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边界 摆脱情绪勒索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技巧

2019-01-11 09:34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李老师边界事情

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 商 亮

时下,班主任一般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私聊等形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家长也愿意和班主任主动沟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借助教师的力量教育孩子。加强家校联系,大部分时候的确起到合力的作用,不过有时也会出现例外——

刚吃完晚饭,李老师就接到小佳妈妈的电话。小佳妈妈说:“小佳在家写作业磨磨蹭蹭,我说了他几句,他就开始发脾气,说不去上学了。孩子太逆反,不认错,还不和父母沟通……”说着说着,小佳妈妈在电话里哭了起来。在李老师的印象中,小佳作为班干部认真负责,并不像他妈妈说的那样,但是随着小佳妈妈强有力的情绪攻势,李老师开始认同她的说法。

第二天,李老师找小佳谈话,教育他以学业为重,不要太逆反。小佳只是默默地听着,没有说话。李老师以为事情解决了,可是当天晚上又接到小佳妈妈的电话,说小佳在家里又发飙了。李老师很无奈,进而有些自责和烦躁,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能力。

这是发生在班主任身上常见的教育事件。李老师很负责任地协调学生和家长的关系,似乎并没有问题。可是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李老师过度被家长的情绪影响,掉进家长的“委屈陷阱”里,过度承担了家庭的教育责任,过度付出而效果甚微,是“被情绪绑架”了。

还有的教师会“急于支招”,告诉家长几种解决办法,可是家长要么好像没听见,继续发泄情绪;要么口头上同意,但是心里觉得没用,试都不试。有的教师还会“被情感勒索”:由于家长经常为班级做贡献,出于感激,事事赞同家长提出的要求。

那么,面对被孩子问题困扰而主动请求帮助的家长,教师该怎样进行有效沟通呢?

我的办法是:保持健康的个人边界,摆脱情绪勒索。

每当我们谈起人际关系或者亲密关系时,常常会提起一个词——边界。边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的限制和空间,就像房子间的墙、花园与花园之间的栅栏一样。心理学的解释是:边界指个体对他人设置的界限,表明哪些对自身的行为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能容忍的。明确自己边界的能力通常来自于健康的自我价值感,也就是不以他人的看法评价自身的价值。边界意识存在于每一段人际关系中,教师和家长之间,也应保持健康的个人边界。

一、明确职业边界

明确时间界限。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教师应明确告诉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和私人休息时间,特别是中午和晚上的时间段,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尽量不联系,因为教师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上述案例中,李老师可以先通过小佳妈妈的叙述了解整个事件,判断这件事是否紧急,然后思考“这件事有没有影响到自己的身体、时间、事情、价值观?”如果有,说明自己被家长越界了。

明确范围界限。判断方法仍然是问自己相同的问题:“这件事有没有影响到自己的身体、时间、事情、价值观?”如果没有,但自己依旧有情绪,比如对某些家长对孩子的冷漠很气愤,说明自己不自觉地越过了家长的界限。这时,教师需要把家长的责任还给对方,“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客观地做出判断,不会因为家长的某项选择而产生各种情绪。

二、立场坚定,直接表达

要让家长知道他们越界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说明。李老师可以告诉小佳妈妈:“现在是休息时间,我家里也有事情,等明天上班时间咱们再详细交谈吧。”有的教师可能担心这样做家长会认为自己冷漠,其实立场坚定不等于不近人情,只是表明自己在保持平和、自尊的同时,对他人是公平和真诚的。还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焦虑,你需要先让自己平静下来。至于孩子上不上学的事情先不去过问,不妨冷处理,缓一缓再说。”

三、态度中立,寻找遗漏

教师在听取家长列举孩子的“罪状”时,应保持中立状态,既不否定/认同孩子,又不认同/否定家长。可以问问家长,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说了哪些话。比如,李老师可以问小佳妈妈:“当孩子说不想上学时,你说了什么?”“发现孩子写作业磨蹭时,你是怎么和孩子沟通的?”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引导家长平复情绪,将关注点由发泄情绪转移到反思教育方式上来,另一方面了解家长的做法是否进一步刺激了孩子的行为。

这时,如果家长说不清或不想说,这就是事件的漏洞,是家长不愿意让教师知道的。因为家长在和教师转述事情的时候,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正义使者”,出于自我保护,故意略去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件。比如家长会说:“我没有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者“我没有要求他成绩多好,健康快乐最重要。”有的家长会扮演“好学生”,深刻反省自己的问题,但就是不采取措施。教师应从惯性思维中跳出来,详细询问家长,还原事情的真相。

四、寻找家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在工作时间,教师听完家长的倾诉后,可以将家长习惯性处理情绪的模式总结出来告知对方。例如:本案例中小佳妈妈的行为模式是:孩子出现问题,然后自己焦虑慌乱、把焦虑传给别人(教师)、和别人说个不停,结果问题依旧摆在那里。把焦虑传递给教师的家长,在家里也会把焦虑传递给孩子和伴侣,其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也不会太顺畅。只有平复了情绪后,家长才能冷静下来,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才能听教师怎么说。

五、聚焦例外,告诉家长怎样做

家长在和教师的接触过程中,也会害怕教师批评自己,影响自己在教师心中的形象。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寻找家长的成功经验,用积极性的语言取代强调问题的语言提问:“有没有某个时候,孩子写作业的状态令你很满意?”“有没有那么一次,孩子也说不上学,但最后还是去上学了?”也就是通过对细节问题进行分析,尤其是对这些细节如何导致这一例外的发生进行分析。之后,还可以提出一系列类似问题:“那时与现在有什么不同?你做了哪些不同的事情?你是怎样解释这些成功与差异的?如何让更多那样的事情发生?”

找到例外,就像挖到金矿一样。这些例外一旦得到理解,必将树立家长的自信。教师可以帮助家长从行动上建立可以操作的框架,例如,李老师可以将和小佳妈妈谈话的目标设定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时间、制定计划、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次序等。

面对主动请求帮助的家长,教师可以采用上述“五步沟通法”,保持健康的边界。但是家庭关系是复杂的,人是复杂的,针对不同的家庭,教师宜从不同角度观察事情,采取不同的语言应对技巧。

猜你喜欢
李老师边界事情
守住你的边界
拓展阅读的边界
该得奖的李老师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宠物难伺候
把事情写具体
李老师的心事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