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塞·马蒂和何塞·恩力奎·罗若思想研究

2019-01-10 06:57韦开文
北方文学 2019年36期
关键词:马蒂何塞拉丁美洲

韦开文

摘要:何塞·马蒂和何塞·恩力奎·罗若都是拉丁美洲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学和政治人物。在文学领域,他们都是拉美现代主义的主要作家,在政治领域,他们都深切关注拉丁美洲的发展,积极地投身各自国家的政治生活,并且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提出了诸多思想观点。美国作为毗邻拉丁美洲的重要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也是两位作者的论述中不断提及的一个话题。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拉丁美洲;何塞·马蒂;何塞·恩力奎·罗若

两位作者几乎是同时代人,但家庭背景相差较大。何塞·马蒂1853年出生于古巴的哈瓦那的一个下层家庭,其父亲来自巴伦西亚,母亲来自加纳利群岛。由于家庭经济情况拮据,年幼的何塞·马蒂在教父和校长的资助下才得以完成学业。何塞·恩力奎·罗若1871年出生于乌拉圭的蒙特维的亚的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其父亲是一位祖籍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商人,而母亲则来自一个拉美资产阶级土生白人家庭,在当时属于上流社会,其父亲与当时乌拉圭的著名知识分子都颇有交集。两位作者在对于美国的很多观点上都高度一致,但也因为自身的职业背景和个人经历不同而各有特色。

一、涉及的主要作品

马蒂关于这一话题的作品主要包括他1880年到1895年的15年旅美期间发表的社论和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我们的美洲》,在该文中,马蒂劝诫拉丁美洲人民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呼吁提出改变拉美现状的根本决策,且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帝国主义思想。此外在《对古巴的辩护》中捍衛旅美古巴人的权益,肯定他们对于美国社会的贡献;在《关于美国的真相》中通过其在美生活的实际经验和观察揭露了美国社会的真实状况。

罗若涉及这一主题的则是他最著名的作品《爱丽儿》,在本杂文集中,两个主要人物“爱丽儿”和“卡利班”在文化和哲学概念上都是相对立的存在,评论界的普遍观点是将他们解读为拉丁美洲和美国的化身。在这部作品中,罗若主要表达了对于美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批判,同时表达了对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道德和美学观点的推崇,歌颂了古典的理想主义情操。

二、思想的相同点

(一)对实用主义的批判

对于美国式实用主义的批判是两位作者思想的重要方面。在罗若的《爱丽儿》中作者花了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来分析这一现象,他认为美国就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化身,在美国社会里,追求物质财富的最大化成为了人生的终极理想,是人们工作奋斗的唯一动力和目的。因此,人们普遍缺乏对于艺术和其他无法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高尚情操的尊重。他们进行科学研究也不是为了发现真理,而是仅仅为了将其运用到实践领域立刻创造财富。

对于马蒂和罗若而言,在人类生活,除了“实际用途”和“物质成功”之外,显然还有更珍贵的东西,“灵魂的力量”,“精神的安慰”这些都是两位作者常用的词语,对于马蒂和罗若这一代的拉美现代主义作家而言,“美”是他们最珍视的品德之一,也是他们文学作品的标签之一。这一流派的作家拒绝日常琐碎平庸的现实,通过对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怀念或者将故事的发生地设置在远离其所处社会的陌生环境中来构建他们心中理想化的世界。他们认为,极端的实用主义,对于财富的盲目追求正在摧毁美国并将其变成一个残酷冷漠的社会。

(二)对“美国狂热”的批判

两位作者所处的年代拉丁美洲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大部分国家都已经脱离了西班牙的统治,比如说罗若的祖国乌拉圭,也还有少数国家正在为独立而战斗,比如马蒂的祖国古巴。这些新生的国家百废待兴,都在试图寻找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实证主义思想(positivismo),这些观点试图从民族优劣上鼓吹针对拉丁美洲发展的消极思想,认为由美斯蒂索人(白人与美洲土著的混血人种)和其他民族的人构建的国家必然无法达到很高的水平。这种带有明显种族主义倾向的思想,以及当时拉丁美洲部分人民和政客对于美国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崇拜,导致了“美国狂热”现象(罗若称之为“nordomanía”,马蒂称之为“yanquimanía”)的出现,即希望通过对于美国的发展模式进行完全的模仿从而完成现代化获得物质生活的进步,很多人借此展开辩解。这种对于美国的盲目崇拜也成为了两位作者政治思考的重要灵感,马蒂和罗若都对此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马蒂不止一次的指出,应该了解每个国家的真实状况从而制定合理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一味地沿用他国的路线。他指出拉丁美洲已经模仿得太多了,创造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罗若也意识到了这种无声的文化侵略,在《爱丽儿》的第五章中他直言“我们都患上了美国狂热”,这将拉美国家的文化和政治的独立性置于危险之中。

三、思想的不同点

(一)身份的不同

虽然马蒂和罗若都出生于拉丁美洲国家,古巴和乌拉圭都拥有被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历史,两位作者的活跃时期也大抵重合,但是十九世纪末的两个国家的处境实际上却是相当不同的。乌拉圭于1825年8月25日已经获得独立,且由于该国在地理位置上距离美国较远,对于美国的战略重要性稍弱,因此也没有受到美国过多的特别干预。所以在罗若的作品中没有强烈的愤怒感和对于当时局势的紧迫感,反帝国主义思想也不明显,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表达对美国社会的种种特质的不欣赏态度。与之对比的是马蒂的祖国古巴在那时还尚未脱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且古巴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拉美国家中受到美国各种干预最多的国家,马蒂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到了古巴的独立运动中并因此多次遭到监禁和流放。因此仅仅作为作家和诗人偶尔发表几篇感性的呼喊是不够的,马蒂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战士在表达强烈的反帝国主义宣言。

(二)角度的不同

两位作者观察这个问题的角度也是截然不同的。罗若一生中从未涉足过美国的土地,因此他完全是站在美国社会之外,通过自己对书籍和媒体报道的阅读,通过他人的转述,从理论上去分析这一问题。罗若不仅没有去过美国,连他推崇备至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诞生地欧洲他也仅在临死前才短暂停留过几个月。而马蒂则在其第一次流放的三年里在西班牙完成了学业,此后又在美国生活了15年的时间,因此,他对于美国社会的观察是通过自己实际生活经验和近距离接触得到的。与罗若不同的是,他是站在美国之内去给出自己的判断,因此也相对更加客观真实一点。

参考文献:

[1] José Enrique Rodó,Ariel,Edición de Belén Castro,Ediciones Cátedra,Madrid,2000.

[2] José Martí,Antología,Edición presentada por Andrés Sorel,Editora Nacional,Madrid,1975.

猜你喜欢
马蒂何塞拉丁美洲
一名清洁工,捡出一座图书馆
一名清洁工,捡出一座图书馆
新年的礼物
I’m Just a Baby!
我可是有老婆的人
拉丁美洲油气探明储量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