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 婴 宋祉豫
青年画家彭忠海与王林都是安顺学院的美术老师。两位画家风华正茂,年纪相当,曾于年初联袂在贵阳举办“山水清音,草木风情”作品展。皆方逾而立之年,却都出手不凡,40余幅佳作示于厅前,引人注目。在之后的几月内,两人又频传佳音。
人物名片
彭忠海,安顺学院讲师,贵州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副秘书长。作品多次入选省级以上大展并获奖。
彭忠海的从艺之路颇有些戏剧性:关键时刻,总有良师益友指点迷津扶上一把。
彭忠海1983年4月生于贵州普定。他幼承庭训,天资慧颖,受乡邦文韵浸染,即有从艺之志,从小就爱涂抹。但是他踏上美术这条专业之路,却属偶然。
那是他在上师范时,一次去老师家玩,正逢许多人在跟老师学画,他被迷住了,站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老师听说他也喜欢画画,让他把画作带来看一下。彭忠海回去后赶紧画了一幅,第二天请老师指点,然后顺利拜了师,正式踏上美术之路。
这时候彭忠海还是画着玩。后来有个师兄参加艺考上了大学,他恍然大悟:原来学画还能考大学。然后,他也跟着参加艺考,考到贵州大学,师从画家杜小牧专攻中国画,于2006年本科毕业。
彭忠海工作几年后,有个师弟的同学读研,节假日常叫他一起去写生,还建议他继续考研。彭忠海又一次被益友点化,欣然应考。由于外语不好,第一年落榜了,第二年英语还是差一分,不过因为专业突出被破格录取了,师从徐恒教授。这才是彭忠海真正走上艺术这条道路的开始。2014年,他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中国山水画方向(硕士)。
彭忠海的画根植于宋元、明清及近世大家,尤以元明小山水画为主,雅驯可观,最为卓然。其为人敦厚,于画于书率真,十数年于一日,未曾懈怠:作品《湖山清远图》《云岚烟树》曾入选宏立城杯贵州省青年美术作品展、第六届贵州省青年美术作品展,同年荣获“贵州省特别奉献美术家”称号;2014年,作品荣获《“美意灵韵·艺驻我心”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优秀奖,《涧底青松石染尘》入选《美丽中国梦·多彩贵州风——庆祝建国65周年贵州省美术大展》,《云满山头树满溪》获“黔灵毓秀·青春艺术第三届贵州省高校毕业生美术作品展”学术贡献奖。
◎ 《云满山头树满溪》
2015年6月,《虹山湖》荣获“情深梦美·贵安山水”贵州贵安新区首届绘画写生大赛三等奖;同年9月,作品荣获“中天·未来方舟杯”美术、书法作品网络大赛三等奖,《雪平坝》荣获贵州贵安新区“情深梦美·贵安山水”首届绘画艺术创作大赛新秀奖。
“画家学画的过程大同小异,但最终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风格,追求都是不一样的。我的画偏淡雅。”对于画画,彭忠海有自己的理解:一定要遵从内心的兴趣和喜欢,如果没有兴趣,即使强迫自己去做,也多是做不好的。
彭忠海说,自己初学山水画时,不知画理,胡乱涂抹,虽然时间过去,却总没有进步。直到读研以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才知其中的一些画理:山水画非画自然之现象,而在于透过现象背后的理,这个理,便是道。作为画者,对道的体悟有多深,其画的内在美便有多高。
“中国山水画源于一笔,由这一笔而生万笔,乃至无穷。在白纸上,只要生出一笔,不管这一笔浓淡干湿,长短粗细,虚实曲直,它都和白纸构成了一种‘黑白’关系。这一笔,可以落在白纸的任何位置,只是根据作画者经营位置的意图的需要。有了第一笔,便有了‘笔笔相生’的基础,‘相生’即告诉我们笔与笔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而非乱画。如,第一笔的出现,它映入我们的脑海,只是某种非具象的元素,当第二笔、第三笔……的出现,它可以构成画面中的具象元素,可以是山,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树,更可以是房屋或者其他等等。如果我们把这种具体物象抛开,只看它的笔与笔之间的关系,此时就好比印章,如果我们只看字,它具有实用价值,如果我们忽略或者把这种实用价值降得很低,去考虑线的粗细、分割、空白的大小等,此时印章便有了艺术价值。画亦一样,如果我们一味地为物像而物像,那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便会很低。线的浓淡、曲直、长短……线与线分割画面的大小、黑白关系才是构成艺术价值的生命力。”谈起画来,彭忠海滔滔不绝。
◎《仿古山水》
◎《董家堰写生》
彭忠海说,提起毛笔,在纸上画上一笔,这一笔和纸构成黑白关系,人人都能做到;但一幅好画,却并非人人都能做成,原因何在?这里隐含一个画理,它好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确确实实存在,如果离开空气,人的生命就会终结。我们没法说清画理,但我们却可以感知得到。山水画的基本构成因素是线,由线引伸出点、面。线有质量,这种质量可以通过练习书法来提升。其次,就一条线而言,它有长短、粗细、浓淡、干湿、虚实、曲直等关系,当笔落在纸上,写出的线条,笔笔皆有所区别,它便丰富。打个比方,西方人认为“S”曲线是最美的,如果每一笔都是标准的“S”曲线,也就不美了。
抛开白纸,由于工具的特殊性,墨与水的关系,线与线之间本身也有了黑白关系的对比。线与线之间构成的黑面,并非一块薄面,它有厚度。如果近看,这块黑面也有黑白的对比。线与线的分割,也把白纸上的白分成了许多白,这些白,应该有主的,次的,大的,小的,虚的,实的……只有做到了变化,画面才不会简单。
对于一些满意画作的产生,彭忠海娓娓道来,言语之间恍然已描出诗情画意,人世沧桑,季节轮回:
“此地暑气蒸腾,热浪滚滚,但风光旖旎,外人罕至,恍若世外桃源。” 彭忠海说,这幅《罗甸写生》是2013年7月,他与好友张记相约赴贵州省罗甸县大小井村写生而得,当时还偶遇师姐刘晓云。第二天天刚亮,他们三人信步村口,只见高峰林立,雾气缭绕,近峰杳渺,远山稀稀。偶尔云开雾散,秀峰一闪,依稀可见白云深处,几缕炊烟。有如仙境,故写此景而得之。
◎《雨过山色清》
黔贵万重山,但阴柔娇羞。北国几度岭,却棱角分明。黔地的山,藏了结构,隐了骨骼,任蔓草爬坡,任高树生长。远观,郁郁葱葱,一片绿海。近看,方知真容,才闻溪流。水在山中,山因水活。草木无声,山川寂寥。大象无形,无所不容。无论酷暑来临,还是寒冬骤降,但都在这漫山遍野中,融化成细雨和风。
彭忠海还在读研究生时,与同窗至青岩写生。山水有清音,尽落笔端;丝竹太嘈杂,隔绝世外。漫步山野,观山川仪态。写此景,非虚非实。意由心生,境从天来。一浓一淡或非景,一阴一阳或为魂。
《春到人间草木知》是春景,作于深秋,颇具寓意:“放眼当下,过往如惊鸿翩翩。愈陷于都市之喧嚣,山水佳景愈让人驻足流连。几户人家,鸟语映窗台,流水载花香。时有老友二三,听琴、品茗、谈天,不觉金乌之西坠,不知东方之既白。人生惬意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