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杨 史亚辉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0;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039)
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已经全面崛起,从而导致中国在国际社会当中所面临的总体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政治等方面的变化,我们必须通过国防教育构建全新的中国安全观。传统意义上的国防教育只是着眼于国防安全,为国防安全提供技术保障、人力资源保障,国民动员的保证,而没有将国防教育放入整体安全观的角度来看待,导致国防教育只是着眼于战备而忽略了和平时期的政治环境、经济往来、社会动态、信息交流、科技文化发展,因此安全观视域下的高校国防教育逐渐从战备型的国防教育向总体安全型的国防教育转型。
高校国防教育在现代化教育体系转型与升级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性意义,是教学教育所需,亦是国家安全稳定发展的前提。在国防教育的过程当中,高校是高级人才储备以及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地点,也是一国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人文教育、学术研究的最中心地带,是我国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基地,是教育资源投入的重中之重。高校当中不管是高校知识分子还是普通学生,这部分人群的文化水平远高于社会普通人士,其中大部分人的自我意识较强,具有思维活跃、独立性强的特点,他们乐于吸收新鲜知识,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在信息不通畅的情况下,他们也容易被片面的言辞所煽动与误导。因此高校应当成为国防教育的重镇,为大学生构建国防认知体系,萌发他们的国防安全思想,引导他们关注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信息,主动思考国家安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国家安全,关心国家的未来发展,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
我国的国防教育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冷战时期,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以防御为主,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高校对备战方式的国防教育有所减弱。2000年后,随着中国的各方面崛起,国际上需要应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未曾经历过经济短缺与战备的恐慌,在意志力上有所缺失,因此国防教育停留在以军训、军事理论为主的方式上。十八大之后,随着国家对国防的重视,高校在国防教育方面也开始发力。
过去,国防教育的着眼点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二是以国家防卫为中心的国防教育。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构成国防安全教育体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一般从历史层面出发,以红色文化为导向,以革命先烈英勇事迹、新中国成立历史剪影为内容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国家防卫为中心的国防教育,主要从军事体育训练着手,辅以军事理论学习。这样的国防教育具有战备特色,虽在和平年代,不用全民皆兵,但目的仍然是为未来战时做好一定的兵源准备。目前这两种国防教育已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常规,但面对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变化,国防教育也展现了新的面目。
目前,我国正处于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国家总体安全形势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但综合性安全问题越发突显,如领土之争、技术隔断、贸易壁垒、文化冲突等,其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多变性都对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代国防教育需要以战略角度以及全局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统筹,要规划对不同人群、不同认知水平,阶段性地进行体系化的国防教育。高校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国防教育深化开展的重心。大学生这样一批具有高文化高素质的人群,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智力基础所在,也是国家未来发展创新的核心力量。因此高校国防教育紧跟国家的统筹与布局,对大学生在不同阶段,予以立体化的国防教育,在各个阶段体现出不同国防教育内容的偏重。
因此,国家总体安全观视域下,高校国防教育国防教育从传统的爱国主义敌情教育、军训、军事理论学习这些较为单一的内容走向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等全方位的综合内容教育,是国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型的国防教育观念是国家安全保障的需要,是加速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振兴的必要条件,国防教育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媒体信息的广泛传播,国内外的争端与冲突信息与普通高校学生并没有遥远的距离,信息的通达,可以将这些事件让高校学生感受到,但因为没有足够的理论指导,他们对事件缺乏深入思考,对后续一些政策变化也缺乏关联性的思考,仅仅只有强烈的大规模事件爆发时,他们的内心才会产生强烈的冲突,激发他们在生活中与网络上的讨论,因此高校国防教育要在这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借助事件及时跟进,对学生进行随机教育。只有与生活日常有所关联的事件,才更容易让学生有所关注。通过水滴石穿的积累,他们会形成相应的思维方式,每当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他们会立即形成条件反射,对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及影响做出思考,对自己及他人的言行是否维护了国家安全进行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被片面之词裹挟。
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强弱,是切实做好抵御侵略、强化爱国主义、奉献牺牲精神的国防观念意识体系的根本所在。现代化的国防教育不只是喊口号呼吁爱国,或者说站军姿练习队列的简单方式磨炼学生的服从性,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要产生有效的教育效果,应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多做研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现学习的内容,而不是填鸭式的强制灌输。要以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引导性元素为着眼点,在高纬度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当代大学生多以90 后、00 后为主,他们成长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未曾亲身经历过临战时期以及战争时期跌宕岁月与历史的变迁,缺乏从历史维度、宏观视野、理论认知等对国家防卫以及国家主权等的深刻理解,因此他们多贪图安逸与玩乐,害怕艰苦与奋斗,因而也就缺乏对国家防卫及其建设等自始至终的坚定信仰。所以相对而言,很多的高校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理论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接受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国防核心教育的内容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当代高校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上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理论储备不足,无法应用理论指导实践,其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必须从他们的特点出发,从克服贪图享逸、提倡奋斗精神入手,转变大学生的思想,为他们提供思想的精神力量储备,寓教于无形之中。
同时依然是因为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当代的大学生正在见证着科学改变生活的奇迹历史,他们对科学改变技术、技术改变生活的力量是有深刻认识的,因此面对这样的人群,应以科技创新、科技垄断、技术改变生活、信息国防等方面举例,以经济高速发展的实例为证明,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入手,引导他们建立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而努力的信念,如树立打破科学技术的垄断与阻隔,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力,实现民族自强与自立,创建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
因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防卫的内容与方式发生了转变,因此高校国防教育也需要据此而转型,但究其根本仍在于以国家安全需求以及社会稳定发展为核心。应围绕这样的核心对国防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性的构建,具体的形式与方法不一而论,需要政府、高校等多个机构进行深入的配合与探索。
高校国防教育的优化途径需要政府、高校等多个机构进行深入的配合与探索,高校应紧跟国家的统筹与布局,对大学生在不同阶段,予以立体化的国防教育,在各个阶段体现出不同国防教育内容的偏重。
只有经过各级政府充分的调动,才能自上而下,引起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紧密关注,才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切实地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的有效性落实。因此强化国防教育不仅仅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亦是现代化教育体系构建中的重要元素,是除了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专业化训练之外的极其重要的内容,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方面与行为素养方面的必修课。因此高校对这项工作要格外地重视并落实。
以政府引导形式,强化高校对国防教育内容的认知力以及吸引力,采用增加国防教育教师比例的方式,吸收优质师资,从而优化、强化国防教育质量。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探索针对国防教育的教师培养方式,以未来国家脊梁的要求来设定他们的教育内容,通过多样的训练方式,锻炼他们的各项能力。在待遇方面给予国防教育师资一定支持或补助,要有所规划,引导国防教育师资逐步进入各类工作的重要岗位,以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先锋作用。此外在普及性的高校国防教育中,要通过教研发现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舆论上与氛围上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一直以来,国防教育课程的设置是高校国防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国防教育成效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以军事课程教学为主的国防教育课程进行设置,严格遵循当代国防教育需求科学设置相关课程,使其能够有效适应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国防教育课程的全面化深入,带动高校国防教育的转型和全面化构建。
传统高校国防教育主要着重于以国家安全角度为其核心出发点的军事、战争考量体系,是通过判定战争威胁大小来衡量安全与否的。传统国防安全威胁来源于外部因素,与极少数内部不稳定因素。国防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基本的军事训练,国防知识以及相关的国防法律法规制度,这些知识主要涵盖了相关军事理论、军事思想、战争史等基本军事常识,亦包括国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相关的国防法律法规。
新型国防安全教育应突破这些层面,应全面涵盖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经济、信息等各元素组合而成的综合性国防安全体系,这些才是现代国防安全的组成部分。在高校国防教育转型的过程当中,亦要围绕其来进行。新时期国防教育转型的关键点仍然在于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构建。高校国防教育的转型是一个持续的渐变过程,是随着国家总体安全管理念的深入化建设而变化的。除此之外,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教会学生们相关的安全技能,以此引导学生的认知。
高校是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亦是国防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引导要素。不但要通过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形式,还要以多元化手段提升国防教育成效,是推进高校国防教育转型的关键性步骤。一方面,根据形势以及任务的需要进行相关国防内容的教育,并充分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国防教育主题的针对性定位;另外一方面,依托校园网络进行国防教育体系的优化性建设,以校园国防教育专栏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开展各类型的国防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热情。如举办国防教育主题讲座、国防安全知识问答竞赛、有国才有家的演讲比赛、国防主题话剧表演、主旋律电影的观影会等,将国防教育内容渗透至高校学生群体之中,从而带动学生国防教育认知的深入化发展以及国防意识的进一步强化。
综上所述,高校国防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国家和民族的自强自立有着十分深入的联系,亦是决定着现代化建设形态的主要因素。国防教育体系的建设是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深化其精神文明认知的重要手段。高校国防教育是集合了国防以及育人等双重功能的,对推动学生的国防意识以及国防行为的全面化发展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高校国防教育转型规律的研究,笔者也深刻认识到:国家总体安全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关,国防安全教育应全面涵盖多个层面。在教育体系发展的过程当中,只有通过强化学生国防认知意识,才能够从根本上强化国防安全体系的全方位建设,并从深入化角度构建立体化的国防教育系统,推进现代化国防教育的转型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