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易启志
【案例1】
学校:北京市裕中中学。
班级:初一(2)班。
上课内容:月考前9 道复习题。
授课老师:陆红雨。
课堂小组合作概况:
陆老师给出9 道题目,让学生复习基本概念的应用和训练基本计算。按题目顺序让学生一道道地作答,遇到难题时老师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小组合作方式是让已完成任务并让教师检查无误的学生指导或检查其他学生的解题,或为解题遇到困难的学生讲解题目,当几个学生指导同一个学生仍不能指导清楚时,老师参与其中。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老师一再强调“不能在同学还未做题前就给他讲题”。老师让完成解题及指导任务的学生继续思考和解答下一个问题。在确定全班同学都完成任务后,进行下一道题的作答与讨论。
对其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
(1)小组合作分组方式:临时成组,组内异质。
(2)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小组成员遇到的难题。
(3)小组合作在整个课堂中承担的角色:辅助教学。
(4)小组合作起到的作用:对组中负责指导的成员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的理解,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组中接受指导的成员的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的理解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弥补了在有限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及关注深度不足的缺陷。
教师在课堂小组合作时起到的作用:管理、促进、咨询、参与。
【案例2】
学校: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学。
班级:初二(2)班。
上课内容:一次函数几何综合题的解法。
课堂小组合作概况:
教师课前给学生分发学案,学案分成五部分,分别是:(一)预习交流。(二)互助探究。(三)分层提高。(四)归纳小结。(五)巩固反馈。其中题目总共为七大题,28 小题(包括填空题)。PPT中呈现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老师读了一遍,同桌二人成组,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学生。在学案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被点到的学生及组员一起站起来,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说:“请师傅点评。”
对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
(1)小组合作分组方式:课前成组,组内异质。两种分组:同桌二人一组(性别相同)。上下桌四人一组。
(2)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学案。
(3)小组合作在整个课堂中承担的角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4)教师在小组合作时起到的作用:管理者、组织者、指导者。
(5)课堂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老师反馈少;女生之间交流多;组内交流多,组间关注少。教师对后排学生关注少,对男生关注少。
两个例子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学习内容、教师角色等均不足。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从初中数学学习的整个阶段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就初中数学语言符号的规范性来说,教师引导性不可被淡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及逻辑性更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才能得到内化。在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生学习的组织方式,它占据着一个重要的必不可缺的配角地位,起到的是一种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作用,是服务于数学的教与学的。在什么时候,在学习哪些知识时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怎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教师作出合理的判断。
就性别方面而言,对于同性群体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具有较高趋同度,人际关系较为融洽,学习活动结构化程度高。异性群体的合作学习则有利于学生突破传统性别角色,承担多种学习任务。就能力方面而言,异质能力群体的合作学习最有效率,参与异质群体有利于学生成为更积极的成员。这个群体社会化理论是基于美国学者的研究,就中国来说,是起到一种借鉴的作用。学业成绩影响学生的群体选择及其在群体中的地位。中国学生倾向于与自己能力相当,并期望获得学业成功的人组成群体。另外,高成就的学生容易在群体中拥有较高的地位。
学生拥有的知识尝试、广度及思维水平毕竟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独立地完成各种类型的学习任务,特别是抽象的数学概念,此时就需要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的精辟讲解为主。这就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不宜是一段新知识的最初教学,如概念教学与基础定理教学。数学知识应用学习、调查研究学习和实践操作学习较为适宜运用合作学习进行。当学生拥有了丰富的背景知识,他们就更有可能在我们提供的合作学习环境中,运用初步理解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教师在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承担着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作为指导者,教师应该在合作学习设计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学习素材;作为参与者,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合作提供必要的帮助;作为组织者,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合作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应能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我认为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还处于探索阶段,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教师迫于新课改的压力,随大流去实施合作学习,而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从而走进了形式化的误区,为了合作而合作,对学生的需要等情况不加以综合考虑,没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恰当地位,或将合作学习抬得过高,或忽视合作学习。教师应更多地认识到合作学习是一种理念,应当教会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正如许多科学研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不断尝试、修正的过程一样,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研究也需要一个这样的过程。一线教师则是研究的主力军,应不断地探索适合本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这就需要专家和一线教师一同努力,加强对初中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实证研究,用数据为我们指明改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