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 喻泓冰
学具具有一些独特的、难以取代的特点,如有较强的趣味性、可操作性、直观性等等。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相信大家更加喜欢那种能够拥有动手操作机会的数学课堂。因此,在涉及一些可以辅助学具进行学习的知识内容时,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调整,让学生在学具的引导下更好地探究和学习。
在面对学具的时候,学生们可以用眼睛去观察,用双手去操作,用大脑去思考,这是一个综合了多种感官的学习过程。众所周知,小学生们活泼好动,如果让他们一节课四十分钟都认认真真地听课似乎不太现实,为了全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我们要注重利用学具的操作来调动学生兴趣。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利用学具来玩游戏。游戏的内容非常简单,我让同学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将其对折一下,在其中的一面上沿着对折的边线画出半颗五角星、半颗心形、半个三角形、半个长方形等等,然后拿剪刀按照画出的线剪一剪。在剪完之后大家发现,虽然只画了半颗五角星、半颗心、半个三角和半个长方形,但是展开后的纸片却是一颗完整的星星、一颗完整的心、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和一个完整的长方形,并且中间都有一道折痕,折痕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模一样的。
在课堂的开端利用学具的操作来导入新的知识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快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学生为后续学习打好形象思维基础。
学具的种类可以分为很多种,但是无论是哪种学具,普遍都具有可操作性这个特点,根据学具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对学具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边动手、边动脑,经历和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利用学具来引导学生动手探究,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知识为例,在课堂中,教师提出这样的一个任务:研究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先讨论交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用什么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拿出学具袋里的直尺、三角尺、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等,鼓励大家开始操作。有的小组通过直尺测量长方形的边长,发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边长相等,左右两边长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有的小组通过三角尺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还有的小组直接将正方形对角对折两次,发现对折后正方形中的两条折线是相等的……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找到了许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小学生往往能够发现许多非常有趣的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在操作中,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相比于教师口头上的讲解,学具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那就是直观性。通过对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们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数量关系的变化、看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直观获取知识的效果是教师讲解无法比拟的。所以说在运用学具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利用直观形象的操作促进学生将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提高数学水平。
在开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教学时,考虑到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这一数量关系,在课堂上利用直观的学具来让学生形成形象思维,教师提前准备好两个等底等高的透明的中间是空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和一盆有颜色的水,然后利用圆锥容器装满水,将其倒入圆柱容器当中,大家发现液面刚好处于圆柱容器的处,随后教师再次重复这样的操作两次,大家发现此时圆柱容器刚好被液体装满。通过这个直观的展示,大家对于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有了牢固的掌握。
像这样直观的学具操作,把现象展示给学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当中的重难点内容,促进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的来说,学具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有着非常多的功能和非常大的作用。合理巧妙地使用学具,不仅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当中积极思考,逐渐形成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挖掘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利用学具来辅助学习,让学生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当中享受学习,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不断地提高学习的水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