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性病毒病,主要感染家猪和野猪,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给感染地区或国家的养殖业及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需要通报的动物疫病,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其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唯一成员,基因组为双股DNA,长约170 kb~193 kb,共编码151~167 个蛋白,根据B646L 基因的相似性,可以将ASFV 分成24 个不同的基因型。
非洲猪瘟最早于1921 年发生于非洲肯尼亚,1957 年传入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地区,1971 年传到古巴、巴西、海地等南美地区,2007 年传到格鲁吉亚,进而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罗马尼亚、捷克、波兰等国家流行。2018 年8 月我国报道了辽宁省沈阳市的首例非洲猪瘟疫情,随后该疫情在我国各地不断爆发,截至2019 年4 月26 日,非洲猪瘟已在我国大陆各个省份或地区流行,通报疫情达129 例,捕杀生猪已超过102 万头,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严重威胁。
近期, 《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发表了“ Genome sequences derived from pig and dried blood pig feed sample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transmissio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n China in 2018”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完成了来自黑龙江省佳木斯市ASFV 阳性组织样品病毒完整基因组及来自辽宁省某饲料加工企业猪血粉样品中污染ASFV 完整基因组的序列测定,获得了其可靠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发现,引起黑龙江佳木斯疫情的Pig/HLJ/18 与同时期辽宁省饲料企业生产猪血粉中污染的ASFV (DB/SY/18)基因组序列完全一致,基因组总长为189 404 bp,在NCBI 数据库中的GenBank 号分别是MK333180 和MK333181,与2017 年波兰分离株(PoL/2017)高度相似,PoL/2017分离株基因组全长为189 401 bp;但与2007 年的格鲁吉亚分离株(GA/2007)相比存在多位点的插入、缺失及突变等差异,GA/2007 分离株基因组总长为189 344 bp。与GA/2007 相比,Pig/HLJ/18 和DB/SY/18 在基因编码区存在16 个核苷酸插入、9 个核苷酸缺失和5 个核苷酸突变,在基因非编码区存在54 个核苷酸插入和1 个核苷酸缺失。该研究还提示,尽管规范的猪血粉生产工艺流程可以杀灭污染的ASFV,虽然从该血粉污染样品中不能分离到活病毒,但猪血粉作为饲料成分存在传播ASFV 的巨大风险应给予高度重视。
该研究对我国流行的ASFV 基因组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溯源提供重要帮助,为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有效防控、检测技术和疫苗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评述论文来源: Wen Xue-xia, He Xi-jun, et al.Genome sequences derived from pig and dried blood pig feed sample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transmissio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n China in 2018[J].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2019, 8 (1):303-306.DOI: 10.1080/22221751.2019.156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