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马圩镇中心小学 石广胜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不仅是现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必然需求。从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学生思维的开发需要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的枯燥性对小学生来说觉得数学难学,加上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更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创设有趣教学情境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精神饱满的状态下主动投入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以《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向学生说到:“同学们,你们去过哈尔滨吗?哈尔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尤其到了冬天,那里便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相关图片并接着说到:“假设常年居住在广州的铭铭打算元旦期间去哈尔滨游玩,一览北方冬天的风景。他打算乘坐火车出发,如果从广州乘火车去北京的话要用26 个小时,火车每小时行驶135 千米,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与实际生活较为贴近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积极参与,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提出了问题,即从广州到北京有多少千米,我也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着进行计算。如此,通过创设情境的形式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提问的形式更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探究活动,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数学的教学过程便是不断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教材内容巧妙设置问题,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了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展示了圆柱与圆锥的模型,向学生提问到:“你们能根据圆柱的体积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我也趁机拿出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纸板和剪刀,让学生制作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并通过向圆柱和圆锥中注入沙子的形式探究它们二者之间体积的关系。学生之间也都积极合作着,通过画图、剪裁、拼接等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得出圆锥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并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如此,通过有效设问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强的推理能力不仅意味着学生智力的发展,还表明学生逻辑思维的初步形成。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效归纳的形式,筛选出适合学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对类似题型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推理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思维的宽度,促进自身思维品质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后,我给学生出示了两道习题,习题一: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4 ∶3,长方形的周长是28 厘米,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习题二: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5 ∶4 ∶3,它们的棱长和是48 厘米,那么长方体的面积是多少?通过分析习题一,让学生意识到4 ∶3 只是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并不是它们的具体数值。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在进行习题二的练习时,便能做到举一反三,将从习题一中所获得的经验运用到习题二中,将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如此,通过总结归纳类似的习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