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雪
【摘 要】文章结合上海电力大学图书馆情况,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用工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简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用工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用工;劳务派遣
中图分类号: G258.6;G2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5-024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5.120
A Brief Analysis on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SHI Xue
(Library,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Shanghai 20009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combines library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y employment,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university library employment at present,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Labor; Labor dispatching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是保存和传播知识的殿堂,其中高校图书馆有“大学的心脏”之美称,相对于学校其他部门,高校图书馆用工有着独特之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新的用工形式,新的劳动合同法和实施细则随之出台,因此对高校图书馆用工现状进行探讨有其必要性。
1 高校图书馆用工沿革
1.1 高校图书馆用工旧况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学辅助部门,以往员工构成主要包括:图书情报专业的毕业生、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生、需要安置岗位的学校编制员工、临时工等。其中与图书馆业务相关专业毕业的员工安排在馆内各专业部门工作,比如采编、技术、信息咨询等;有编制需安置的员工安排在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高、偏体力劳动的流通服务部门,主要完成书刊整理、上架、盘点、剔旧、秩序维护等工作;临时用工按照当时的工作需要设置。
近年很多高校图书馆每晚延长至十点闭馆,周末无休、节假日短休、寒暑假开馆,同时负责撰写数据库利用分析、学校引进高端人才的论文发表情况等报告,随着开放时间延长、服务内容增加,人手愈显不足。在事业单位严格控制人员编制的趋势下,无法扩编,许多图书馆开始聘用编外人员。编外人员的待遇普遍偏低、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
1.2 高校图书馆用工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方式,在很多企事业单位被广泛采用,不少图书馆也将其作为解决人员短缺问题的主要手段和方式[2]。
劳务派遣也称人事外包、人才租赁,其特征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由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劳务协议》,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机构签《劳务派遣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只有使用关系,没有聘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力给付事实发生于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
1.3 高校图书馆用工现状
高校图书馆目前的用工类型,主要包括事业编制、返聘、劳务派遣、业务外包、勤工俭学等。事业编制的员工由往年进馆的老员工和近年招聘的高学历人员组成。返聘员工是馆里刚退休的、因工作需要继续聘用一段时间的员工,上海电力大学图书馆的技术部和流通部都返聘了退休员工。近些年由于编制有限,刚进入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工作前几年先采取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
图书馆业务外包比较典型的是书商委派人员到图书馆编目部门,帮助完成编目工作,上海电力大学图书馆的编目部长期有业务外包。很多图书馆的信息系统维护也采用部分业务外包模式,有采购合作关系的信息技术公司一般会在合同中约定提供系统维修服务,例如上海电力大学图书馆采用的汇文系统,自助借还机器的系統故障由供应商通过远程账户登录电脑解决。此外还有物业外包和辅助性岗位劳务外包,前者如保安和保洁人员,后者如上海电力大学远在郊区的临港校区的图书馆流通部门夜间岗位,此岗位聘用了住在临港或南汇地区的人员。另外,也有短期的业务外包,比如上海电力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启用前,大量图书需要搬运和上架,由于劳动量庞大、时间紧迫,部分纯体力劳动外包给劳务公司完成。
高校图书馆普遍设置勤工俭学的岗位,上海电力大学图书馆有勤工俭学的大学生,这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馆里从事技术性较低的事务,比如协助整理书架、倒架等高强度体力要求的工作。
2 高校图书馆用工困境
2.1 人员流动性大
图书馆劳务派遣员工逐渐呈现出员工总体规模较大、员工素质较高和稳定性不足等特点[3]。目前大学刚毕业进入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人,都采取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虽然是同工同酬,但其他福利待遇与事业编制的同事还是有区别,例如上海电力大学新校区搬入临港校区后,因派遣公司注册地不在临港,在临港校区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无法享受临港管委会提供的租房补贴。2019年9月起上海市政府对临港事业单位在编在册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增加专项补贴,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不在编的劳务派遣员工无此项补贴。每年年终职工统一考核时,有编制人员填写的是学校的考核表,劳务派遣人员填写的是派遣公司的考核表;合同到期时,有编制人员与学校签订合同,劳务派遣人员与派遣公司签合同。
事实上的身份差别造成劳务派遣人员心理落差较大,难以产生归属感,缺少主人翁意识和安全感,所以流动性大。仅2016年至2019年,上海电力大学图书馆四名具有硕士学历的员工辞职,其中女员工三名、男员工一名。
2.2 专业覆盖面小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合并,高校图书馆规模也在扩大,馆藏书和数据库数量增加,员工中除了传统的图书情报等专业,学科馆员日益兴起。目前高校图书馆中学科馆员比例偏少,需要更多有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在院系、学科与图书馆之间架起桥梁,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帮助,特别是在采购文献方面提出建议,使学校拨发给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经费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2.3 男馆员比例少
图书馆员中男性比例低的问题一直普遍存在。高校图书馆职工总体收入不高,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很多年轻人尤其是男性员工由于经济压力选择了跳槽。前几年上海电力大学图书馆另有两位硕士毕业的年轻男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两三年后通过考公务员离职。如何把人才用好、如何留住人才也是高校图书馆在用工方面需要重视的问题。
3 完善高校图书馆用工制度的建议
3.1 增加转为事业编制的机会
对于事业单位劳动者,有了编制如同吃了定心丸,所以对于合格的特别是优秀的劳务派遣员工,应当适时给予转为事业编制的机会。上海电力大学对硕士学历毕业的劳务派遣员工,一般工作满四年,每年考核合格的经过公示等程序即转为事业单位编制。这样使得刚工作的人看到了希望,也就有了踏实工作、好好服务的动力,不会得过且过、应付工作、把图书馆作为过渡为跳槽做准备。
3.2 招聘员工兼顾其他专业
近年由于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在新招聘员工时,除了图书情报专业,要注意覆盖多个专业,尤其是与本校相关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或待发展学科的毕业生,逐步提高学科馆员比例,使图书馆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助力于学校整体事业。
3.3 灵活运用奖罚制度
对于经常加班、做出额外贡献的员工,在加班费和年终考核奖励时,应当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和表彰。上海电力大学图书馆在2019年4月修订了《图书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图书馆年终考核绩效实施细则》,强调了根据“特色工作及临时工作完成情况”在年终考核时发放物质奖励,对于年终考核不合格者扣发年终奖,体现了奖勤罚懒的原则。
3.4 鼓励提高专业技能
从二十世纪末高考开始扩招,大学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学历含金量随之下降,高校行政老师入职的学历门槛也越来越高,目前普遍要求全日制硕士毕业,博士毕业做行政教辅岗位也很常见,所以高校图书馆新进员工都曾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训练,已具有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应当提倡加强专业技能,工作后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职称或职务晋升,收入待遇会随之提高,缓解经济压力。
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能力将直接体现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4]。图书馆服务内容的丰富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不仅依靠硬件和技术的进步,也不能只看经费的增加,要同时注重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加强内涵建设。
图书馆内部应形成职称和职务并舉的氛围,增加馆员培训和业务交流机会,帮助员工提升工作技能,鼓励加强学识,比如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员工报考博士,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储备高端人才。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辅助部门,加强自身建设十分重要,其中人才和制度是关键,如何完善现有用工制度、制定合理的工作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制度,提高各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胡炜.公共图书馆编外用工现状及管理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7):20.
[2]于军.浅析劳务派遣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5-38.
[3]张彬.图书馆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初探——以国家图书馆的实践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5(7):73.
[4]刘博宇.公共图书馆劳务派遣岗前培训工作探析[J].图书馆学刊,201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