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特工信息遭政府泄密

2019-01-10 07:47朱炜
看天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情报人员独立报阿尔巴尼亚

朱炜

曝光本国情报人员的机密信息,需要几步?

用连号护照,实名登记,顺便保留出差单据,就像俄罗斯特工在2018年4月做的那样?

2009年被吸纳进北约的阿尔巴尼亚不用那么麻烦,该国所有情报人员的资料,和其他政府开支条目一起,构成了其财政部网站上的公开信息。

想要浏览这批本是“顶级机密”的信息,只需在检索框里打出五个字母:SHISH(希什)。

被无意撞破的秘密

2018年12月初,英国《独立报》一位记者按下检索的回车键时,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的无心之举,竟会撞破这个关于SHISH的大秘密。

SHISH是阿尔巴尼亚国家情报局的代称,这个机构以小而精著称,一直深度参与北约内部的情报工作。2007年“维基解密”公布的一份电文显示,美国国务院曾给出高度评价,称SHISH是“一个专业的、基本无关政治的情报机构”,是“美国政府的优秀合作伙伴”,在所有情报活动中“都有密切合作”。

一个如此级别的情报机构,自然万事皆为机密。它完全独立运作,因此就连阿尔巴尼亚内阁对它也几乎一无所知——对于SHISH的不透明性,内阁和议会此前一直颇有微词。

当然,现在内阁没有理由抱怨了。关于SHISH的一切,如今正大剌剌地躺在阿财政部的网站上。表格里记录着每一位特工的薪水和花销;在那儿,人们几乎能发现关于这个隐秘群体的一切信息,无论是他们的身份、行动角色,还是日常爱好、出行工具;其中还有至少8位高级特工,正顶着外交人员的身份,在比利时、希腊、科索沃等地从事情报工作——《独立报》比照后发现,他们的名字和阿尔巴尼亚部分欧洲外交人员对得上。

事实上,从那一组组数字中,有心人还能得出更多信息。比如,根据表格里的信息,一位女特工2018年分10次支取了1.8万英镑,名目语焉不详,只说是“特殊款项”——而这,可能就支付给了“线人”。再比如,西玛拉地区——阿尔巴尼亚的希腊裔聚居区——需要支付的水费一度骤降95%,这就说明,特工们在那个时间点上转移了监视工作的重心。

“透明政府”

在SHISH壁垒森严的总部外面,一位官员向《独立报》承认,被泄露的都是“极其敏感的信息”。

“原则上,本机构的一切行为都是绝密,但我们仍然要遵守规章制度,”他无奈袒露,“而那些规章制度要求我们汇报花出去的每一分钱。”

如此事无巨细的汇报,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得欧盟的认可。阿尔巴尼亚长年盘踞“欧洲最不发达国家”的榜单前列,全国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处于贫困线以下,而与之相对的,是腐败问题的猖獗——它既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之一,也是巴尔干地区腐败不减反增的唯一一个国家。

为了能够加入欧盟,从2014年起,这个饱受腐败问题困扰的国家,以几乎“每日一更”的频率,在网络上公開政府所有支出明细,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表明,他们已经摆脱了腐败,并正寻求提高透明度和问责性。不过,似乎在公开信息之前,阿政府“忘记”了对敏感信息进行筛查。

更为讽刺的是,若非《独立报》记者提醒,所有的敏感信息或许至今仍然堂而皇之地挂在阿财政部网站上。

得知泄密后,阿尔巴尼亚总理府、财政部、内政部、外交部的官员争先恐后,纷纷跑到后台删除数据。SHISH随后也发布公开声明,称网上流传的全是“假信息”。

被牵连的北约

“这是一场可能危及生命的官僚主义灾难。”一位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特工如此形容这次奇葩泄密。

因为这次泄密而有生命安全之虞的,除了SHISH自家特工,还有整个北约的情报人员。“通过进入阿尔巴尼亚的系统,(外国谍报机关)可以进入北约的系统!”该国反对派议员、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希玛尔少将在议会上愤怒指责当局的疏漏,“最后,他们甚至可以直接去布鲁塞尔、伦敦和华盛顿的办公室!”

少将说得夸张,却未必没有道理。至少,根据网上公布的记录,《独立报》已经发现了北约总部在布鲁塞尔的两处敏感据点。

北约驻布鲁塞尔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北约不对这次泄密事件发表评论。

事实上,这并不是阿尔巴尼亚国家机构第一次“坑”情报机构:2017年,作为透明倡议的一部分,阿尔巴尼亚总统府在网站上公布SHISH负责人海立顿·本多的身份证件,以证明这位高官身家清白,没有犯罪记录——但官方忘记给证件的关键信息打码,于是,这位“特工头子”的家庭住址、证件号码,全都成了公开信息。

“糟糕的官僚体系会把一切搞砸。”对此,上述CIA特工评论道。

猜你喜欢
情报人员独立报阿尔巴尼亚
新形势下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能力培养有效方法
我就看着不说话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情报人员培养现状及其思考
基于个体优势的情报人员胜任特征评析
《独立报》停刊“步子有点大”
如何培养图书情报人员的个人素质
阿尔巴尼亚申请加入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