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爱清
(永丰县城南学校,江西吉安 331500)
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为学习承担更多的主要责任。为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习主人翁的积极价值,教师要转变思想,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信任,并且在学习方法方面予以科学的引导,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退回到主导者的位置,设计课堂教学的流程,监督学生学习的行为,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好助手。
有效开展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对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做到科学准确的理解,抓住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而开展工作。所以,学生为教学实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现。
小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兴趣与教师的引导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兴趣应从情(情感)、趣(趣味)、动(操作)、激(激励)四个方面入手。在这四个方面中,情感是人的意识倾向性,是兴趣形成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善于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关心爱护学生,用良好的教学环境去感染和激励学生,创设学生参与教学的条件。让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产生对学生强烈的吸引力,所以,教师要通过创新以及传统的发扬,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集中展示数学的独特之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运用中所带来的成就感。小学生的理解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在直观的学习情境中理解数学,并且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让他们摆一摆、画一画,这样更加直观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教学对象一定是全体学生,不能只是关注到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各个层次水平的不同,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被关注到,要让学生都有参与的动力。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发表意见、展示思维,难以有针对性地做具体指导。因此,建议组织小组研讨学习,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保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展示学习成果。
结合教具来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好多抽象的数学符号以及相关的定理概念,学生一定要以直观的方式进行理解,教师也要具备将抽象化为具体的能力,让教具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中介性作用。所以,积极地组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相互配合之中更好地锻炼大脑的反应能力和肌肉的协调性,也提高学生的自控力,为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创设基本的条件。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在参与体验中,学生内在的主体作用体现越来越明显,学习动力也随之增强。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要多运用直观的方式,并且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分析问题,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内容不容易理解,因此,情境教学的创设是非常必要的。在情境中,给学生更强烈的直观刺激,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理解数学世界和现实。实物和实际环境的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符号对于现实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内涵。
在创设情景中,要更多地体现出生活化的特征。这主要源于对小学生生活经验的考虑。小学生的人生阅历相对比较缺乏,所以他们最为熟悉的生活就是教师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在设计情境时,要更多地体现出生活化的特质,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选取合适的互动场景或基本的内容。
在创造数学学习情境时,多种有效的形式要被创设出来,并且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围绕着相遇问题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方式来理解相遇问题的关键点。让学生自愿结合,两人一组模拟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反向、同时”。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学生加深了对这几个数学概念的理解,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究。知识本身的矛盾发展形成了特定的情景。所以学习到的新知识要在整个知识背景中来进行考虑以及设计工作。教师也要在情境中让学生顺利地提取以往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点逐渐地构成丰富的网络,在应用的时候才能做到快速精准地提取。
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小学生们不断地丰富着对于原有知识体系的架构,并且通过同化、顺应等内在的心理过程,从原有的平衡达到新的平衡,建构着新的图式模型。所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尤其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要善于思考,并且依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的思考,这样才能给数学的学习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基本的习惯,教师就要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们有时间进行思考,并且他们的思考结晶可以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这样的认识失之偏颇。小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他们的思考有自己的依据,也有自己的独特性。我们只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思考,才能激发他们内在学习更多的潜能。所以,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代替学生去完成很多学习任务,去体验很多学习的过程,只有让他们亲自参与和体验,学生才能产生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也才能有更多的思考。
让学生通过讲出来的方式,把整个计算的过程说出来,可以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由于学生内化的思维过程还不够清晰,因此,通过语言复述的方式可以让这种影响变得更加深刻,有助于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思考推理进行数学的学习。所以,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明白了,而且要让他们把这个计算的过程说出来。不仅要让学生会用,而且要知道用的是什么。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思考能力越来越强,不断地把内化的抽象思维过程进一步清晰化。
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们在学习应用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对于题意掌握不清楚,没办法抓住其中所呈现出来的数量关系,这都给他们顺利解答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所以,教师要从思维方法方面给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耐心的陪伴下认真阅读题目的含义,仔细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再回忆以往所学过的概念知识和基本的原理,从而顺利地找到解题的思路。因此,读题是开展应用题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和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步骤。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开展更多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为了让小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找到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并且建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必然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