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中加学校 刘玉冰
每次考完试,经常听到家长或学生抱怨:明明是会做的题,就是粗心给算错了。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不重视计算,家长也单纯认为下次遇到就不会错了。这种思想从源头就是大错特错的,提高小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谓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希望对广大教师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首先,学生和家长都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就是决定学习成绩的另外一个因素。教师要有耐心地告诫学生:无论是应用题、统计知识,还是几何题、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性,而计算的准确率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学生一定不要轻视计算在我们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作用,学生自身首先一定要端正态度,在日常的练习中速度慢下来,仔细计算,保证正确率。只有这样,在考试中才不会再因为“粗心”而出现错误。
例如,在教授“乘法”这一章节时,学生由于对乘法的不重视,在练习中经常出现错误,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也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但粗心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仅占一小部分,而其中的大部分错误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于是我在数学课上向学生提出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乘法说难不难,但是更重要的是细心,所以一定要改变自己对数学计算题的观念。
随着计算工具的逐步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但是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用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有些教师经常课上锻炼学生的口算运算能力,这些锻炼都有助于学生提高估算能力,估算能力的培养毕竟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笔算、口算、运算定律的掌握和运用以及计量单位基础上的。教师应该坚持长期渗透,让学生充分感受估算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例如,在教授“除法的估算”这一节时,教师备课时要注意,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似数”“加减法估算”“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它与“加、减、乘法估算”又有所不同,后者一般都运用四舍五入法取出近似数再计算,而除法的估算要根据除数来选择被除数的近似数,不一定用四舍五入法,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轻松地算、合理地算。虽然除法的估算方法与已学的加、减、乘法有些不同,但教学中,我没有另立门户,而是把它放入估算大系统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探索、感悟除法估算的方法。
想要提高计算能力,学生自身一定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平常练习中,学生家长与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小学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草稿纸上的演算过程应写得清清楚楚,该对齐的对齐,不可到处乱写,以便检查或往作业上抄写答案时方便等等。
例如,在教授“小数乘法”这一章节时,学生对小数点位置这一知识点很模糊,经常出错。首先,我告诉他们确定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即数位,然后再布置练习题:0.8×1.2=?针对小学生总是出错的特点,我首先在黑板上演示了一遍,1.2 扩大10 倍,成为12,0.8 扩大到它的10 倍,即8,两个因数都扩大了10 倍,因为是乘法,所以目前的结果扩大了100 倍,而正确的结果就应该缩小100 倍,12×8 的结果96 缩小100 倍成为0.96,所以0.96 就是正确答案。之后我又布置了几道题让学生练习,并要求草稿纸上的过程必须清楚,必要时用文字提示自己,这个习惯的养成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很有帮助。
总而言之,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让学生在体验快乐,感受趣味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中去品味数学内在的魅力,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作为数学教师,要想真正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还应该分析每个学生在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计算问题,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