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城第一初级中学 饶磊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已经逐渐成为初中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新课程背景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数学教师,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错题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整合,通过错题本帮助学生对有疑惑的知识进行二次巩固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乐趣,同时也帮助学生搭建起高效的数学学习框架和方式方法。
所谓错题本,主要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将一些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易错的题目进行有效的整合汇总,并且根据题目的类型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在复习时能够准确找出重点和难点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一方面,每一道错题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考核,都体现出了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认识的不充分,错题本的出现是为了减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盲区,从细节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有针对性地清除数学知识的薄弱环节和盲点,有效规避错误;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犯错,错题本的出现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的本质,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初中数学教学中错题本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规避错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易错的题目当成例题进行讲解,找到错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本质和原因,从而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教学时,很多学生容易与一元一次方程混淆,不知道从何入手,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错题本选择大多数学生均容易出错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教学,明确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找出错题的原因,并且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解题。
当前仍然有部分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过于重视题海战术的运用,认为学生题做得越多就会熟能生巧,只要反复练习,学生就可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但是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过多的题海战术只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增大,大量的题目会使得问题增加,有的学生为了逃避压力会害怕学习。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同一种类型的题目上犯同样的错误,每一次犯错教师都是将题目进行了彻底的讲解,但重复犯错会使得教师认为学生的智力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忽略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数学学习天赋,害怕犯错,畏惧数学,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勇气。
在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记录好自己不会的、容易出错的、模棱两可的题目。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一定技巧性的数学题目而言,能够帮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节约时间,不需要复杂的公式计算就能得出准确的答案,运用特殊值方法取巧,这类型的题目也应当及时记录在错题本上,并且进行深刻理解。学生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不断完善错题本,例如有些题目整体冗长,如果全部抄写下来会浪费很多时间,学生可以找出题干进行摘抄,或者直接将这样的题目进行剪贴,直接粘贴在错题本上,避免下次遇到这样的题目再次出错。另外,对于一些由于学生粗心所造成的错题也应当及时记录,做好标记,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学生做题时要认真仔细,积极思考。
为了充分发挥出错题本的作用和价值,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当认真阅读错题本,在日常学习中反复查看自己的错题,并且养成良好的查看习惯,主动积极地分析思考错题出现的原因,为自己明确一个小目标,例如一天解决1~2 道错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找出同类型数学题目的规律,做到温故知新、触类旁通。在错题本的运用前期,由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足,需要记录的题目较多,但是在学生反复使用错题本之后,错题的数量会明显下降,尤其当学生掌握了错题的规律之后,其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得到质的提升。
不同学生对于错题本的使用方式是不同的,每一本错题本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有的学生根据题目类型进行记录,有的学生根据例题的难度进行整理,有的学生则根据课程内容的顺序进行汇总,不同的方法都有自身解题的规律和方式方法。基于此,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传阅错题本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找出他人的优势和自身的不足,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完善自身错题本的问题,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另外,在传阅错题本时,应当是实力相当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实力相差较大的错题本没有太大的传阅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及时记录模棱两可、模糊的习题,认真阅读整理错题本,温故知新,加强学生之间错题本的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