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雅欣,武丽影,陈新红,崔新刚
[摘 要]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直接指导实际工作,其定位明确、结构合理、内容完善,对于高校图书馆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具有现实意义。文章结合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关键要素,将其内务制度划分为三个层次,并结合牡丹江医学院图书馆实践,提出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修正方案。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内务管理制度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6.037
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定的组织属性和鲜明的服务特征,随着社会法制化发展和国家法治活动的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依法管理、依法服务的需求愈加迫切。我国高校图书馆现已初步形成依法治理的制度体系,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与定位的不断转变,进一步完善高校图书馆制度是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对于指导实际工作,权责清晰,分工协作具有现实意义。
1 图书馆制度相关概念
图书馆制度是规范图书馆利益相关者行为的规则,是社会的文化制度安排之一。[1]高校图书馆制度是规范高校图书馆利益相关者行为的规则,具有普遍性、系统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等特性,对于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明确高校图书馆责任主体,规范高校图书馆服务,保障高校图书馆从业者与读者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高校图书馆制度可分为国家、行业和机构三个层面。国家层面上即宏观制度,主要是指国家和政府的图书馆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行业层面上即中观制度,主要是指行业制定的有关规则,如相关部门或图书馆行业组织制定的组织章程、建设标准、操作规程等,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等。机构层面上即微观制度,也称为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是指高校图书馆在国家和部门规定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学校的办学层次、学校性质、学科特点、学校规模、所在地区等具体因素,制定适合本校的图书馆工作规定和实施细则,如各个高校图书馆制定的相关制度。[2]
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规范的对象主要有高校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高校图书馆利用者的行为,其他相关组织或个人的行为。健全的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对于保障图书馆理念和核心价值实现,规范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形式和范围,约束高校图书馆从业者以及图书馆服务对象的行为和礼仪,捋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流程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2 高校图书馆业务变革催生相关制度修正需求
2.1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变革
网络和信息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的结合将高校图书馆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相继出现与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自助复印、扫描、预约、报刊阅读机等设备、电子图书自助下载系统等深入到图书馆的每一个服务角落,这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变革的强大推动力,实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范围的延伸,低技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替代,乃至服务流程进行再造等。在高校图书馆一路高歌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挺进的过程中,现有的管理制度、运行体制会出现由于服务流程的改变与既有制度相冲突,或存在着相关管理制度缺位的情况,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及时将本馆发展战略目标与信息技术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系列变革结合起来,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合理疏导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并有效融合数字优势,将高校图书馆内在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凝聚。
2.2 信息资源服务模式的变革
網络时代信息量剧增让读者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等资源服务逐渐成为弥补馆藏资源的有效手段;会议文件整理、科研文件整理等灰色文件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加工的信息范围;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书资源平台,提供MOOC咨询和帮助等;为科研人员提供课题查新、专利代理、知识产权服务咨询等,这比传统上高校图书馆书刊加工、借阅,数字资源浏览、下载的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更为丰富多元,为了使新的信息资源服务模式能在高校图书馆正常运转并提供良好的服务,高校图书馆需要将这一部分资源服务业务进行实践并总结,形成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纳入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中。
2.3 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变革
高校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将服务贴近师生,近些年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为教师提供嵌入式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学科服务,为学校提供人才资源评价服务,为读者提供真人图书馆、图书漂流、读书沙龙、影视点评等多种阅读推广服务,每年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伴随着服务方式的变革,高校图书馆许多原有基础业务或业务模块也面临着新的调整,部门依据职能变化的需求合并或细化,既有的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与新形成的部门业务,或不能完全覆盖、或制度细则不精准、或缺位存在空白区域,需要相关部门重新梳理相应的内务制度。
3 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修正和案例分析
3.1 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修正基本原则
3.1.1 系统前瞻性原则
高校不断在发展,网络和信息技术不断在进步,读者的需求不断在变化,高校图书馆也需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不但要关注当前图书馆服务业务,还要结合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协调高校图书馆各个部门关系,形成覆盖今后一段时间高校图书馆发展、图书馆各部门、个工作环节互为补充、有机融合,系统、协调、高效的规章制度。
3.1.2 法理一致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应与上位法相一致,保证法律原则的一致性。通过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法规、章程等的梳理,在遵从上位法的基础上,制定本校的图书馆工作内务制度。
3.1.3 科学合理性原则
结合本校的学校情况、高校图书馆服务规律、用户需求和潜在需求导向、现有技术环境以及行业发展状况等,制定适合本校的图书馆工作内务制度,做到既要科学又要合理。
3.1.4 实用可操作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是实际指导高校图书馆工作正常运转的指南和依据,切实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提出精准发展方向和实际工作规范,以简洁直观的方式传达高校图书馆服务要求,使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明确本馆的服务目标和要求,明确部门职责,部门关系,明晰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便于执行和监督。
3.2 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基本模型
对于当前高校图书馆来说,服务方式日益多元化,工作流程日益复杂化,组织机构日益精细化,合理的制度组织架构,完善的工作实施流程,明晰的关系协调机制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重要前提。资源、设施、服务、质量和安全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关键要素(见图1)。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两个主要方面,其中人力资源包括人员结构、数量、组成、配备、招聘与选拔、教育与培训等方面,信息资源包括类型、范围、数量、来源、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设施包括空间环境和设备条件两个主要方面,其中空间环境包括建筑、布局、标识、服务功能等方面,设备包括网络条件、与图书馆服务相匹配的各种设备,如检索机、复印机、读报机等。资源和设施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必备物质基础条件。服务包括服务设计和过程管理,是对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服务职业规范、职业素养与技能、岗位职责等的规定,是高校图书馆直接接触读者的接触点,是读者对图书馆印象的直观反应来源。质量包括服务绩效和资源调查,是对高校图书馆部门和个人的考评机制,对服务和资源的监管、沟通和补救,对整个高校图书馆运行起到出现问题早发现、评价和奖惩的依据作用。安全包括环境安全和人员安全,包括防火、防水、防震、防爆、防止人员拥挤踩踏等方面,是保障高校图书馆安全运转的前提。
基于图书馆组织架构、运行机制,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即机构职责。明晰部門职能,协调部门分工;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职能,协调人员分工;工作细则,明确事务流程、标准与规范。工作细则按照关键要素可以划分为人员管理、资产管理、用户管理、服务管理、绩效奖惩管理、馆员职业规范和安全管理七个主要模块。机构职责包括,图书馆职责和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包括正副馆长、部主任等馆领导的岗位职责,馆员、馆工以及学生馆员各岗位职责,按照《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赋予图书馆的职能和重要任务,依据本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客观需求,明确图书馆的目标、任务,形成馆内各机构的职能分工,图书馆的职能满足《规程》的要求,对规程形成支撑。部门在本馆的总体目标和职责下划分和协调自己部门职责,明确主要业务范围,对图书馆的职责范围形成支撑。按照部门职责范围进一步明确部门内每个岗位主要工作职责,层层划分,将工作范围、职责逐一落实,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各个要素模块,在细则的要求下形成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人员管理明确人员结构层次、职业发展,职业道德与规范,依据每个服务岗位的不同细化具体要求,与绩效奖惩考核机制结合在一起共同约束和激励工作人员,形成高校图书馆服务、人员管理两条线。资源管理明确本馆经费使用流程规范,空间使用规范,各项设备设施资产管理、运转和维护,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统计等,与绩效管理、安全管理相呼应,形成高校图书馆空间和硬件设备管理,文献资源管理两条线。围绕资源、设施、服务、质量、安全五个关键要素,图书馆服务、人员管理、空间和硬件设备管理、文献资源建设四条主线,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形成目标一致、协调管理的有机统一整体。
3.3 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修正基本流程和案例分析
以牡丹江医学院图书馆内务制度修正为例。
3.3.1 建立小组
由馆长牵头,相关主管副馆长负责,各部门主任和主要典型代表(如志愿者代表)参与,组建牡丹江医学院图书馆内务制度修正临时小组。组建完毕召开第一次动员会议,说明本次图书馆修正内务制度的环境和意义,提出基本框架和修正步骤流程,普及与本馆相关的上位制度,关注横向与学校其他部门沟通,预防相关规定互相冲突,最后制定时间节点,按步骤流程和时间节点有序开展工作。
3.3.2 调研梳理
调研主要通过文献调研和走访调研的方式,对三类信息进行获取:一个是围绕高校图书馆相关的上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检索、获取和梳理,做到与上位法相一致;二是对同类院校相关规章、规定、号召等进行检索、获取和梳理,了解同类院校图书馆内务制度的制定和可以借鉴的方面;三是再次明确学校的定位、发展方向、办学特点,现代化技术对本馆的变革,图书馆服务项目的转变,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与图书馆业务交叉的相关规定;四是利用文献数据库对相应文献进行调研,了解相对前沿的观点和理念;五是结合以上调研结论,围绕本馆的现有法规分析论证。
3.3.2 论证本馆内务制度
结合和借鉴调研结果,系统论证本馆现有法规,首先捋顺本馆内务制度与各相关制度的关系,然后论证本馆内务制度体系上是否完整,有没有制度空白的方面,以及既有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方面。经过系统的分析整理发现本馆在体系上基本完整,但存在着本馆开展了科技查新工作缺乏科技查新岗位职责等规定,广泛吸引志愿者参与图书馆工作,管理方面确是空白的,有图书馆捐赠文献管理办法但覆盖尚不完全等情况。
3.3.3 分层次修订、审核
第一层次:机构职责修订、审核。研究新时期图书馆职能的变化,进一步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围绕既有部门职责进行逐一核对,对于新增的业务增加进去,已经不开展的业务进行删除,形成初稿,并在部门内征求意见,馆内征求意见,上会讨论。如流通部在岗位职责中增加了积极参与校文化建设,开展阅读推广服务职责。
第二层次:岗位职责修订、审核。明确部门职责后,对本部门岗位职责进行梳理,同样逐一核对,精准化描述岗位职责对于日后开展工作更具实际指导意义,征求意见后形成初稿,上会讨论。如在岗位职责中增加了本院科技查新员职责、科技查新审核员职责。
第三层次:工作细则修订、审核。对与部门和岗位相关的工作细则进行逐一核对,进行修订,形成初稿、征询意见后上会讨论。如新增了本馆科技查新工作流程、科技查新用户须知、科技查新收费标准、科技查新档案管理制度、科技查新保密制度等。
第四层次:全馆层面修订和审核。重新对全馆层面的相关制度进行审核,围绕本馆的发展愿景和服务主体,梳理主要关系,论证与读者服务的相关制度,逐一进行修订和填补空白,形成初稿后同样需要上会讨论。如形成牡丹江医学院纸质出版物捐赠管理办法、本院图书馆文献捐赠通告、本院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办法等。
3.3.4 按时间点,逐一完成修订
上述工作按照牡丹江医学院图书馆内务制度修正临时小组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逐一完成,上会后意见一致的完成修订,不一致的的需要继续酝酿,进一步修正后,再次上会讨论,直至完成修订,小组设置了最后修正时间点,在此时间点前需要全部完成修订。牡丹江医学院图书馆历时三个月完成这项工作。
经过这次图书馆修订,感触到高校图书馆相关内务制度的修订还需要对法理的了解和图书馆整体发展以及图书馆业务的深入了解,才能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牡丹江医学院图书馆在进行内务制度修订的时候也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对相关法理知识进行了讲解和学习,并结合馆员教育工作将业务学习也加入进来,使得本次内务修正圆满完成,今后对于指导本馆工作能够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永福.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32-37.
[2]王明慧,蒋永福.关于在我国实施图书馆行业管理制度的理论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9(3):30-33.
[基金项目]2018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8-KYYWFMY-0089),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7-A-12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孙雅欣(1980—),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理论应用;通讯作者:崔新刚(1981—),男,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