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
(江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212000)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1]这段关于“两山论”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新时期党和政府踊跃提倡绿色发展新概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这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府支持。
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拓展,世界各国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也随之增强,然而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这种生产方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扩大。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走了以经济增长为单一目的而忽略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率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恶化,人们生存所需的部分资源已经濒临灭绝。因此,世界各国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并将“绿色发展”提上日程。特别是21世纪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领导人,更是具有高度的“绿色发展”意识,在危难的现状面前,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概念,为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健康发展模式。
任何思想或理念要想形成和发展,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里主要从现实原因和理论渊源这两大方面来分析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和发展。
1.1.1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原因
首先,国际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自从英国发起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各国纷纷走上了一条“黑色发展”的道路,随着时间的增长,各国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这种高污染低经济增长的生产方式却也带来了一系列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面对全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矛盾日益严重的状况,国际社会对保护环境愈加重视。
其次,我国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日趋严峻。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对国情的考虑,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种高环境污染、高资源消耗以求经济发展的方式导致我国面临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能源锐减等危机,面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国内社会为了给人们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的生存质量,愈来愈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这就为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提供了社会土壤。
1.1.2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渊源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都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产生又推动自然界不断向前发展。这种观点见诸于《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其次,党的领导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丰富和拓展。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各届领导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不同的看法,他们都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绿色发展思想的新见解,推动绿色发展新概念不断地向前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倡导“绿化祖国”的思想,这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先河;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举“可持续发展”旗帜;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对绿色发展思想的又一步发展。这些思想都成为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的理论渊源。
从绿色发展的内涵来看,它是一种对传统的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限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新型发展理念。这种新型的发展理念并不是在某一个瞬间被完整地提出来的,而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理论和实践的检验之后才得出来的,具体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2.1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萌芽
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在陕北乡村工作生活了7年多。在这些时日中,他经历了底层人民的艰苦奋斗、逆境成长,为了改变陕北人们贫穷的现状,习近平同志进行了很多次努力,这都为绿色发展理念的萌芽提供了实践基础。
习近平在福建任职的时候,正值可持续发展思想开始在国际范围内传播。为了改变当地的贫困状态,尤其是闽东地区的贫困状况,他主张将工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兼顾三者的统一发展。让发展既能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又能维持生态平衡。这表明,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就开始萌芽。
1.2.2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
党的十六大以后,习近平被调往浙江工作。十六大报告主要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注重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为使整个社会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报告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用最低的资源消耗,最少范围的环境污染,发挥最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不仅牢记党的十六大所提倡的思想,并且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索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2]。为此不仅要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而且还要注重技术创新,发挥人力资源强国的优势,建设环境优美的国家。很显然,这一时期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基本形成。
1.2.3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成熟和不断发展
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习近平为了响应十七大的号召,积极思考并探索我国的生态文明问题,愈来愈发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他主持起草的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就我国疆土空间开发、生态系统保护制度等问题作出具体安排。终于,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在原来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很自然,这一时期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走向成熟。
成熟之后的绿色发展理念在仍然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将绿色发展的价值观念深深记在脑海中,将其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为推动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在继承传统对绿色发展的理解和实践仅限于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层面的基础上,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发展方式、政治生态稳定、文化氛围清新、社会环境友好、生态建设平衡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重要体现。”[3]它不仅熔铸于经济建设、廉洁政治、绿色文化、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各个方面,同时还与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共同构成“五大发展理念”,是“五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所谓生产方式绿色化,就是不走传统的高消耗带来的低经济增长方式,而是在环境承载的范围之内,将大自然馈赠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破坏,资源短缺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头号阻力。只有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破坏换取生产发展的低成果、低效率的概念,才能促进生产方式往健康、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是对资源进行广泛的分配以达到最大的资源利用率,而且彻底放弃传统的发展形式,即一味追求GDP的增长,而不重视对资源的利用率和对环境的保护的生产方式,坚定地建立绿色资源利用率的概念,走绿色发展道路。
绿色政治就是净化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廉洁政治。当前我国的政治生态中存在严重的问题,虽然习总书记对此进行了严肃处理,但是受到国际和国内环境因素的影响,党的执政环境仍然是很复杂的。习总书记所提倡的绿色发展概念丰富了政治建设的内涵,有助于对政治生态环境进行一场“大扫除”。而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能够为绿色发展理念的推行提供制度保障,是其发展的强大后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秉持“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坚定决心,除去了党政干部中多半的“污泥浊水”,这几年的落马官员数量正是党对于腐败问题的最好回答。推行绿色发展理念,改变了党风、政风,净化了政治生态环境。这有利于建设政治生态清明的廉洁政府,提高政府官员的办事效率,是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在政治建设中的体现。
主流文化的绿色化是指弘扬绿色文化,使绿色文化不仅在人们心中扎根,更要表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成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绿色文化,即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它主要弘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绿色文化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并不是从其他制度中解放出来的,它是一种观念和价值取向,从始至终渗透于绿色发展的各个方面,并在其中发挥着灵魂的作用。
弘扬绿色文化,首先国家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将绿色文化的概念出现在中国每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渗透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其次要不断丰富绿色文化的内涵,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让绿色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们的追求;最后每个公民要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将绿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弘扬绿色文化,对于提升国民素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生活方式是将绿色生活的概念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愈来愈高,在解决了“吃饱穿暖”的生存问题之后,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使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提高,这是人民关注民生问题的基本底线。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民生的普惠福利”[4],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与大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人类的生存活动只有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谐和相处。
生存环境质量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每一个参与环境保护的人都应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光散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多乘坐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持路面清洁等保护环境的小事都应该体现在每个人的行动中。坚持绿色发展,让人们切实感受到绿色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效益,让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人们生活质量加分添彩,让中华大地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优美,开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绿色生态文明是指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防止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通过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财富的快速积累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继续走传统资源的过度消费,以牺牲环境发展的道路是不可持续的,改变发展的原始概念已经成为一个新命题、新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很严重,这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而且成为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所以,应该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不仅熔铸于经济发展、政治革新、文化创新、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各个方面,而且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要发挥其重要的功能,而且还与其他“四大理念”一起协同发展,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美丽中国早日建成。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一经提出就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具备多重维度的价值考量,不仅给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原则和方向,并且对于今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规划具备重大的实践指导涵义。
这种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高消耗、低效率、高投入、低产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发展的跌宕起伏等问题,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一个新命题,是新时代的要求,而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概念正是这样一种新型的健康的发展模式。
所谓“绿色发展”是指经过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方式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种集效率、和谐、可持续、健康和安全于一体的经济发展方式,它主要包括循环发展、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地球不是一个垃圾场,而是一个需要精心培育的大花园,它可以被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循环利用就是资源在被一次利用之后,经过处理加工再进行二次使用;充分利用是指不管对于任何资源都要提高对其利用率,不能浪费;可持续利用是指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应用要控制在再生时限范围内,不能没有节制。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会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绿色发展,不仅解决了国内现在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而且符合国际经济转型发展趋势。作为在国际经济中发挥支撑作用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选择绿色发展道路,这是实现与其他国家共赢的正确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繁荣发展,人民获得了幸福的生活。但不可否认,昌盛的背后隐藏着很多腐败的“蛀虫”,正在不断侵蚀党的纯洁肌体。如果让这些不健康的倾向继续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党的群众基础,使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绿色发展概念的提出为解决当前政治生态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之一。面对当前我国政治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习总书记指出,当前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树立绿色政治生态理念,净化政治生态环境,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加大力度扫除党的“政治雾霾”,重新构建风清正气的政治生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展了一系列严肃党风党纪的教育实践活动,积极优化政治生态,查处了一批腐败党员,重新树立了党的声誉,赢得了人心,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党也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和发展过程。起先,党中央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之后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对绿色发展思想的又一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提出了绿色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
绿色发展思想与俗称的“两山论”涵义相似。在实践中,党对“两山”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只要金山银山,而不考虑绿水青山。这一阶段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环境承载力,只注重追求经济发展。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由于经历了前一阶段,所以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展现出来,比如水污染、资源短缺等开始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开始有了环保的意识。第三阶段是最高层次的阶段,这一阶段只要绿水青山,并且要想办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二者形成浑然一体、协同共进的关系。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是久远的祖辈不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才造成今天的局面,但是不能让它变得越来越糟糕。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超越和创新,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的创造性发展,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发展观的思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在当今时代,人们容易遭受各种各样的诱惑。特别是在全球化的浪潮影响下,人们更容易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错误思潮,崇拜西方的个人主义,这种思想表现在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中,对我国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这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们的思想行为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要深入理解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头脑中形成健康绿色的生活消费方式,改变以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观念。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让人们树立绿色生活观念,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这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演变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四位一体”,然后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又增添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规划的一部分。这反映了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建设能力不断深化的过程。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关系上,前者是整体目标,后者是实现路径。习近平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给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建设美丽中国必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总而言之,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思路,它对于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小康不小康,关键还看环境质量[5]。要想建成美丽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要走习总书记所提倡的绿色发展道路。道路虽然很近,但是不走就不可能到达目的地;事情虽然很小,但是不去做永远不会成功。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像小孩子刚刚学走路,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所以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从自我做起,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从现在做起,将来定会惠及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