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仇 勇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但对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开展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使得当前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呈现信息化,而在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开展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教师也应当应用现代化教育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逐步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在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微课的形式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自主观看微课视频的形式逐步掌握数学概念,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这节课中的“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等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前,教师基于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概念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并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结构,将微课视频的时长控制在10 分钟以内。随后,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投放在互联网公共空间中。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这节课前,让学生在网络资源中找到教师所制作的微课视频,并进行自主观看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概念的认知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
显然,在进行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自主探究和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数学核心素养下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
在数学核心素养中对学生提出了“数学建模”的素养要求,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习题的能力。而基于核心素养下促进高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应当根据教材中所安排的内容,向学生提出生活化的习题,引导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习题的解答中,逐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开展《估计总体的分布》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基于本节课中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生活化的习题。从教材中对本节课知识的安排来看,“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是主要内容。基于上述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具有生活元素的问题,如:“在抽查某产品尺寸的过程中,将尺寸分为若干组,[a,b)是其中的一组,抽查出的个体数在该组上的频率为m,该组上的直方图的高为h,则|a-b|为多少?”引导学生在应用本节课中的数学知识解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实现数学建模素养的提升。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提出生活化的习题,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问题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传统交流形式,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学生也可以利用问题的形式,向教师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疑惑,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而基于核心素养下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探究性的设计,让学生在解答探究性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数学知识探索、分析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也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分析中实现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从而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互斥事件》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出“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你是否能举出一些事例,阐述互斥事件的具体含义?”等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逻辑推理素养,同时提高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下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实际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构建完整的在数学核心素养下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从而逐步落实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