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教育局 汪 俊
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身心,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艺术审美、劳动技术等。从某种意义上看,学习主动性是一个人素质的具体体现,且素质可给予主动性学习以良好反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这个人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和思想素养,并能提高交际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渗透到学习的各个环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有助于智力的提升。
教师重视课堂教学,忽视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反思的指导。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不到位,未能真正把课上成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学习风格,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兴趣不浓厚。因此,需要密切关注所教班级学生的情绪和个体差异,不断激励学生自觉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
目前,大多数教师认为数学就应该多做题,如此才可让学生掌握知识,其实在繁多的作业中,学生无法进行自主学习,无法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失去兴趣。同时,繁多的作业使得学生不能抽出足够的时间安排自我学习,教师也未有足够的时间去设计教学。
在学生做笔记、听讲、课后复习等方面,教师没有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培训,使得学习效率和质量提不上去。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只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前提,学生能够积极地与教师、同伴互动,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和质量越高,学习的热情就越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课堂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科学地记笔记、不喜欢预习复习、不爱思考等不良习惯,导致学习热情极度下降,成绩不理想,随之家长和老师施加压力,从而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初中数学在容量和学习方式上相对于小学有所提高,有些学生升入初中后感到不适应,这就使得数学教师要承担很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风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则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并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反之,学生则会把不良情绪带到学习中去,消极对待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学习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社会及学校环境的影响。家庭生活、成长环境造就了学生的性格。如果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并且家长可辅导学习,那么学生会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主动性就越强。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主要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社会上接触的人都是积极、主动的,学校学习氛围很浓厚,那么一定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大多数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果学生对知识兴趣浓厚,那么会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且能轻松学习。比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自制一个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合并到一起,看是否成为平角,如是平角,则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如此结合理论,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疑问是学习的目的,是思维的开启点,是创新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充分给予学生提出疑问和想法的空间,让学生间进行疑问探讨,把提问的权力给予学生,让学生掌握主动权,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建立一个自由、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可以勇敢、大胆地提出疑问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比如“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教师可提问“利用三根木棍可否构成三角形”,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让学生动手去组合三角形,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互联网技术教学具有及时性、大容量、交互性的特点,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自主的学习平台,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二次函数y=ax2、y=a(x+m)2的图像关系教学,可应用多媒体展示两个函数图像的动态变化,让学生观察,教师从旁讲解,把两个函数的相同点、不同点说出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时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初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真正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培养并锻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敢于质疑、大胆猜想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具有独特个性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