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鸣
【摘 要】本文主要以浅谈如何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物理学科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为依据,首先介绍物理知识和实践生活之间的关联,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的有效思路,最后阐述物理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的案例,进一步凸显物理知识在实践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和效果,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物理知识;实践生活;巧妙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5-020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5.095
学会使用知识处理生活的实际问题,作为学习活动进行的基本任务,物理学科包含诸多自然科学内容,也是高中阶段一门主要课程,物理知识广泛的存在于生活中,细致观察可以了解到诸多物理现象,掌握物理知识的内在。作为一名高中学生,要面临成长道路上的些许挑战和考验,若掌握物理知识,可以轻松的解决好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怎样把物理知识运用在实践生活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
1 物理知识和实践生活之间的关联
(1)物理知识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物理在人们生活中彰显着作用,英国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促使机械化产业不断进步,明确蒸汽动力的主导力量,开启企业规模化生产的篇章。在热机的推陈出新过程中,人们可以了解到物理知识中的经典力学以及热力学存在作用,之后产生汽车火车飞机与人造卫星[1]。人类第二次革命推广了爱迪生科学家的事迹,将黑夜赋予光明,由此电气时代取替传统的蒸汽机时代。第三次革命中,创新电子计算机,推动电子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甚至创造出新型技术,包括核技术与信息技术等,指导着人们不断前行。
(2)物理知识给科学家研究提供条件。人们给予自然界的分析可以通过物理知识加以表述,立足于海王星半径和周长的理论计算,科学家觉得在太空中的某位置上会存在未知的行星,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通过天文望远镜探索未知的世界,因此产生冥王星物理学的深入研究进程。物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人们意想不到的发明,尤其是磁悬浮列车、磁制冷技术和核能发电,提高人们的实际生活质量。
2 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的有效思路
(1)运用光学知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光的反射,人们可以看到世界上的外物,重点是由于光的反射,也就是太阳光以及照明光对物体产生照射的作用,经过物体反射之后进入人们的视野,所以人们观察到物体的大小和颜色等特征。之后便是光的色散,尤其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情况,以大气、棱镜或者人工操作形成光的介质[2],便于小孩吹出五彩的肥皂泡。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把光学知识进行运用,即交通工具的设计,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作汽车观后镜,通过球面镜中包括的凸面镜观察周围的事物,驾驶员观看车后方和附近的实际情况。并且驾驶室中前窗户玻璃以及车灯玻璃罩上可以安装光偏振片,确保驾驶员可以在前窗户中观看自己车灯产生的光亮,并不是看到对面汽车上的灯光,一方面达到不必要熄灯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以正常速度形式,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另外,在平静的湖面上,树木和白云等倒影的出现,来源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虚像。另外,激光主要是在辐射之后放大形成的,在光学知识的使用上被称为最亮的光,扩展人们的生活经验。
(2)运用力学知识。人们可以把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知识运用在实践生活中,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阐述物体掉落在地上的原因,由于地球给予物体产生引力,而引力大于物体给予地球的引力。之后是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以及相对运动趋势的一种力,包括静摩擦、动摩擦、滚动摩擦等,进而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结合人们生活的不同需求,应用不同类型的摩擦力。在汽车速度减小的过程中,要增加摩擦力,创造汽车的刹车体系,并且在车辆的轮胎上设计花纹,确保汽车安全运行。在减小摩擦力的过程中,人们创新轴承、气垫导轨等,提高车辆的形式速度,实现能源的有效节约。
在实践生活中,任何一台机器都不可脱离杠杆独立存在,人类也如此,我们拿起某商品、点头或者弯腰等,都运用到物理学科中的杠杆知识。比如翘起脚尖,脚跟后面的肌肉起到一定作用,脚尖充当支撑点,体重介于两者之间,形成相对省力的杠杆。此外,实际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设计水泵,因为水泵可以给管道一定的压力,所以居民可以在三楼或者更高楼层中使用水龙头,使用“自己流出來”的水[4]。由此把力学知识巧妙的使用在实际生活中,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
(3)电学知识的运用。电作为自然现象的代表,也是一种能源,主要是静止或者移动过程中电荷形成的物理表象,电以及电荷两个词汇,包括正电以及负电,在自然界中,电可以给人们带来诸多的效应,包括闪电、静电感应和摩擦起电等,在实际社会中,我们可以把电学知识加以运用,形成干电池、发电机或者蓄电池等,负载成为电路中电能消耗的核心设备,负载的功能也就是将电能进行转变,进而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电炉或者家用电器以及机床等,这些都是供电系统的一部分。
目前,不管是人们生活或者物质生产,都需要电的参与,电带给人们光明,不管是家庭中使用的日光灯,或者城市中的红绿灯,缺少电的支撑,便会促使世界走向黑暗。与此同时,电提供人们信息传递的介质,包括电脑、电视等[5],促使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实效性成为可能。对于电风扇、空调和电磁炉等,在电的作用下辅助人们更好的生活。需要注意的是,电能的能量比较大,所以高层建筑上要设置避雷针,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应该防止触碰电,否则会带来生命的威胁。总之在电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期间,我们不可以乱接电线,不可以用湿手触摸电器,保证自己人生安全,推动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发展。
(4)热学知识的运用。我们生活在气候变化的世界中,冷热现象也是人们最早观察到的自然表象,热学来源于人们针对冷热现象的研究,重点是物质保存在热状态的相关性质。生活中到处可见热学知识,人们通过热学知识进行炒菜做饭,通过热学知识进行室内温度的空调调节,或者把热学知识运用在电烤箱的运作中。因为热能的存在,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温暖,尤其是北方地区,其冬天相对寒冷,人们经常会穿着厚厚的衣服,而建筑领域中会选择比较厚的隔热材料,将建筑设置为全封闭,玻璃设备为双层的形式[6],全面保存热能,降低热量的散失。但是在夏季,使用热学知识进行热量的疏散,若没有空调,人们会在室内洒水,或者防止冰块降低温度,利用冷水以及冰块吸收热量的理念,即热力学第二定律,促使热量自主的在温度较高的物体上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上。
除此之外,针对热力学第一定律,人们可以将这种能量守恒定律运用在实践生活中,了解到能源不会随意产生,更不会随意消失不见,而是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人们使用汽油对汽车进行驱动、使用燃气灶完成炒菜、使用空调调整室内温度、使用自行车强身健体,巧妙的把化学能力、电能以及机械能转变生活需求的能量,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度。
又如人们可以在生病过程中,使用酒精对身体进行擦拭,达到降温的效果,利用物理学科中表面蒸发吸热的理念,通过酒精蒸发的过程降低体内热量,促使人们提问恢复到正常状态。或者利用汽车中发动机,增加油料的使用产生内能,且水循环冷却系统会起到发动机散热的效果,不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保证人们生活更加便捷,由此凸显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效用和价值。
3 物理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的案例
电动车是电动阻力以及人力骑行的一种特殊自行车,其经济实惠,且低碳环保,深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肯定,以电动车为例,物理知识的具体应用如下:
(1)电动车的结构。站在电动车的基本功能上,包括车身承载、导向、启动和制动系统等,包括力学知识、升学知识、电学知识以及能量转变。
(2)电动车的力学知识。首先是质量和密度知识,车架为承重构件之一,需要设置密度大且硬度大的材料,促使电动车具备承载能力以及抗震能力,对于车胎的制作,最佳选择橡胶材料,赋予车胎具备一定弹性;其次是摩擦力知识,车轮设计凹凸不平的图案,增加车轮和地面的摩擦力。车轴中设置轴承,减小接触面的实际粗燥程度,降低电动车行驶产生的阻力;最后是力和运动知识,电动车起步阶段,和地面摩擦力低于牵引力开始运动。之后平稳的运行时,摩擦力和牵引力相等,处于二力平衡的状态[7]。最后在电动车停止的过程中,刹车促使摩擦力大于牵引力,由此缓慢的停止电动车的运行。
(3)电动车声学知识。和一般自行车相同,电动车设置响铃装置,行人判断身后是否有自行车的存在,汽车人暗响装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在空气介质的作用下,声音传递到行人耳朵中,提醒行人注意安全。
(4)电动车能量转变。电动车的充电过程,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进行保存;行驶过程中,蓄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促使电机有效运作,电机把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在此期间,也存在着一些能量转变为热能消耗的情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知识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说物理知识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新时期下我们要给予物理知识的运用高度关注,善于在实践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不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郑景泉.浅谈高中物理中的电路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实践[J].通讯世界,2017(3):267-268.
[2]刘柯辰.高中物理电路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实践[J].数码世界,2018(10).
[3]张腾飞.高中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J].小说月刊,2018(20).
[4]刘雅杰.关于物理知识如何在生活中的应用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94(01):162-163.
[5]张益龙.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
[6]侯智平.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生活化的教学研究[J].明日风尚,2018(16).
[7]谢国焘.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全面应用及如何改变生活[J].文理导航,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