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对话中“非预期”资源的迂回策略例谈

2019-01-11 04:06江苏扬州市邗江区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
教书育人 2019年13期
关键词:教头爱因斯坦错误

陈 瑶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

师生对话是视角与思维相互转换和意义生成的基础,但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时常会有学生的回答出现意外,超出了教师预期的期望值,适度采用迂回策略,架构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的对话场,就能有效化解尴尬,形成曲径通幽的教学妙境。

一、答非所问,在嫁接中巧妙迂回

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但又不需要进行深入追问时,巧妙地运用转嫁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护答非所问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激发了了其他学生的认知动力。因此,教师不需要急不可耐地将自己的答案和想法向学生和盘托出,而需要将绣球抛给学生,切不可犯越俎代庖的错误。

比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小说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读懂洪教头的对话后,尝试开掘出其对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即将其中所蕴含的诋毁、嘲讽林冲的语意开掘出来,但一位学生似乎并没有理解教师的用意,将洪教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此时,教师并没有急于让自己预设的答案登场亮相,而是调转话锋:你能邀请一名同学们来帮你回答吗?看似回答错误,但教师在转嫁的过程中重新将主动权交还给了该生,并使得其他学生快速调整了自己的思维,顺势完成了这一任务。

采用迂回策略,不仅保护了学生,同时也给予其他学生以广阔的认知空间,提升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二、动态生成,在追问中顺势迂回

课堂不仅是师生生命相互交融、碰撞的场所,更是学生内在生命成长的重要通道,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常常会有全新的资源产生。教师需要从自己教学目标出发,把握有利的教学契机,在即时性追问的过程中,运用有效的策略让课堂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一位骨干教师在执教《爱如茉莉》一文时范读第八自然段,一位学生指出“直‘奔’医院”的“奔”字应该读第四声。课堂氛围顿时陷入尴尬,但这位教师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和颜悦色地点点头,示意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该生解释道:“读第一声,表示动作奔跑;读第四声应该是带有目的性的。课文中作者的爸爸牵挂妈妈,内心肯定是焦急的,奔向医院,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所以应该读第四声。”教师听后爱抚这位学生的头,赞许地说:“你是我的老师才对啊!你还是作者爸爸的知音呢!那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奔向医院的呢?”(教师故意将这个“奔”字的第四声读得很重),该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回答之后,教师再次发问:“如此来写一个‘奔’字,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教师紧紧扣住这个“奔”字展开追问,让学生在循环往复地过程中不但深向文本内核,达成了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一字未宜疏,语语悟其神”的境界。

适度、适时地追问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也是铸造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锤炼教师教学艺术的载体,能使得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资源不断走向深入。

三、背离取向,在思辨中争鸣迂回

很多教师在度的把握上有失偏颇,常常会犯下矫枉过正的错误,在过于追求片面化个性解读时,常常会导致阅读教学背离了原本的价值取向。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思辨争鸣的过程中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及时的改正。

如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一位学生对爱因斯坦不注意个人形象的做法颇有微词,甚至还拿出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古语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思辨争鸣:爱因斯坦不修边幅,究竟能不能被称为伟大的人呢?学生纷纷从课文中的内容出发,认识到爱因斯坦之所以不修边幅,主要是因为他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和研究上。所以,我们不能从一个人的表面来判断一个人,而需要从他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来进行深入思考。

当学生的回答并不是教师预期所想,而完全背离了基本的文本取向和价值体验时,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思辨和争鸣,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将学生的认知朝着正确的方向引领。

总而言之,只有真正的有效对话才能激活课堂的内在活力,使之呈现出水乳交融一般的境界。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已经与教师预期相去甚远,但只要教师善于选择适切的策略,就可以继续上演无法预约的精彩。

猜你喜欢
教头爱因斯坦错误
黄伟芬:中国航天员的“女教头”
在错误中成长
爱因斯坦的梦
谁打翻了洪教头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王佩珊:通信站的“魔鬼教头”
对比之中见个性
成功来自谦虚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