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游戏精神的指引下如何看待“游戏规则”
——浅谈“规则游戏中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2019-01-11 07:24朱雨雯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幼儿园
幼儿100 2019年9期
关键词:游戏规则玩游戏小猫

文/朱雨雯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幼儿园

维果茨基说过: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纵观孩子的游戏,从早期的“自娱自乐玩耍”,到学前中期伴随着游戏情节的不断丰富,游戏在时间和空间上逐渐地体现出高度的秩序感,游戏研究先驱胡伊青加说:“它创造秩序,它就是秩序。”可见,是“游戏规则”维系和保障着游戏的存在和秩序,否则“一旦规则(游戏规则)遭到破坏,整个游戏世界便会坍塌”。

所以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游戏,游戏规则始终贯穿于其中,只是因游戏种类和特点的不同、因游戏者年龄特点的不同,游戏规则也会出现诸多的不同。如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规则会随着游戏情节、游戏材料、游戏空间、同伴等因素逐步由游戏者自行约定而出现,并且随着游戏情节的开展不断地修改规则,让游戏规则适合游戏的发展。又如“规则游戏”中,“游戏规则”或是由一代一代人传承而来,又或是在游戏前,成人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或者发展中的某种需要设计而成。随着课程游戏化精神的践行,在倡导幼儿本位理念下,如今的“规则游戏中的游戏规则”也可以是基于幼儿游戏经验的基础上,幼儿边玩游戏边逐步建立和丰富规则。不管规则如何不同,“规则游戏”中的“游戏规则”更凸显“规则”的价值。

总之,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的生活”,规则是游戏的“灵魂”。不管是游戏规则还是规则游戏,对幼儿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那么在倡导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精神下,该如何诠释“规则游戏中的游戏规则”的价值呢?

一、自由是游戏的灵魂,规则给人自由

“自由”与“规则”是否矛盾?对于这个经典话题已有很多专家进行过阐述。“自由”很重要,“游戏所带来的对自由的体验超过一切其他目的,正由于有这种自由感,所以儿童能够感到快乐、满足、充满成就”。所以,自由是游戏的“灵魂”。而规则也很重要,正如蒙台梭利所说“规则给人自由”,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着游戏的自由感体验。如果一味地追求自由而无规则的制约,那么游戏一定无法进行下去。而如果一味地追求规则,那么幼儿无法享受游戏带来的自由感体验、支配体验和胜任感的体验。自由和规则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地存在。例如在音乐游戏“找小猫”中,站在自由的角度忽视规则的存在让幼儿自由地玩游戏,试想会有怎样的游戏状态。恐怕“猫妈妈”和“小猫”角色的确定都无法顺畅,躲藏的地方都没有一定的范围限制,躲藏的时机都无法统一,很多的“无法”让游戏一盘散沙而无法进行。但如果站在规则的角度而忽视游戏的“自由”成分,那么规则成了束缚幼儿自由的绳索,规则让游戏缺少了生机,孩子们貌似在铁笼里玩游戏,何谈快乐?所以我们要权衡自由与规则,也要发挥规则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因为幼儿毕竟由于能力的不足,需要成人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支持他们自由地创造游戏,自主地建构规则,自愿地遵守规则,让游戏成为幼儿的主要工作。

二、自主是游戏的主人,规则给人自主

对于“规则游戏中的游戏规则”来说,很多是成人根据幼儿发展的某种需要而制订的,但这些规则并不是不可改变的。随着课程游戏化精神的落实,我们幼教工作者逐渐树立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因此在组织很多规则游戏时,能理性地基于幼儿的游戏经验和幼儿共同修改游戏规则,乃至建构游戏规则。例如,在音乐游戏“找小猫”中,对“躲哪里”的问题幼儿展开了讨论,有的说躲到窗帘后面,有的说躲到桌子底下、门后面、午睡室里等。我随即让幼儿边唱歌曲边尝试,结果幼儿发现他们的提议并不可行,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根本来不及躲或者是躲了之后太分散,猫妈妈每次只能找到1~2只小猫。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孩子把眼光投放到了“每人一张小椅子”上,经过尝试后,孩子都认可躲到小椅子背后比较合适,因为不仅能跟着歌曲躲猫猫了,也能和猫妈妈积极互动了。孩子并没有因为小椅子不能全部遮挡小猫而减少游戏的趣味,反而因能有序地游戏而感到愉悦。

传统的教学或许由老师直接地将游戏规则交待给孩子,孩子被动地接受和遵守执行游戏规则。如果说游戏只是“好玩”,那么必然会“丧志”,高兴、快乐只是在游戏中伴随游戏产生的,不是游戏本身所具有的。高质量的游戏过程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改变“游戏只是好玩”的想法,将自己和孩子处于平行关系,一起发现问题,一起建构规则,一起玩游戏,这样的过程不仅能调动孩子的思维,有积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还能让孩子享受作为游戏主人的乐趣,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能认真执行规则,让游戏有序、有趣,让幼儿获得发展。这就是现代理念下对游戏规则最好的诠释。

三、创造是游戏的天性,规则给人创造

谈规则并不是对幼儿创造性的否定和压制。不管是规则游戏还是自主性游戏,规则都是人制订的,可以随着游戏材料的特点、游戏情节、游戏情境而修改规则。我们在组织幼儿游戏的时候,要树立“游戏规则为游戏服务”的理念,鼓励幼儿对游戏规则提出异议和想法,这也是激发幼儿创造性的重要时机。例如,在多次玩过音乐游戏“找小猫”后,孩子提出还可以邀请“小狗、小鸡、小兔”等邻居小动物一起来玩躲猫猫的游戏。此时作为成人,我们该给予幼儿积极的支持,因为这一过程正是建构游戏规则的过程,也是幼儿跨出自我中心的良机。于是,接下去就是商量:邻居由谁来扮演?他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小猫怎么邀请邻居?被邀请到的邻居如何参与到游戏中?一系列的商议、尝试、修改规则在幼儿激情四射的思维碰撞中发生了,新的音乐游戏“找找我在哪里”在幼儿共同的努力下诞生了,也让我看到了只有真正沉浸于游戏中,才能够触动幼儿各种能力(倾听、合作、认同、表述、遵守等)的最近发展区。同时,也正是因为幼儿对自己修改的规则有认同感,所以在执行规则的时候就更容易沉浸在游戏情境中,游戏也更具有秩序性了。反观在修改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幼儿也获得了捕捉问题的敏度,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合理性,以及互相商议、认同的契合度。

四、愉悦是游戏的境界,规则给人愉悦

“自由、自主、创造、愉悦”这四个词似乎是独立的,却又是相互联接的,自由是一种意识,自主是一种理念,创造是一种形式,最终努力的结果是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愉悦。在音乐游戏“找小猫”中,当孩子们处在自由的游戏氛围中,在成人的帮助下一起建构游戏规则,创造游戏规则,自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宽松、愉悦的情绪体验。事实也如此,当幼儿乐此不疲地扮演着猫妈妈和小猫,一次次地躲藏,连声说着“好玩”的时候,那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看到的“真游戏”。

伴随着课程游戏化精神的落地,我们该理性地分析“规则”的教育价值,只有以“游戏精神”出发而构建的“规则”,才适合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感悟,才能获得高层次的愉悦。我记得苗雪红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老师如果不清楚投放的材料、设置的空间、开设的游戏内容、建构的规则等是否适合孩子,那么只要看孩子在游戏中的状态是否愉悦,如果是,那么就是合适的。我想,这样的思想对于规则游戏也同样适用,如果是孩子们在游戏中透露出灵动和灵性,那么规则一定是适合孩子的;如果说孩子们玩了一次还想玩一次,反复玩都玩不够,那么规则一定是适宜孩子的。让我们在心里播下“儿童观”的种子,在眼里装满“幼儿游戏”的画面,在头脑中激荡“ 快乐游戏”的体验。

猜你喜欢
游戏规则玩游戏小猫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哈哈大笑玩游戏
回到古代玩游戏
游戏规则
小猫
游戏规则
2013年的5款改变游戏规则的建筑设备
玩游戏

幼儿1002019年9期

幼儿100的其它文章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