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9-01-10 08:22常建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5期
关键词:肝纤维化乙型肝炎免疫功能

常建国

【摘要】 目的 总结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5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45例)及常规组(3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方案治疗, 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 、谷丙转氨酶 (ALT) 、总胆红素 (TBIL)], 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胶原蛋白(Ⅳ-C)、Ⅲ型前胶原肽(P-Ⅲ-P)]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M、IgG、IgA、CD4+、CD8+]水平。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实验组ALT、AST、TBIL水平分别为(44.56±7.54)U/L、(31.25±8.44)U/L、(11.25±3.09)μmol/L, 均低于常规组的(66.58±14.56)U/L、(54.69±12.01)U/L、(16.47±3.89)μ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HA、LN、Ⅳ-C、P-Ⅲ-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实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IgM、CD4+、CD8+水平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IgG、IgA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明显,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对于肝功能损伤修复作用突出,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免疫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67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临床比较普遍的一种纤维化改变疾病, 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肝纤维化的早期蛋白组学研究已经基本普及[1]。肝纤维化属于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病变过程, 许多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在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会呈现出重要的影响[2, 3]。因此, 为更好的提高乙型肝炎的治疗水平, 本文以部分乙型肝炎患者为例,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选取在本院接受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进行研究分析, 所有患者诊断符合2017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45例)及常规组(30例)。实验组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54.6±9.8)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5±4.6)kg/m2;平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3.5±0.6)×105拷贝/ml。常规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3±8.7)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5.2±4.7)kg/m2;平均HBV-DNA载量(3.4±0.7)×105拷贝/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通过临床病史、症状以及实验室等途径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符合2017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龄18~80岁, 无精神障碍;无相关药物过敏史;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

1. 2. 2 排除标准 心脑肺等原发性疾病;临床资料丢失或中途退出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以及酒精性肝炎等疾病;存在恶性肿瘤。

1. 3 方法

1. 3. 1 常规组 应用常规治疗方案。提供常规饮食指导、卧床休息、电解质平衡、降酶退黄、维生素等治疗措施, 并予阿德福韦酯治疗, 10 mg /次, 1次/d。连续治疗3个月。

1. 3. 2 实验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用加还原型谷胱甘肽, 剂量1.8~2.4 g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 1次/d(住院期间), 出院后改为还原性谷胱甘肽0.2 g, t.i.d., 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

1. 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P-Ⅲ-P)以及免疫功能指标(IgM、IgG、IgA、CD4+、CD8+)水平。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实验组ALT、AST、TBIL水平分别为(44.56±7.54)U/L、(31.25±8.44)U/L、(11.25±3.09)μmol/L, 均低于常规组的(66.58±14.56)U/L、(54.69±12.01)U/L、(16.47±3.89)μ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HA、LN、Ⅳ-C、P-Ⅲ-P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HA、LN、Ⅳ-C、P-Ⅲ-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实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IgM、IgG、IgA、CD4+、CD8+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IgM、CD4+、CD8+水平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IgG、IgA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相对比较复杂, 大多数认为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直接关系, 其主要是因为免疫功能较差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不断复制而发病、发展[4]。还原型谷胱甘肽属于谷胱甘肽的主要活性物质, 同时也是人类细胞物质当中的自然合成三肽物质, 在人体的肝脏中含量最高, 对于细胞生物功能的维持影响非常显著[5]。在肝脏疾病发生的同时, 缺少还原型谷胱甘肽时会导致肝细胞对于自由基、外源性毒性物质的预防性功能下降, 从而形成进一步的细胞损伤, 导致肝脏损伤并形成还原型谷胱甘肽衰竭, 最终促使腺苷蛋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不断下降, 最终影响转硫基的作用, 导致病情加重,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促使患者的肝脏功能损伤表现持续严重[6]。有研究证明, 借助静脉滴注的方式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促使肝脏当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快速提升, 并在细胞当中可以作为一个自然氧化剂形成对酶的催化作用, 促使糖脂、蛋白质代谢过程持续加快, 同时和自由基的结合转化可以形成更容易代谢的酸类物质, 对于自由基的清除功能强化作用明显, 可以有效的保护肝脏细胞, 促使胆酸代谢功能持续提升, 在保障代谢加快的同时更好的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7]。对此, 可以基本明确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于病毒、药物以及酒精所导致的肝脏损伤具备比较突出的修复作用, 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ALT与AST水平的提升直接证明了肝细胞的损伤表现, TBIL水平的提高也直接证明了肝细胞对于游离胆红素的摄取能力发生障碍, 所以在研究中可以借助ALT、AST以及TBIL三项肝功能指标作为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 实验组治疗后肝功能损伤修复作用非常明显[8]。

还有研究发现, 原型谷胱甘肽对于不同阶段的肝纤维化也有直接干预作用, 在发病机制方面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实现对多指标的合理控制, 其中HA、LV、Ⅳ-C以及P-Ⅲ-P可以直接体现肝脏细胞外基质的代谢状况, 这也是判断肝功能是否损伤的重要血清学指标, 和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原型谷胱甘肽属于HBV病毒侵入性诱发所导致的机体免疫反应变化, 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肝细胞的免疫功能, 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借助免疫指标的对比分析也可以直接证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实验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HA、LN、Ⅳ-C、P-Ⅲ-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实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IgM、CD4+、CD8+水平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IgG、IgA水平比较, 差异均無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显著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不仅可以有效修复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状况, 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强化患者免疫功能, 减轻患者肝功能损伤表现, 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突出,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对于肝功能损伤修复作用突出,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荷, 李群, 张国旗, 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水平变化及其对肝功能与影响. 山东医药, 2017, 23(33):28-30.

[2] 曹智丽, 张文双, 王维, 等.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广西医学, 2017, 16(3):64-65.

[3] 姚莉亚.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IL-6浓度的影响. 海南医学, 2017, 16(8):411-415.

[4] 刘生水. 还原型谷胱甘肽抗氧化联合常规抗病毒药物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 23(16):205-206.

[5] 杨常菀, 巴清云, 张志新, 等. 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7, 32(4):233-234.

[6] 王庆强, 钱晶晶, 左凌云, 等.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机体炎症反应、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8, 24(14):22-25.

[7] 邓清, 张铁泉, 乐问津, 等. 乌司他丁联合异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效果初步研究.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 21(3):123-126.

[8] 刘琼. 虎驹乙肝胶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7, 32(12):2481-2484.

[收稿日期:2019-09-06]

猜你喜欢
肝纤维化乙型肝炎免疫功能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阶段营养支持效果探讨
NF—κB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扶正化瘀制剂抗肝纤维化和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制与效应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