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
【摘 要】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性运用网络语言引导学生价值取向,在学生中间传播正能量。网络语言使用应遵循语言法则和尊重社会法律,教师通过理性选择网络语言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助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
【关键词】网络语言;课程思政教学;理性运用
中图分类号: G434;TP31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5-015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5.072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Network Language in Course Ideological Teaching
LIU Ping
(Business School,Qingdao Binhai University,Qingdao Shandong 266555,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teachers should rationally conduct students value orientation and spread positive energy among students with network language.The use of network language should follow the language law and respect the social law.Through rational choice of network language into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the q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c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Network language;Course ideological teaching;Rational application
网络时代,每个人体验网络平台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同时被网络伴随着的虚假信息充斥。两类现象最明显:一类是网络谎言,个别人挟持公众同情心和怜悯情感在网络上发布虚假的信息,恶意欺骗不明是非和真相的大众,故意攻击无辜群体,恶意丑化政府形象,个别媒体和公众人物的不理智评论和转发也起到了不良作用;另一类是个别公众人物借助网络利用其特殊身份竖起价值观“山头”,把个人或局部问题动不动就上升到整体国家层面,挟持民意,传播对社会不公的负能量。对网络语言的净化使用成为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重中之重。关注网络现象的同时,网络语言传导出来的效应更是值得关注。
虚拟网络平台穿透了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夹板”,缩短了学生和社会之间信息交换的时间距离,让学生体验网络带来的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网络改变了学生的思考方式、交流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课堂语言要适应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结构、心理和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充分利用网络语言来正确引导的学生的价值取向,在学生中间传播正能量。
1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网络语言使用要遵循语言法则和尊重社会法律
语言天生具有理性特征,不论是现实语言还是网络语言都置于这个范畴之内。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网络语言的使用也遵循语言的一般规律,即语言学有关语法、语义和语用的原理等。从语法层面分析,课程思政教学中网络语符合语言学的一般定义和构成特征,它是师生之间及师生与社会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从语义和语用层面分析,课程思政网络语一方面表现出思想性,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另一方面是附着的情感因素。课程思政网络语言的理性属性表明网络语应具备逻辑意义或者指称意义,应基于主体对主观领域或现实世界的认知;网络语包括词语层面的概念和句子层面的判断推理两部分。理性意义是语言的核心,主体的主观情绪、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内容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网络的虚拟性不能否定其课程思政网络语言的理性选择,课程思政网络语需要理性,在网络环境下课程思政网络语言的理性选择应该加强而不是放松,不管课堂评论或发表课程思政網络言论都要认识到这一点。如“网络谎言”、“网络谣言”、“网络垃圾”等信息在课堂语言中不经净化,直接“拿来主义”,则将会无意间在学生中间播下不良的种子,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不管网络言论呈现出何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课程思政网络语不应回避语言与生俱来的理性特征,这一理性特征本质是指语言植根于现实世界,这一点也得到了法律的认可,网络言论不能脱离主体生活的社会环境。“网络语不是脱缰的马儿”,一个人在社会的言论既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又会受到法律的必要约束,如果你的言论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或者社会的公共利益,那么你要承担法律责任。从生活角度分析,课程思政网络语言烙印着语言主体的生活环境、年龄阶段、知识水平和品质修为,如果语言脱离了这些而只是虚无缥缈的照抄照搬和生拉硬套的“空壳”,那么这种语言的生命力必不能持久,而只能是“过眼云烟”。所以要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制度环境恰当地使用课程思政网络语,来发表评论,而不应使用沉迷于虚拟空间而随性向现实社会转嫁错误的网络语和网络言论。课程思政教学中一定注意不要过当使用或引用非理性的网络言论。
2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网络语言的理性思维意识培养导向
个别网络语或网络言论很吸引眼球、蛊惑人心或者触动心弦,引发民众的同情心,让不明是非和具体境况的外围民众解嘲和围观并大量评论或者转发不真实的网络评论,给无辜者或者社会带来了不可预知的伤害。为避免学生不慎陷入不当评论的泥潭,首先要教育学生做“明理”人。西方主流理性主义认为理性的主要表现是因果关系,对于缺乏因果关系的网络言论,学生应该运用自己的常识去判断推理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和合理性。同时,网络言论具有短小的语言特征,网络言论显得支离破碎,评论不连贯性和随机性,为了分辨是非,避免“好奇”和“盲从”心理,要引导学生做“兼听”的人,在评判时要结合和参考包括主流媒体和官方消息在内的多方评论,避免走单一路线。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讲出了调查是发言的基础,理性思维要本着尊重客观事实和公理的原则,面对着网络社会肆虐的信息,真假难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批判地、辩证地看待一个问题。当今的大学生都是有一定教育基础的,凡事要置身于现实背景下。面对着成功的人士在网络上传播的骄人成绩,作为学生,通常会呈现出两种反应:一种是立志奋斗,向成功者学习;一种是慨叹奋斗后的重复失败或者是单纯抱怨社会的不公。成功不可复制,历史上成功的人很多,失败的人也很多,如果缺少这种辩证观,对历史茫然、缺乏知识储备和缺少生活阅历,学生的思考角度就可能片面化或者极端化,沉迷于网络社会而一叶障目。这种情况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师要及时引导,通过课堂网络语言的引证和评论来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教育学生再向成功者学习的同时,绝不能因为失败而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在网络上发表野蛮的语言。面对学生的浮躁情绪,课程思政教学要引领学生深思自己的言行,谦虚做人,谨言慎行,为营造社会和谐氛围做出贡献。
3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网络语言的使用应尊重社会和历史
当今社会网络语言日新月异,但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网络语言的使用应做到尊重社会和历史。生命、社会和制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让“付出”成功的平台,为此课程思政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敬畏每一个生命体,敬畏这个社会,敬畏这个制度。社会是一个讲公平、讲良知的社会,当网络上呈現出过多“高、大、上”的成功虚幻,在信息不对称的境况下,最容易让青年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和观点,有甚者会在社会中产生践行对抗社会主流思想,某些偏激的青年学生甚至会释放不满。在抹杀了社会和公知区别的情况下,他们如若不能从“单一公知”那里得到回应,就会对这个他赖以生存的社会产生不满,进而产生被社会抛弃的反应。当不满的青年学生在原有的网络空间难以寻求到完美和成功的时候,有的就会试图借助网络寻求更大的外部空间和“外援”,偏激地放大传播言论,侵蚀小人物的私密空间,为社会增添不安和浮躁。因此,课程思政教学中使用网络语言对学生尊重社会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它需要的不是空洞的架构而是有生命力的思想沉淀,不能脱离自己生活的社会去追求网络世界虚拟的存在感,安定的心态才能帮助人们创造成功的喜悦,躁动不安、追求捷径和迅速暴富的心态会毁掉本来可以缓缓到来的幸福生活,让幸福被蚕食。青年学生更是如此。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一百年的历史,几代人的付出;这中间夹杂着多少思想的冲突和对抗,伴随着多少生命的残损和消亡,充斥着多少无谓的眼泪和伤痛。历史进程中唯一没有改变的是生命,今天的生命和昨天的生命一样,但是今天的生命价值相比于昨天却与众不同,因为今天的社会制度让生命绽放出价值。社会提供了网络平台,制度保障公众使用网络权利,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和评论言论。珍惜今天的社会、珍爱今天的制度、珍爱今天的家园,外援取代不了内助,网络语言是自己的事情,不要把它推给别人和社会,要文明用语。
4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使用网络语言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关怀,课程思政教学中使用网络语言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人都不能脱离国家而孤立的存在,和社会背道而行意味着道德的背叛和情感的孤寂,不要用语言伤害无辜的他人。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完美的生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课程思政教学中,一定注意教育学生在遭遇不幸或者遇到难以跨越的鸿沟的时候,千万不要丧失自己的理智,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生命和人格;要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点,要懂得释怀自己。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不知道如何应对。同样快乐也是如此,快乐很突然,但是要懂得如何享受快乐,懂得如何跟别人一起享受快乐。引导学生学会同情和体味弱势群体的辛酸,绝不使用不良的煽动性的言论。
在这个网络笼罩下的社会,要有高度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学会信任社会,不要让冷漠占领这个社会,让包容和友好去化解纷争。社会的公平性是与生俱来的,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都要用理性的语言去解读和释放,物极必反。快乐和朋友一起分享,但不需要炫耀;悲伤找朋友倾诉,但不需要抑郁。当没有朋友的时候,社会志愿者们就在不远处等待,社会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的宠儿,它尊重劳动、尊重思想,它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大脑获得属于自己的快乐。但是社会不能伸出双手去扶助一个不自助的人,因为它希望人能够独立成长。课程思政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自助、自立开始,学会关爱他人,关爱国家,培养家国情怀。
5 结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的净化使用成为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关注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网络语言要注重理性选择,要遵循语言法则和尊重社会法律。本着尊重客观事实和公理的原则,语言选择要敬畏生命、敬畏社会、敬畏制度,要彰显家国情怀,要体现语言之美,要有深邃的思想性。总之,课程思政教学要理性选择网络语言引导学生价值取向,在学生中间传播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吴冬平,徐哲民.大思政理念下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8(08):107-108.
[2]金言,公众人物必须用好自己的话语权,求是网,2016年[EB/OL].http://www.qstheory.cn/wp/2016-03/01/c_1118197044.htm.
[3]刘淮南,中国文学中的雁门关情结及其成因,《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154-161.
[4]陈晴、喻本伐,理性主义与青年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教育评论》,2014年,72-74.
[5]赵敦华,西方价值判断现代模式的成因中中国文化因素之考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