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童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教育的方向和重心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小学时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减轻他们的压力、烦躁、焦虑,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对音乐教学加以重视。民歌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很多小学音乐课的民歌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民歌教学的质量。
节奏感是音乐的显著特征,在民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节奏感的培养。节奏感的掌握可以通过身体的律动来实现。教师在进行民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感受民歌的节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民歌,还能激发他们对民歌的热情和兴趣,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以《阿细跳月》的教学为例,《阿细跳月》是一首云南彝族民歌,教师应根据这首民歌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2.在教学该民歌的同时,传授一些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用肢体语言表现乐器的音色、速度、力度变化。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幅员辽阔,各民族文化及风俗差异显著,语言也是千差万别。民歌与民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民族语言在很多民歌歌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此,教师要带领学生理解民族语言,以便更好地领悟民歌的韵味。
教师在教学民歌时,要让学生注意因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的差异造成的民歌演唱方法的差异,以及不同民族语言带来的歌词风格的不同。比如,西北地区大多地势崎岖、高峻,尤其是黄土高原气候恶劣,当地的人们只能不停地与大自然进行斗争,因而养成了坚韧不拔、豪爽大气的性格。因此,西北民歌大都高亢嘹亮、气势磅礴、纯朴自然。而南方与北方大相径庭,尤其是江南一带小桥流水、细雨朦胧、气候温暖湿润,孕育了细腻多情、温柔似水的江南人民。因此,江南民歌音调婉转细腻,歌词体现吴侬软语的特色。教师在民歌教学中必须区别各地区民歌的不同之处,让学生体会不同民族民歌的特色。
小学音乐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在进行民歌教学时,应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以演绎出精彩的一节课。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抓住小学生的特征和天性——喜欢有趣的、多彩的新鲜事物。如果孩子觉得教师上课枯燥乏味,就容易被别的事物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有趣的、活泼的民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在学习民歌时便能更好地投入自己的情感,领悟民歌的独特魅力。
例如,《划龙舟》是一首安徽当涂民歌,歌曲十分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当涂人民赛龙舟的生动场景。教师在教学这首民歌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划龙舟时的录音,让学生自行想象龙舟竞渡的场景;然后,和学生们一起交流端午节划龙船的风俗,展示划龙船的图片、视频。学生欣赏着“敲锣打鼓放鞭炮,各色龙船水上跑,你争我抢使劲划,两岸人们看热闹”的精彩画面,就会产生学习这首民歌的热情和兴趣。
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课也不例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民歌教学时,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民歌《凤阳花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让学生听赏《凤阳花鼓》,并让学生用颜色区分歌曲的情绪。这种视听结合的手段能在感官上刺激学生,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学唱也变得更容易。因为《凤阳花鼓》只用锣鼓不用丝弦伴奏,教师可以用常见的碗、盘、筷子加入演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由于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创编民歌的热情更高了。
民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领略各民族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提升音乐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民歌教学过程中,“听”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学生只有能够完整、充分地“听”优秀的民歌作品,才能收获良好的音乐体验。
民歌《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富有代表性的优秀民歌之一,整体风格活泼生动、热烈奔放,是人民配合着劳动时的节奏演唱的歌曲,有劳动号子的风格,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朴实能干、热情真挚的一面,歌颂了党为我们带来美好生活,表达了对祖国的爱和对家乡的眷恋。该歌曲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难点包含对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一字多音的把握,以及让学生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为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静静地听赏,在聆听中更好地掌握这首民歌的特色和结构,领悟歌曲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在小学民歌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注重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是一种教师占主体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然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在这个情境中,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民歌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音乐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教师想让民歌教学课高效有趣,自己必须掌握足够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对民歌有充分的了解、研究,对各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了如指掌。教师还要熟悉教材,要将教材里的每一首民歌都了解透彻。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民歌知识,才能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和传授这些知识,让学生信服,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民歌。
例如,在民歌《酒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趣而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歌曲与酒文化联系在一起:爱喝酒的民族大多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而且土家族还发展出了酒歌。土家族有唱歌一定要喝酒的习俗,土家族人民通常用长长的吸管边喝边唱。其他很多少数民族也有酒歌,酒歌大多会出现在婚庆、祭祀等重大活动中,用于表达人们的友谊、热情等,或者赞美爱情如同烈酒一般醇香悠久。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民歌《酒家》的背景之后,播放民歌《酒家》,让学生在情境中领悟歌曲的韵味和意境。
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民歌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歌鉴赏能力和演唱能力,使他们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