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育人探究

2019-01-10 22:59张志成
中州建设 2019年2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育人精神

张志成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450064)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P36在古老的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建筑文化表现也大有不同,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中国建筑文化的外在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内在精神追求和价值诉求更加多元化。中华民族建筑文化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特征,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理念,在设计和使用中体现的更多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谐观等。

一、建筑文化育人的价值意义

建筑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建筑文化的重要育人功能,让广大青年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文化熏陶和精神灌溉,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建筑类职业院校,师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建筑”、研究“建筑”,涉及建筑材料、建筑技艺、建筑文化和建筑精神,等等。应充分探寻建筑文化育人的方法、路径,使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优良基因以轻松、易懂的方式渗透到学生的血脉中。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积淀与精神追求的物象载体。教师要善于解读建筑文化,阐释建筑精神,让凝固的建筑“活起来”“动起来”,让建筑“会说话”“会育人”,科学运用心理学迁移原理与教育学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中国精神的化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的洗礼,感悟建筑文化的内涵品质、精神崇尚,从而使学生崇德向善,培育优良品质,涵养中国精神,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二、建筑文化育人的理念创新

如何让教育方法更科学,其中利用建筑文化育人是个重要途径,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1]P198 实施建筑文化育人工程,需要开拓视野、改革方法和创新理念。

1、知识学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促进专业素质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

教师要坚持德才并举,注意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向学生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解读建筑文化,阐释建筑精神,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让“育人”之功效发挥至更佳。比如:郑州市地标性建筑物二七纪念塔[2]这些建筑,既是郑州的地标性建筑,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在对学生讲述二七纪念塔建筑结构原理等的过程中,要讲明建筑物设计的初衷,不仅让建筑科学深入学生头脑,更让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和精神洗礼。

2、挖掘历史文化价值与现代精神理念,促进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

让建筑“活起来”“动起来”“讲起来”,既是知识与文化传播,也是创新创造精神的演绎,同时也是对学生实施政治思想教育的方法渠道。高职院校课堂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如何体现行业背景、院校特色、职业理念、专业要求,需要我们教师时刻了解本专业或行业的最新理论成果,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动向,并要科学艺术地利用最新成果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比如,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世界首座文字博物馆,该建筑既传达出高科技现代文明气息,也具有殷商文化古色古香的韵味。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建筑文化和建筑精神理念教育,让学生细致品味察悟建筑结构原理与文化特色。

3、注重拓宽教育教学方法和路径,促进教育改革和育人方法的融合创新

目前存在职业类院校不注重挖掘自身优势,利用有利资源,结合院校特色,从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等情况。职业院校教学也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专业知识传授和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学校未予以足够关注;也有专业课教师因资料缺乏,“育人”任务难以落到实处;思政课教师相关理论探究不深入等。除了学校与教师因素,还有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各科学习都缺乏兴趣等原因。

三、建筑文化育人的方法与路径选择

建筑类职业院校,实施建筑文化育人,是“就地取材”,同时,也是“因材施教”,而且关键是从理论到实践,重在方法、路径的选择与具体工作的落实。其他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有注重“就地取材”、“因材施教”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路径。思路一变,别有洞天。

1、建筑文化内容渗透专业知识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专业课教师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讲述专业知识背后的精彩故事,让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接受精神洗礼,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建筑材料这门课,新材料的发明、试用和大量出现,背后是感人的创新创造故事,蕴藉着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改革精神。相比较对建筑材料本身的讲解更能打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共鸣。因此,将建筑文化内容渗透专业知识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细胞,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2、建筑文化专题开拓学生视野

开设建筑文化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可以作为第二课堂,视作课堂学习的延伸和继续。可以组织建筑文化专题宣讲团,在讲述建筑科学与建筑艺术的同时,讲述建筑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追求。比如:可以把中国桥梁建筑作为一个专题开设讲座。可以通过分析解读桥梁中的典型建筑赵州桥的结构、功能等,向学生讲述赵州桥的历史发展以及设计师李春如何就地取材,分析地形和自然环境因素等来打造千年工程。让学生通过建桥故事和经历,认识到只有设计和建造者具备一流的专业知识、职业精神,才能让我们看到历经1400多年风雨而坚固如初的中国古桥梁。

3、建筑文化长廊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建筑文化长廊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环境之一。长廊可设专题介绍鲁班、詹天佑、梁思成等建筑大师的生平、贡献等,让学生在休闲时刻也能时时浸润在专业文化氛围中,教学楼的楼道、宿舍墙壁、校园内墙等处均可布置。让学生在无声中接受这些先贤教诲。“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家”民国才女林徽因,就是通过朋友介绍而对建筑产生兴趣。黛丝领着林徽因走遍布莱顿的大街小巷,一座桥、一条路……一扇窗,在黛丝的讲解下,忽然都变戏法似的,变成了另外一幅令人着迷的样子。[3]P23这样的兴趣激发,成就了一代建筑名家。也许,学生在建筑文化长廊漫游,就会成为第二个“林徽因”,因此,建筑类职业院校应下大力气把建筑文化遍布于校园每个角落,拓展学生视野,彰显学校办学历史积淀,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此外,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文化社团、参观集训等渠道实施建筑文化育人的具体实践。

建筑文化育人,任重而道远。2018年全国教育会议强调,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应把建筑文化育人工程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创新工作方法和体制机制,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实现高效育人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育人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拿出精神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