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丛强
【本期话题】
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离不开语言描写。那怎样才能把语言写得生动鲜活起来呢?本期就由李老师和李畅同学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李畅:老师,在写作文时,我一碰到语言描写就犯难,不知道怎样写。您能教一教我怎样才能把语言写得生动起来吗?
李老师:这很简单。要想写好人物语言,我们就一定要学会给语言加料,对“说”进行修饰性描写。人物在说话时,还有很多非语言元素夹杂在里面,以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我们就是要把这些非语言元素挖掘出来。不仅能够告诉读者人物说了些“什么”,还要让读者体会到人物是“怎样”说的。这样就能够把语言写“活”了。
李畅:这太好了!您赶紧给我讲一讲吧!
小贴士: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
一、给“说”加上动作,让语言富有活力李老师: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人说话时还会配有一些肢体语言。比如,表示同意对方的话时,不仅嘴上会说“嗯、是、对”这类词语,还会情不自禁地“点头”赞同;而感觉对方讲得没有道理时,除了用语言表达反对外,还会配有“摇头”“摆手”“扭动身体”这类的动作。写作时,如果在“说”的前面把人物这些肢体语言描写出来,语言就富有活力了。
李畅:真棒!给“说”加了动作,语言就“活”了。老师,您还有其他的“料”吗?
李老师:有啊!下面再给你介绍一个有“内涵”的料。
二、给“说”加上神情,让表达富有情感内涵
李老师:人物的神态和表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人们说话时,常常借助它们来表达思想感情。把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写出来,就会让语言富有神采。
李畅:原来“说”有这么多学问呀!说到表达情感,我还知道说话时的“语气”和“语调”也是可以表达说话人当时的心情的。
三、给语言配上“语气、语调”,让声音也有情感
李老师:对。说话必定会有特定的语气和语调,而这也能够很好地辅助我们表达。语气表达是说话人的思想和态度,属于语言的感情色彩。语气不同,情感也就不同,同样的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
小贴士:我们在写人物语言时,一般多用“说”“问”“回答”之类的词提示人物的语言,像这样的词便是提示语,一般用在要说的话的前面。
四、动动提示语,让语言表达“嗨”起来李老师: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提示语放在语言的前边,可以起到介绍人物说话时情形的作用。但有时为了突出语言的重要和当时情况的急迫,也可以把提示语放在语言的后边,如“‘怎么了?你?’妈妈关切地问。”这句话中把提示语后置,就突出了妈妈对我的关心与急切。
李畅:老师,我知道,有时候还可以把“说”放在句子的中间,这样有什么作用啊?
李老师:这主要用在人物的语言较长时,或者在内容、语气、情感等方面出现变化时。把提示语放在语言的中间,既体现了语言的变化,又能避免让读者感觉冗长。有时,如果两个人的对话较多,为了避免重复,甚至可以去掉提示语,直接写人物的对话。这样更简洁,更能真实地表现对话的情形。
李畅:哦,原来“说”中有这么多学问呀!谢谢老师的指点,我今后写作文时一定让人物的语言“活”起来!
小练笔:
“袁奶奶,平时您不都是下一站才下车吗,为什么今天要提前一站下呢?”我不禁走上前疑惑地问。
“唉,孩子,你不知道。我在车上遇见了一个腿有残疾的年轻人,”奶奶哈了一口气,搓了搓手,继续说,“当时车上没空座了,我看那个孩子没座位,就给他让了个座。”
“可是,您为什么要下车呢?让个座也没有必要下车吧?”我更加不解了。
“你想,一个老奶奶给一个年轻人让座,他应该会感到不舒服吧。”奶奶又笑了,眼角的皱纹微微蹙起,浑浊的眸子里闪烁着母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