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激趣教学策略

2019-01-11 16:05安徽省广德市桃州镇第一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31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笔者探究

安徽省广德市桃州镇第一小学 洪 宁

要改变学生对数学课堂不感兴趣的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要转化教学方式,将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复合型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选择,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两种方式双管齐下才能做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过程缺乏启发性

教学应当是一个充满启发性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灌输知识的过程,但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今小学数学课堂依然以教师讲解为主,许多学生只能被动听从教师的指令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己的想法,对许多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一些学生在考试时会出现回忆不起来所学知识的问题,这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思考,没有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是一门富有逻辑性的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可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应当采取更具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上积极主动思考所学知识,建立不同知识的联系,提升学习过程的科学性。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习的动能感增强,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所在。

2.课堂教学内容无法迎合学生学习需要

我国多数小学依然采取大班额教学制,这意味着同一班级内的学生差异较大,学习需求各不相同。小学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较为基础,对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当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的学习难题中积累学习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3.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是对学习成果的反馈,评价应当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环节中,学生往往不具有发言权,教师的评价占据了整个评价环节,学生参与感低,对数学课堂提不起兴趣。且教师倾向于采用宽泛的评价方式,如对所有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用“你说的很好”“、你很棒”等话语反馈,学生感受不到教师对个人的关注,自然体会不到数学课堂的趣味。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1.设计具有探究性质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具有探究性质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面积的知识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回忆长度、重量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都与单位换算有关,相互间联系较为紧密。一些学生在回忆所学知识时可能出现遗忘的问题,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复习任务,使学生为课上学习做好准备。课上,教师可设计探究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长度的换算与面积换算之间的关系。笔者在讲解面积的知识时,先在黑板上列出了不同长度单位,要求学生先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利用这一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笔者将面积的换算与长度的换算一一对应列在黑板上,为后续教学做准备。为体现教学过程的探究性质,笔者先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课本,计算课本的面积,再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列在草稿本左侧,将课本的面积列在草稿本右侧。然后再量一量自己身边的事物,用同样的方法列出长度、宽度、面积。多次测量后,笔者再引导学生探究左侧单位与右侧单位之间的关系。当讲到平方米、平方千米等单位时,这种测量方法不再适用,于是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现了测量米、千米的过程,通过3D动画向学生展示了平方米、平方千米的关系,这种直观的展现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许多学生希望能够上台操作该软件,自己探究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笔者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共同探究,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2.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法

以统计和概率的相关知识教学为例,这一部分知识涉及图形的解读和数据的处理,学生必须理解分数、百分数的含义及其计算才能理解统计和概率的含义。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对学生进行分类。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了三大类:第一类是对统计和概率的知识已经有初步理解,已经熟练掌握分数、百分数的含义及四则运算学生;第二类是不知道统计和概率的含义,但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非常扎实的学生;第三类则是既不了解统计和概率,基础知识又较为薄弱的学生。针对第一类学生,笔者鼓励他们用微课、慕课自习,利用微课、慕课有针对性地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并探究统计和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由于这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和概率的知识,应用对他们来说是更高难度的挑战,学生在课堂讨论环节表现得非常活跃。针对第二类学生,笔者向他们简要介绍了统计和概率的含义,并利用几道典型的应用题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但应用能力较弱,通过简单的练习可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针对第三类学生,笔者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先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然后再引入新知识的教学。课本上的课后题较为简单,适用于巩固基础,于是笔者带领第三层次的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为学习新课打好基础。对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课后习题有一定难度,但难度不大,完成课后习题能增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习新知识,学习动力更足。

3.采用复合型的评价方式

教师应当采用复合型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使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教师还要丰富评价的依据,不以结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例如,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可让不同学生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但在评价时教师不应当将答案的正误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还要结合学生思路的逻辑性、简洁性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的不足之处。教师用这种准确的评价代替宽泛的评价,学生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为了知道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

综上所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是要将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感受到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以及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教师要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采用多样的方法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笔者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清律的基础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