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季薇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作业的有效性。小学语文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小学高段语文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新课程背景下构建语文作业新体系势在必行。
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小学高段语文作业的新体系,首先要了解小学高段学生的特点,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新课标对小学高段学生语文作业的要求,经过反复研究,发现以下特征。
1.小学高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高年段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逐步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能掌握大多数定义性概念,可以直接把概念的关键属性同他们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但定义性概念和规则的学习仍需具体经验的支持,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他们不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独立意识增强,敢于发表与教师、父母不同的见解。但独立的幼苗还很嫩,容易遭受挫折,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分化,学习能力的个别差异开始加大。对小学高年段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进行分析,意味着教师要重新审视和确立小学高段语文作业新体系。
2.小学高段语文作业的存在问题。虽然新课标提出已久,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教师布置作业内容随意性强,重复性的抄抄写写的内容多,趣味性强、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等类型的作业少。目前,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着形式单调枯燥,方式简单机械,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等问题。作业评价的主体和形式也较为单一,时效性不太强,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在小学语文作业体系中表现尤为突出。
3.新课标对小学高段学生语文作业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打开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格局,也包括了作业的新概念化。“作业形式”有传统的作业形式和新课程实施下的作业形式两种。传统的作业形式单调,与生活实践相差甚远,很难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新体系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抓住作业开放、个性、自主等特点,构建开放的作业体系,打造个性的作业形式,培养学生自主的作业习惯,充分融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形成富有特色的作业新体系,这些都是新课标对小学高段语文作业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的小学高段语文作业新体系应该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有层次性,作业布置灵活、开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过程中,应该有教师切实有效的指导,有学生之间智慧火花的碰撞,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提升。在作业评价时,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综合采用多种形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正面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可以对现行作业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小学高段语文作业新体系,即实现语文作业的五化———内容生活化、设计个性化、指导有效化、形式多样化、评价人文化。
1.作业内容生活化。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积极探究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学生的小学语文新型作业体系,避免或减少布置机械、海量的抄写和练习题。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平时留心学生作业与自然、社会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回归到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去完成语文作业。将小学语文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能力,也可以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
2.作业设计个性化。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研究小学儿童心理,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从学生实际出发布置作业,设计个性化的作业。“面向每一位学生”,在作业设计有效的基础上,能富有针对性,适合不同层次孩子的学习需要,能满足不同孩子的个性需求,利于不同孩子的个性形成。让学生作业以情趣训练、成功体验、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做到情趣性与实效性结合、巩固性与创新性结合、思维性与实践性结合、系统性与生活性结合、全面性与个性化结合。个性化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条途径。
3.过程指导有效化。《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新形式,并不是在教师布置完作业后,放手让学生自行完成,最后上交看学生的答案是否准确,而是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全程跟踪,有效指导,及时评价纠正不足或表扬激励。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思维过程,不仅看学生做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做,做得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这个过程比最后展示作业成果更能保证作业的完成效果,也更能使学生获益。
4.呈现形式多样化。在新课程背景下,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里,教师不仅要检查完成在作业本上的作业,还可以利用网络、展板、画报、PPT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乐趣,锻炼更多的能力。教师还要努力搭建适合各年级学生的作业呈现平台,例如:班级交流、学校报刊、校园电视台、展板展示、年级或校级讲座、班级博客、微信推送等,给予学生完成作业的成就感,激发更大的研究热情。
5.评价方式人文化。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评价反馈应该慎用一些传统的作业评价反馈方式,如在批改作业时,只是对作业过程和结果给予等级或分数。新体系中作业评价反馈应该更多考虑作业的评价反馈方式的优劣,以及它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首要目的,以保证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宗旨,进行多元评价反馈。
总之,小学高段语文作业的有效策略,形成有序的作业内容、设计、指导、呈现、评价等作业体系,全面构建小学高段语文作业新体系。努力设计适合学生,又能切实有效提升语文素养、学习能力的作业,为学生一生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小学高年段的老师整合进一个大的系统,有递进,有平行,分工合作。语文老师着力于设计适合本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特点的作业,形成一条完整的小学高段语文作业链,并在不断实践中完善和更新。让作业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和烦恼、快乐与辛劳,并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获得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