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春
摘要:應用写作与文学写作有其共同的规律与特征。但是,应用写作重在“应用”,是“有用之用”;文学写作重在“审美”,“是无用之用”。有必要厘清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异同,树立应用写作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应用写作;文学写作;应用;审美
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都属于“写作”这一大类,因此必然有其共同的规律与特征。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都是运用语言文字作为媒介,进行文化交流、传播信息、表达情感。但是,应用写作重在“应用”,写文章是为传达工作意图、达成某一工作目标。而文学写作重在其审美功能,传达对世界、人生的感受与共情。由于写作目的不同,因此决定写作的方法、途径乃至思维方式和实现方式都不同。具体可以从应用写作的四要素(主题、材料、结构和语言)来展开,分析其与文学写作的异同。
一、主题
主题被称为一篇应用文的“灵魂”。可见主题在应用写作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主题先行
应用写作要求“主题先行”。为了某一既定的工作目标,因而是先有主题,才有写作的需求,并且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凸显和深化主题的过程。而这恰恰是文学写作力求规避的。因为主题先行会导致文学写作的概念化、公式化,把复杂的人类艺术创作过程简单化。文学创作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改变原先设立的主旨,人物写活了,人物便不按作家原先设计的线索走,相反作家被人物自身的命运带着走。比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由作者最初的构思“一个失了足的女人”,到一位品格高雅、勇于追求自由爱情的人物,安娜卡列尼娜从而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
(二)主题单一
应用写作要求主题单一,即一篇应用文通常只有一个主题。比如党政机关公文中“请示”这一文种,就明确要求“一文一事”。应用写作的“一文一事”可以提高公文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应用写作主题的单一还体现在对文章的理解上,需要保证每一位执行者都领会同样的写作意图,从而避免执行上的偏差。而文学创作的主题是很难用单一性去理解和把握的,因此才会有“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说法。几乎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们都很难归纳出一个单一的主题。
(三)主题显露
应用写作要求主题越显露越好。应用写作要直截了当地显露主旨,点明主题,表明立场和态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要求执行的任务,以及工作需达成的目标等。这样读者才能够清晰、准确地理解行文意图,而无需作无谓的揣摩,从而保证工作的达成度。因此,在写作上,标题、段首、段尾,以及行文的过程,都要不断地显露主旨。比如说,大多数的应用文,特别是党政机关公文,读者只看标题,也能够迅速理解文章的主题。而文学写作,主题则是隐含的,书名或标题无需包含主题。在内容上,也会留下许多空白,或是情节的延宕,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二、材料
(一)材料的真实
应用写作要保证材料的真实性。这种“真实”表现为事实的真实。应用写作不能够改变材料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对材料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数据,以及事件、过程、结果,都应保证其真实可靠而不能够随意改变。否则将导致事实扭曲、弄虚作假,从而延误工作,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而文学写作的“真实”,则表现为情感的真实。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在中国家喻户晓,深受读者喜爱,虽然是虚构的形象,但是没有人去质疑他们是否真实存在,因为这些故事深入人心,达到与读者情感的共鸣。
(二)材料的现实
应用写作因为围绕当前的某一工作任务、要解决的某一现实问题而展开,因此应用写作的材料是现实的、新颖的。应用写作运用的材料是新的事实、新的数据、新的政策、新的角度、新的意识,关注的是当下,或对未来工作的推动。因此,这种现实和新颖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而文学作品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自由的,材料的选择可以在过去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中自由穿梭。
(三)材料的典型
应用写作和文学写作同样强调典型,但是,对“典型”的理解,其侧重点不同。应用写作的典型,是指那些支持主题、解决当下问题的材料,可以是某个具体事例、某些真实数据,或某些普遍现象。材料的选择,必须为主题服务,跟主题有关的则选取,跟主题无关的则放弃。比如,为一位科研主管写作一份工作推荐信,选择跟科研工作有关的典型材料,例如科研成果、科研获奖,而不必选择诸如“获得钢琴八级证书”这样的材料。而文学写作中典型的塑造,有时可能与应用写作恰恰相反,比如,同样是跟人物有关,在应用写作中不必用的材料,在文学写作中却是重要材料,从而才能塑造出真实可感,充满生活细节的丰满人物形象。
三、结构
(一)结构的逻辑性
应用写作注重理性思维,在结构上体现为文章条理清晰、段落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前因后果表述清楚,材料能够自证观点,从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和联系。而文学写作注重感性思维和灵感的迸发,思维的跳跃性使结构常常呈现为所谓“形散而神不散”的状态。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都可能随着作者思维的跃动,而在结构上呈现为天马行空式的流动状态。
(二)结构的稳定性
应用写作的结构是稳定的。应用写作中每一种文种,都有其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比如一份请示,其写作思路为请示缘由、请示事项、请示结语;一份表扬性通报,其写作思路为表彰背景、先进事迹、进行评价、表彰决定、号召学习。相对稳定的结构,便于写作、阅读、承办,达到行文的目的。而文学写作则不能要求结构的稳定。俞平伯和朱自清在同游秦淮河之后,各自完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现代散文双璧,正是文学创作的自由表达,才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四、语言
(一)措辞准确
应用写作的语言要求措辞一定要准确,这种准确性具体体现在字词、语法、句子、标点,都要符合规范。用准确的语言说明情况、阐述做法、表达观点,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请与会者5月10日前来报道”,用词就不够准确,“10日前”究竟是哪一天?还有标点的使用也同样要准确,比如,合同中的付款方式,“货到全付款”这样的措辞是很容易产生歧义的,究竟是“货到,全付款”,还是“货到全,付款”?因此,措辞准确是应用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而文学作品的语言则讲究陌生化、审美传达、意在言外。比如,著名戏剧家曹禺的《雷雨》中的片段,侍萍指着不能相认的亲生儿子周萍(此前周萍打了自己的亲弟弟,也是侍萍的二儿子鲁大海),悲愤地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样的语言,形成独特的戏剧张力,使读者难以忘怀。
(二)简洁朴实
应用写作的语言要求简洁朴实。不追求表达的艺术化,而是力求用最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只为传达“实用”的目的。语言真实、自然,不浮华藻饰,达到古人所说的“文约而事丰”。而文学写作的语言,则可能进行艺术加工,甚至创造新的句式,体现作家个人的创作风格。比如,鲁迅在他的作品《秋夜》中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这样的重复句式体现作家的艺术创造。再比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这部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作家在这样的句式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时间意识,吸引了世界的读者。
(三)固定模式
应用写作的语言是事务性的,有其固定的模式。比如开端用语“兹有、按照、为了”,引叙用语“收悉、现悉”,表态用语“同意、不同意、可行、不可行”,期请用语“拟请、尚望、希遵照执行”,结尾用语“是荷、为盼、特此通知、特此批复”等等。应用写作逐步形成的这一套专用语,规范、定型,不仅准确表达办理事务的意图,也体现应用写作简明、庄重的语体风格。而文学写作的语言,作家不仅力求突破常规,而且要不断自我超越,才可能达到全新的艺术境界。
进行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异同的分析,从而可见应用写作以“实用”为其根本,属于“有用之用”;而文学写作通常以审美为目的,属于“无用之用”。因此,厘清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异同,树立应用写作的“应用”意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建.应用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3月1日.
[2]冯汝常.大学应用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