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目勇 (山东淄博第六中学)
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班级管理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担任班主任十余年来,笔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不断探索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方法,梳理出几点思考供同行们参考。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为学生自我管理创造适宜的环境,使他们从“受体”变为“主体”。班主任需要秉持“人人有才,因势育才,一个学生,一面旗帜”的育人理念,主张每个学生都是有尊严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运用项目化管理的模式,使班级事务的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负责人,从班干部到班级每个成员,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
一是合理编组。按照综合评价把学生分成四个等级,每小组涵盖各等级2人,确保小组之间的平衡。二是做好小组成员的项目设定。组长整体调控组内工作,科代表主管学习,纪检员负责纪律,环境监督员主抓卫生。三是制定合理的组规。组规需要组员民主制定、及时修订。四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组员制定个人目标后共同制定小组目标,小组目标的实现与个体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
一是民主选拔班干部。遵循民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整个过程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二是做好班干部的项目分工。班委会的高效运行需要稳定的机制来保障,合理分配职责,帮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准确定位。
一是设计适合学生的主题活动。围绕责任、规则、自律、信心、目标等核心观念设计主题活动。二是与学生共同制定小组考核评价办法。评价办法包含激励条款和惩罚条款,在运行中适时调整。三是保持内省经常化。在集体遭受挫折、犯错误时,不回避,不护短,抓住时机,切实进行集体性反思活动。四是开展班级单项免检争创活动,包括纪律、卫生、生活等项目的免检活动。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自我管理素养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家庭教育是学生自我管理素养培育的基石。班主任应该从大量的家庭教育案例入手,探索家庭教育中自我管理素养培育的问题并梳理分类,研究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指导家长从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学习环境管理等方面帮助孩子实现自我管理。
一是要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信。指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优缺点,做到客观地评价。二是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来自家庭、交友、学习、考试等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及困惑,注重抓好情感体验和自我教育。三是要在教育过程和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协商的口吻,鼓励的语气,启发式的提问,表扬闪光点;以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缺点并鼓励学生改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提升自我管理层次。
一是完善住校生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住校生自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通过优秀宿舍评比竞赛、宿舍干部培训等途径,促使学生认知自我角色与生活中的任务,实现和谐的同学间交往,改变散漫的、情绪性的不良行为。二是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从洗漱、洗衣服、叠被子、物品摆放到卫生值日等逐一进行指导,促使学生不断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丰富环境育人的内容,拓宽自我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利用主题班会让学生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校园,向校长提建议规划自己心目中的校园。自主设计和布置自己的教室,让自己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空间都能说话、能教育、能管理,都能用无形的力量去感召每一位同学,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教育,真正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目的。
总之,自我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作为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全员参与管理、自己管理自己。在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路上,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