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 袁海霞
朱文君老师曾经说:“如果说经典诗文是高浓度的母语营养液,那么小古文就是让小学生在最适合的时间获得最适合的营养。”古文,又名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绮丽瑰宝。她文字简练,却又不失生动形象;她篇幅短小,却又寓意深远。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热爱语言文字的情感,海门市教育局教研室结合朱文君老师的《小古文一百课》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海门市小学语文“课外阶梯式拓展阅读”书目地图》,其中包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个阶段的古文教学,从乡村美景、天空秘密、智慧少年、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英雄本色、幽默哲思、历史故事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美好的早晨,童音清脆,书声琅琅,我们在“之乎者也”中开启了一个个崭新的黎明。从初次接触小古文时的兴趣盎然,到熟读成诵时的自信满满;从自主释义时的眉头紧锁,到仿写改编时的创意无限,我们在小古文的丛林里边读边诵,边诵边思,渐行渐远。
记得学习的第一篇小古文是《放风筝》,那时还是一年级的时候。当我把这篇小古文的课件出示在屏幕上,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古时候的人如何说话、写文章,这叫‘古文’,你们看,屏幕上的这篇就是古文。”于是,五十双小眼睛紧盯着屏幕,一字一顿地开始读起来。“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我先请了一位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她才用一会儿的工夫就已达到熟读成诵了。我表扬了她。马上,又有好多的小手也举了起来,我看见平时基础比较差的一位孩子也举起了手,就请他来读。没想到,他竟然也能一字不差地读了出来。我为孩子们有这样的学习热情而感到高兴。在稍加解释之后,孩子们便兴趣盎然地开始背诵了。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还担心古人说的话听不懂吗?还害怕学不会小古文吗?看,小古文就是这些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和文言句段。比一比语文书上的课文,是不是很简单呀?”“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响彻整个校园。
托尔斯泰曾经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刚接触古文时,我们老师一定要用兴趣来引导孩子,毕竟古文的“之乎者也”对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晦涩难懂的。但是当孩子们对古文学习产生兴趣时,教学就会得到和谐地发展,我们的教学效率也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教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也快乐。
怎么读小古文呢?朱文君老师说:“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悟的基础,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唱读等多种有趣的形式,大声地、摇头晃脑地、带着拖腔地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读中直接与古人“对话”。
每一天的早晨,我们在小古文里穿梭、漫游。学习《猫捕鱼》,我们用情境表演法边读边演,活灵活现;学习《五官争功》,我们用分角色朗读法据理力争,读得面红耳赤;学习《公仪休拒收鱼》,我们用课本剧表演法穿越历史,再现历史;学习《上善若水》,我们用快慢拍手法聆听诸子的声音;学习《洪教头招惹林冲》,我们用对比法,领略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表达;学习《春》《夏》《秋》《冬》,我们用绘画法感悟四季的美妙……在充满乐趣的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学生感悟着小古文学习带来的快乐,他们觉得,学习小古文一点都不难。为了让所有的同学都对小古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班里一些优秀的孩子总在饭后茶余商量着用怎样有趣的方式朗读,才能更快、更容易学会和掌握。甚至有些孩子还用自己喜欢的旋律给小古文配乐,并在班里教大家吟唱。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习小古文,教师往往害怕学生听不懂,逐字逐句、一字不漏地分析讲解,表面上看起来,学生都听懂了,但实际上学生并未理解古文的意思和掌握古文的特点,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没有进行思考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坚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古文的理解很多时候可以借助下面的注释,甚至也可以借助《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当然,孩子的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在理解的过程中可以小组交流,集体讨论,互助合作,使教学的双边活动变得更有价值。
教学《惊弓之鸟》这篇小古文时,我先出示了课文,然后只出示了三个难解字的注释:孽、疮、陨,让学生根据注释,小组内理解交流古文的意思,同时我还提醒大家,特别注意文中两句“然则射可至此乎?”的意思,感受一下是否相同。瞬间,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状态,有的摇头晃脑朗读,有的埋头翻阅词典,有的争得面红耳赤,有的托着下巴冥思苦想。不一会儿,教室里安静下来,表示他们的自学成果已经出来了。马上,施展博站起来说:“这两句话虽然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它们的意思却有点不一样。第一句是魏王问更羸:‘你的射箭技术高到这种地步’,第二句是魏王夸奖更羸:‘你的射箭技术竟然高到这种地步’,我觉得后面那句话的标点用感叹号更为恰当。”施雨恒见施展博一坐下,就马上站起来补充:“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我得补充一下,因为魏王说第一句话的时候,这只鸟还在天上,还没有射下来,所以当更羸说为魏王只拉弓不射箭就能让鸟掉下来的时候,魏王是表示怀疑的,所以第一句后面用的是句号;而魏王第二遍说这句话的时候,更羸已经做到了只拉弓没射箭就让天空中的鸟掉了下来,所以魏王第二遍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对更羸的一种肯定和赞赏,所以两句的表达是不一样的。”教室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不禁也为孩子们精彩的发言和独到的见解表示赞叹。试想,如果没有一年级开始的小古文的拓展,课堂哪会有这般的精彩?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小古文,在诵读、释义、表演的基础上能进行仿写改编,教师应热情鼓励并给予表演,无论学生仿写的质量如何、字数多少都不要否定,这样学生才有更浓厚的兴趣去创作。
学习了《芦花》,王小丫改编了《桂花》:园子多丹桂。秋日开花,一片金黄,金风送爽,十里飘香。学习了《菊》,张烨改写了《梅》:园中种梅,冬日盛开。或红或白,甚是稀少。岁寒一至,百花凋零,惟其仍傲立枝头。孩子们乐意于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不,春日里,学校组织春游,午餐进行烧烤,孩子们乐此不疲,袁浩哲就将这一愉快的经历用小古文表达了出来:一日,师召曰:“明日,备食材,吾等园中烧烤。”此言一出,众人皆乐之。次日,倾全力,备食材,遂游于园中。众人齐,烧烤始。吾将鸡翅串于竹签上,置竹签于烤炉。未几,闻其香,便垂涎三尺。然见鸡翅略黑,乃寻师问曰:“此鸡翅尚可食否?”师见曰:“已焦,不可食也。”吾不得而弃之。又将火腿置于烤炉,再试之,终成。吾不顾形象,张口吞食,环顾同窗,亦已狼吞虎咽。此行,众人甚乐。良久,皆归之。
在小古文的教学中,教师是一座桥梁,一艘渡船,将学生引进去,将古文渡过来,让古今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小古文的天空下尽情驰骋,让古典文化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使生命在古文的滋养中得以鲜活地成长,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古文的拓展下向更深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