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卫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阶段已经加大了公共财政方面的投入,这一项举措也突出了事业单位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使得事业单位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事业单位更需要对其内部控制进行加强,而要做到这点的基础就是加强财务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资产的稳定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业单位各职工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为了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活动中不断发挥其作用,在事业单位中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就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讨论。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控制 内部控制
一、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证单位资金的完整性。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对于财务的管理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要完善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甚至是对领导都要有一个具体的约束,避免事业单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内部资金的整理以及收集,避免事业单位进行盲目的投资,避免事业单位的资金出现风险,保证单位财产的安全。财务内部控制还可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需要加强部门管理,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保障财务管理的职权分散,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财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促进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预算管理,审计工作难以开展
受到现有的财政预算管理的制约,事业单位执行内控制度方面有所偏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其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其一,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的员工离职之后才会进行审计,这种审计制度很容易造成审计工作的被动性,并且即使是未经过审计的职工依然可以进行升职,这样对查出问题从而进行处理是极为不利的。其二表现在经济责任的划分。对职工的责任难以进行界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很难做出明确的审计评价。
(二)事业单位资金业务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在资金业务方面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事业单位的岗位不够完整。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岗位并不完整,一些事业单位的出纳人员既办理资金支付又经营账务处理,并且甚至可能与银行之间进行对账也是由出纳人员进行完成,这些业务应该分属于不同的岗位,并且需要不同的专业工作人员来处理。这些工作都由同一个员工来完成的话,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出现问题,比如被挪用甚至是贪污。其二,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管理不善。一些事业单位不能及时的对规定账户以外的账户进行销户,导致事业单位账户过多,这就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进行资金转移,形成账外账,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很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其三,事业单位的资金清查制度不完善。一些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核查控制还不够严格,没有对本单位的现金以及银行账户的额度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对单位的款项没有详细的了解,这些都很容易导致资金被挪用甚至是贪污的现象。
(三)缺乏财务管理体系以及风险评估体系
事业单位要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就需要一套科学的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体系,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尚且还不算完善,并且基本都属于粗放型管理,这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都是一个极大的浪费。风险评估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而事业单位的重要资金来源还是财政拨款,这就对事业单位在风险评估方面有了极大的限制,这就主要表现在:其一,缺少有效地风险评估机制,事业单位需要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就需要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机制,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有效地风险评估机制,因此,就會使得事业单位在进行重大决策时会有较大风险。其二,一些事业单位没有进行风险评估。一些事业单位即使存在风险评估体系,但是在执行时,并不按照体系的规定或者在根本上就忽视了风险评估体系,这就很容易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预算管理,健全审计制度
预算管理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核心,其贯穿整个事业单位的全部业务活动。事业单位要实现业务目标就需要对预算管理进行实质性的加强,这也是事业单位各项事业可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要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做到精细化,特别是在支出方面,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核定出额度,明确事业单位的每项资金的用途与适用方向。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要加强预算的约束,在支付环节要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防治预算不准确的现象出现。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需要单位领导加强自身内部审计意识,要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立专门的审计组织,要对其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对事业单位内部定期进行审计工作,及时的发现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二)对资金业务问题的改善
其一,实行岗位分离机制。保证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不能身兼数职,要求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责都有明确的划分,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更好的管理,避免出现挪用公款等现象。其二,对银行账户进行严格审查。对规定以外的银行账户进行销户,避免私设账外账以及事业单位个别人员存在“小金库”等的现象。其三,加强资金核查控制。事业单位要建立完整的资金核查制度,加强对单位的现金以及银行账户进行不定或者不定期的审查,加强银行对账管理,核查单位每一笔支出的去向,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整改,避免管理方面的漏洞。
(三)加强内控制度体系,加强审计与监察
事业单位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人事制度,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合理的进行分工,确保在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人人都有事可做,保证单位内部互相监督,避免滥用私权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完善预算审批与预算控制机制。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有效地将内部财政预算与外部财政预算结合起来,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保证工作的规范与有序,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还要加强自身的风险评估,在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以督促每一个单位内部员工都要按照标准的制度来进行执行,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还要配合审计部门的审查,促进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都可以有效科学的进行,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帮助事业单位进行风险的预判,对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到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有效的进行,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亚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完善探析[J].财经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