采用常规教学手段耗时又费力。借助微课将感知环节前置到课前,并在学生通过微课认识简单的钱币之后,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如在生活中尝试收集钱币,告诉家人认识了哪些钱币……边认边学,从而由对人民币完全陌生,到认识元、角、分的硬币,以及常用的纸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课中交流

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可带实物),对照人民币,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同桌之间说一说认识哪些人民币,再说一说是怎样辨认的。学生在观察、汇报和交流的活动中,不断巩固强化对人民币的认识。

3.游戏巩固

设计取钱抢答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学生取出相应的钱币,这一环节分三个梯度,先是整钱数,然后取由两种面值可拼凑的钱数,最后是三种以上或不同单位的面值拼凑的钱数。

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让学生自主认识人民币,指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提炼数学资源,由浅入深,借助具体实物和真实的生活情境,在交流和游戏中不断建构人民币的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微课激趣——掌握进率,促进深度理解

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学习过程是经验的激活、利用、提升的过程,将“学习数学”的活动延伸为生活经验的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置身情境中去亲身经历、去体验,去累积经验。人民币的进率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通过微课导学,可以帮助学生唤醒认知经验进行主动建构。

1.感知进率

观看微课视频《小猪的烦恼》,创设小猪购物付钱的故事情境,并提出问题:小猪可以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由此引出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并在讨论和交流中了解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实践验证

“买一元钱的铅笔可以怎么付钱?”可能答案有:①一张一元;②两张5角的;③一张5角和5张1角;④10张1角。再说一说方法②③④中,都用了几角?——10角,得出结论1元=10角。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由元与角的进率,类推角和分的进率是1角=10分,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元、角、分的进率。

3.联系巩固

为了进一步内化人民币的进率,教师可以设计比较大小的练习。通过观察和争辩,让学生感知单位不一样时,不能直接比较大小,要先转化成相同单位才能比较大小,通过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抢答游戏

通过微课呈现抢答闯关的游戏场景:(1)出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拿出相应的不同单位的面值来兑换;(2)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加一加等于多少,减一减等于多少。

5.兑换游戏

布置学生在家中开展实践活动:和父母一起玩兑换人民币的游戏。准备一些(足够兑换)不同面额的纸币和硬币,进行多层次的亲子学习活动,(1)拿一拿:家长说出一个金额,让孩子拿一拿,并说出金额,再尝试不同的拿法;(2)换一换:家长拿出一张5元面值的钱币跟孩子换不同面值的钱币,可尝试多种换法。(3)比一比:家长随意拿一些钱币,孩子也拿一些钱币,比一比谁的总额多,多多少。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将人民币的进率置身于趣味十足的童话故事微课中,使数学知识与微课情境有机融合。在探究过程中由扶到放,让学生在交流、游戏中探索发现,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觉将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之中,使学生自主建构认知,并主动解决问题。

三、微课引领——购物体验,提升应用能力

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比学会具体的数学知识更加重要,在初步认识人民币后,教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生动有趣的题材制作微课,向学生呈现动态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用钱币付款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生活中的购物和付款,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1.模拟购物

教师事先到超市中拍摄顾客购物、付款,收银员找零的画面,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观看之后,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里模拟“开超市”,让学生和父母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实践取币、付币、找币的任务。在“超市购物”的游戏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乐此不疲地购物付钱,不但掌握了生活技能,而且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2.跳蚤市场

结合学校和班级的读书节或艺术节活动,组织跳蚤市场,师生共同准备商品,先给商品标价,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和面值的认识,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自由购买,将先前模拟购物获得的经验充分运用。

以微课串联游戏和实践活动,通过模拟购物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价值,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微课延伸——渗透生活,拓展数学学习

学无止境,学习的步伐不应止于课堂、止于习题。所以数学学习应该适度延伸,在课后进行拓展和提升,开辟更广阔的数学学习时空。而微课恰好是跨越这一时空的桥梁。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呈现古今中外的各种货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与货币有关的知识,将学习引向课外。学生们在微课的指引下,通过访谈、上网等途径了解到更多与货币相关的历史知识,并对当今世界常用的货币有了感知。再如,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呈现“货币战争”和“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货币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感受人民币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借助微课创设情境、组织游戏、优化认知,在微课导学中学生既有身心的愉悦体验,又有持久的兴趣热情,更有积极的自主探究,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得到提升,教与学都变得生动而深刻。

猜你喜欢
进率钱币购物
钱币翻倍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1 立方分米为啥等于1000立方厘米
进率之家
火箭自己建
组合钱币
圣诞购物季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童谣KTV
快乐六一,开心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