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康复训练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2019-01-11 17:41彭珍平
教师博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智障康复训练康复

彭珍平

(宜春市特殊教育学校,江西宜春 336000)

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源往往不限于单一类型的残疾学生(盲、聋、智障,包括多重残疾)。尤其是培智学校,学生残疾类别多,残疾程度重,学校实质上具有教育与康复的双重功能。学生的个体间差异及个体内差异尤为显著,除智力障碍之外,多数学生伴有运动、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障碍。学校教师(康复师)与家长把孩子康复训练放在重中之重,但有的孩子训练了几年,在康复训练六大领域取得明显的效果,但在其他方面进步不明显,孩子时常无缘无故地哭闹、发脾气、打人、摔东西、咬人,甚至自残等。因此,康复课中不能把训练重点完全放在“康复训练”方面,而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所以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德育的渗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思想。对智障孩子进行德育比对普通孩子进行德育要困难得多,但只要教师重视德育,把德育贯穿每一节课、每一个瞬间,坚持不懈,最终是会有收获的。下面谈谈在康复训练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康复中渗透讲文明礼仪的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前,教师先教育学生要讲礼貌,看到老师要跟老师打招呼。教师告诉他们是某老师,然后问他们自己是谁,让学生回答“自己”。如果学生叫对了,教师就开心地竖起大拇指夸他“真棒”;如果学生叫错了,教师就指着工作证上的名字,告诉他教师叫“某老师”,再让学生反复跟着说,直到回答正确为止。课中,我给奖励物引导孩子说:“谢谢。”下课了,教师微笑着说:“同学们再见!”再让学生也带着微笑说:“老师再见!”经过反复练习,当教师说“同学们再见”时,学生就会说“老师再见”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些对普通孩子来说易如反掌的事情,对智障孩子却非常困难,需要老师诲人不倦。每节课,不管是个训、小组、集体、社会融合课,上课前都必须重复,加强记忆,才能使他们懂得运用礼貌用语。

在小组课、集体课时,学生在玩桌面双人游戏时,最易发的就是争抢纠纷。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要互相谦让,要团结友爱,让孩子们明白物品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能独自玩,不能有霸王心理。如果想玩,就要先和对方商量,在征得他人的同意后才能玩。这样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在一起游戏时,学生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团结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可以使得活动成功、心情愉悦,同时增进友谊。

二、康复中建立德育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规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学校的规章纪律是为了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使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规范化、秩序化,同时也为了给广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学校规章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德智体诸方面发展而制定的,这是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康复训练课有时在感统室、多感功能室、蒙台梭利室、运动康复室进行,有时在操场上进行,当教师把学生带到这些场所时,一定要求学生排好队,按规定路线有秩序地到达目的地。当教师喊排队时,有的学生会直接跑出教室,这时教师要立刻把跑出教室的学生领回来,教育他们要遵守纪律,排好队以后,由老师带领才能离开教室。路上,要求学生沿着脚印靠右行走,有秩序地到达相应功能室或操场。到了目的地后,课前引导互相打招呼问好,同学说:“某某,你好!”每一个同学教师都依次问一遍,让学生学会互相打招呼。课中,教育学生不能私自开门出去,如果想出去上洗手间,必须告诉教师,由教师开门并由教师带着才能出去。当学生违反时,教师要严肃批评教育,适当给些处罚,比如减少他自由活动时间或让他交给教师一个奖励物(小红花)等,让他和其他同学知道私自开门、到处乱跑是错的,避免再次发生,通过耐心、反复的教育,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在玩康复游戏时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这不仅是顺利进行游戏、提高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在游戏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各类竞赛性体育游戏中,教育学生要团结协作,要拧成一股劲,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在多感功能室玩小型游戏中,教育学生互谅互让,不争抢乱按屏幕,学会合作;当活动场地受到干扰,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或个别学生产生畏惧情绪时,教师要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品德教育,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康复训练中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坚强意志的培养

在粗大运动康复训练课中,不管是简单的跳床、过平衡板,还是复杂的走独木轿、滑滑板,对于他们来说开始都很难,让他们学会这些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需要他们克服一定的困难。老师应鼓励学生去克服困难,坚持让学生去做,由教师先示范,让学生去模仿去练习,并引导孩子不怕苦、不怕难,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意志品质的提高,必定会对培智学生生存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逐渐学会自立。

四、康复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智障学生也需要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学校操场的四周种着许多花草树木。玉兰树高大挺拔,樟树枝繁叶茂,桂花十里飘香,桃花成群结队地盛开,樱花绽放着笑脸……学生来到操场上,可能会像放出了笼子的小鸟,有的在塑胶跑道上奔跑起来,有的扯小树苗,有的摘起小花来……于是,在学生进行康复训练以后,准备让他们自由活动之前,教师先教育学生要保护操场的花草树木,做到眼看手不动,让学生记住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对不可以做的,让学生一个一个说出来,增强记忆。每次自由活动之前,教师都会要学生说出自由活动要求,然后才让他们自由活动。活动过程中,发现学生破坏环境的行为,立即制止并进行教育。比如发现学生拔小树苗,直接告诉他们不能这样做。跟普校学生不同的是,对智障学生不能“绕弯子”,直截了当告诉他们要保护环境,不可以拔树苗、摘花。渐渐地,学生会说“花不能摘”“树苗不能拔”“树不能爬”等,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智障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缓慢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智障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在康复训练课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靠特教老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 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良好的习惯就能导向成功。

特教老师应有信心对这些特殊孩子最大限度地挖掘、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能,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能够自理、自立,进而融入社会主流,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而不是社会的包袱或者给社会造成负担,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好公民、好帮手、好家人、好照顾者。

猜你喜欢
智障康复训练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