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中原文化的传播路径创新研究
——基于多空间艺术联动的思考

2019-06-19 07:20:10
中州建设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原空间艺术

高 云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引言

近年来,河南省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品和服务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文化产品的结构性过剩和群众对文化产品多样化、多层次、多功能需求的矛盾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面临着诸多结构性因素的约制,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动力塑造和方式转变难度加大。2016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文明河南,提升发展软实力。提升河南文化软式必须依靠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支撑体系,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正脉和源头,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深厚,具有极强的核心性、包容性、先进性等特征,为国家文明的整体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在文化繁荣发展与“四个河南”建设的新形势下,要系统梳理中原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容、要素、路径、载体,充分发挥中原文化的优势,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目标。目前中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包括传播形式创新不足、传播内容单一、传播联动能力不强、传播社会经济效益不够等问题。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刻把握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探索中原文化的传播新路径具有重要价值。

二、前沿领域发展现状

文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基础,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的河南,如何传承弘扬中原文化,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明确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2013年河南省相继出台了《河南省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实施方案》,《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方案》,大力推动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科学利用好中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实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2014河南省制订了《河南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加大对中原文化的转化利用能力。2014又出台了《河南省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2015年《河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中提出,要依托与沿线国家历史文化渊源,深化文化交流,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

目前,针对中原文化传播路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杨杰2012年在《论中原文化的历史传统与弘扬传播》中认为,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要对中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必须把握好中原文化传播的指导方针、基本内容和实现路径;文化传播主要通过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逐渐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徐忠勇2013年在《中原文化对外传播途径研究——以三国文化为例》中以三国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前提,从三国文化旅游的现状出发,探讨三国文化发展传播中遇到遇到的问题,并对促进三国文化传播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冯运生2014年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原文化的影像传播策略》中具体讨论以影像作为中原文化传播的载体,提出影像是继文字、印刷之后影响力最大的传播工具之一,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文化传播符号。当前,网络为影像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使影像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时时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判断。因此,利用影像来传播中原文化,以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首要选择。但同时也指出了河南省的高科技文化产业还非常落后,缺少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弱、文化品牌少,产业集聚弱等现实问题。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对于中原文化传播路径的研究具体到某一个点的研究居多,但把这些点串连成线,全局考量的研究较少。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基于已经较为丰富的知识点的研究,将调研坐标定位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核心城市郑州,尝试用艺术展览作为中原文化的传播载体,将多家艺术空间全局考量,集体有秩序发声,对中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传播。

三、新常态下中原文化传播的困境

(一)传播形式创新不足

表达和阐释,与传播的内容同样重要。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要求新东西——形式和内容都新。” 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受众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呈现分众化、差异化的趋势。传播形式不仅与内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受众细分也对传播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传播内容单一

中原文化以往传播内容单一是没有在内涵上突破平面罗列式的研究方法。康国章2013在《论中原文化内涵研究的体系性》中明确指出,应注重中原文化内涵构成的体系性。中原文化内涵的体系性研究可以贯穿于中原文化的内容、中原文化的特征、中原文化对于华夏文明的影响等关于中原文化核心理论内容研究的全过程。中原文化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中华之根”、“华夏之魂”、“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四个大的方面,他们之间既各自有独特的内容体系,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

(三)传播联动能力不强

中原文化传播力度不强,导致了没有很好的影响力,对于新旧媒体之间的绑定和整合做的还不够,各个载体单独发声,没能将点连成线。每次展览活动都有衰减周期,是否可以考虑将全城艺术空间联动起来,效仿“北京设计周”、“伦敦设计周”这样国际水准的展览展示活动,将文化产业相关商业体作为整个传播过程的小载体。

四、多空间艺术联动的特点及价值

(一)特点

(1)主体联动

多空间艺术联动中的主体第一指向展览内容和作者,如何在展览前期将作者的过往作品与专业背景更为详细的介绍给观众,是策划之初就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以郑州With空间主办的“郑在吃——2016纸品设计邀请展”为例,在展览开始前三个月开始在With空间的自媒体公众号上陆续推出展前作品预览,每周一三五推出,连续20期,覆盖所有参展作者及作品信息,但并未透露展览形式及作品实物载体,使受众在前期宣传阶段即对展览充满了希望,又对展览抱有一定的了解和预期。很好的实现展览主体的联动。

(2)空间联动

依然以郑州With空间主办的“郑在吃——2016纸品设计邀请展”为例,展览初衷是直面社会对于河南无原创的质疑,面向所有插画师和设计师征集与食物相关的原创作品,集体发声,展示河南的原创力量与作品。虽然展览由With空间主办,但主场展览结束后相继在“松社”、“纸的时代”、“我在”等三家郑州知名独立书店各进行为期两周的巡展,并配合不同场所的个性特征进行相应的分享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空间联动,使得展览社会效益最大化,让不同受众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感受作品的异样呈现方式。作为这次展览的主要载体笔记本们从艺术空间的独立展示到成为阅读空间的一部分,在空间转换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使这场动人的纸品秀与更多观众产生对话成为可能。虽然这一全公益无商业的展览活动没有实现经济上的收益,但产生的社会效益有目共睹。

(3)内容联动

以“首届中原国际陶瓷双年展”为例,由河南博物院主办,国际陶艺学会(IAC)、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共同支持,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旨在走文化创新之路,突出国际性、艺术性、学术性、前瞻性、引领性的特点,展现陶瓷艺术的传统精粹和世界当代精湛的陶瓷工艺、先进技术和艺术前沿,着重体现陶瓷与大众生活的联系,提高民众的艺术视野,激发民众对文化创意的热情,促进与世界陶瓷主要生产国和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开创中国传统博物馆发展的新领域,推动中原陶瓷行业与陶瓷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设计了一个主体展“Cont(r)act Earth(英文名)”(“黏土之约”中文名)展览;三个平行展“前世今生——五大名窑古代精品及当代创新展”、“马约里卡千年陶瓷精粹——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典藏展”和“器物的未来——当代生活陶艺展”;围绕“陶瓷+”“陶瓷与文化”“陶瓷与经济”等主题举办“国际陶瓷高端论坛”和“国际陶瓷电影周”。这一展览在展览内容上的专业性深度挖掘与展览外延的不断延伸做到很好的内容互动,使展览逻辑更为清晰,受众面更为广泛。

五、中原文化多空间联动传播的空间调研

(1)郑州1953文化创意园(二砂)

1964年建成投产的“中国第二砂轮厂”是六十多年前,在原东德的援建下,在郑州西郊中原区建起的中国内地最大的砂轮厂——郑州二砂。2014年初,怀揣着对艺术追求的几个年轻人聚集在这里,创办了集展览、雕塑、机车、收藏、艺术咨询于一体的“二砂艺术中心”,号称“郑州的798”。三年前,白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中国第二砂轮厂)褪去了厚厚的工业产业外衣,成为了郑州首个文化创意园。在运行了两年多后,郑州“二砂”艺术文创聚集地交出的成绩单并不理想。 2015年11月末,土地所有方“白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全体租户公告称:根据郑州市政府的规划部署将进行整体搬迁及统一再规划,并鉴于现有商户租约的即将到期,将在2016年1月1日收回所租赁的土地、房屋。此次租户的整体搬迁,并不是要拆除老建筑,而是郑州市政府两大投融资平台——郑州控股公司和郑州地产集团共同组建河南国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白鸽厂区工业遗址中的近现代优秀史迹建筑打造“大房子1953”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取意于1953年中央决定在郑州筹备砂轮厂,保护这份永不磨灭的工业记忆。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的建设中,将合理利用老旧厂房,提高引进企业和商户质量,将二砂文化创意园打造成集老厂房保护、工业展示和利用为一体的园区。

由于目前该园区在建设中尚未开放,所以暂无法确定具体的空间使用方案,但相信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大房子1953”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成后将成为郑州市文化艺术新高地。

(2)彩虹盒子艺术园区

彩虹盒子艺术园区坐落于郑州经开区经北一路30号, 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整个园区建设项目除专业展厅---虹馆外,其余9600平方米的空间可为各种追梦者与创业家提供,未来这里将是时尚且具有生命力的文化艺术产业集聚区。是将画廊、艺术品创作、学术研究、艺术品收藏、艺术品教育、音乐演出、实验戏剧等各类元素有机结合,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当代艺术综合区。“虹馆”为多功能展厅,全框架式结构,六米调高,占地1000余平方米,属于专业级展馆。内部配有新媒体放映厅、专业舞台、音响及灯光。满足各类展览及活动需求,在参与精彩活动的闲暇之余还可以细品艺术的魅力。展馆场地空旷富有艺术感,可根据自身需要在不破坏展馆主要结构外,进行场景搭建。可容纳观众规模:300~500人;可接待活动类型:艺术策展、年会、新闻发布会、大型音乐会、大型展销会、剧组拍摄、产品展示、汽车新品发布会、派对、实验戏剧等。

该园区从2016年5月举办的国际性展览——达摩计划开始,陆续已做多次跨媒介艺术展览,达摩计划以中原达摩文化为核心,邀请到了国内外诸多优秀艺术家参展,是中原文化以展览为载体进行传播的成功案例之一。

彩虹盒子虹馆内部空间

(3)良库工舍构

良库工舍外景

良库工舍内结

良库工舍位于郑州市北三环与沙口路交汇处东北角,河南易谷文化艺术网商园。园区是由解放初期郑州生产的“火车头”牌面粉存放粮食所用的一座红顶青砖纯松木梁结构的老粮仓改造而成。经历了100多天对老粮仓的加固、修复,全新的良库工舍在2015年9月诞生。良库工舍园区占地10000平方米,改造后分为loft联合办公厅、综合策展厅、创意咖啡、影视基地、潮车改装、良羽球馆、艺术创意梦工场等八大区域的复合型文化艺术创意空间。

这个2500平方米的红顶仓库室内分为吧台区、多元办公区,舞台区三大区域。多元化办公区域分为两大块分别为良库入驻团队作品展示,线下体验以及联合办公。两边的格子间仅是团队的作品,各有风格。良库拥有近8米的挑高。一场场不同类型的活动,在松木散发的香气中成功举办并取得优异的口碑。演唱会、新闻发布会、拍摄、话剧,汽车品鉴会等活动在这里都可以玩得转。

吧台区域

先锋话剧《杜绘仙》

(4)石佛艺术公社

河南石佛艺术公社于2006年5月,由著名旅美艺术家黄国瑞先生落户郑州市高新区石佛村之后,发起成立,十年来带动了省内外一大批艺术家先后进驻郑州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石佛村后形成规模。河南石佛艺术公社依托国内艺术家与国际艺术机构建立的有效资源直接与国际当代艺术接轨,其艺术氛围、艺术内容、艺术交流形式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国际性。曾先后邀请美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韩国艺术家到石佛村交流、讲学,每一次活动都引起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有从事油画、国画、书法、影像、雕塑、陶艺、行为、装置等各类艺术家近200名。两年中相继举办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屋·那院》、《以公社的名义》、《河南石佛艺术纽约展-河南预展》、《河南石佛艺术纽约展》、《德国柏林艺术代表团-河南石佛艺术公社交流展》、《和谐石佛国际艺术大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当代艺术作品展》、《化解危机--建国六十周年当代艺术大会》等大型艺术展览十余次;各类小型展览、个人展览、行为艺术活动、学术讲座、拍卖会等二十余次;出版画册九册,艺术资料、学术资料三册,印刷总数达十余万册;张贴海报、宣传单等数十万份。

该艺术中心功能之一,作为各类文化艺术品创作工作室及展示、交易中心,是中原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效平台。

(5)瑞光创意工厂

“瑞光创意工厂”文创产业园是河南瑞之光文化产业集团在30多年老厂房的基础上倾力打造的标杆式文创产业园。瑞之光集团主要业务涵盖创意设计、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广告画册、图书报刊、包装装潢的印制及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等。

“瑞光创意工厂”文创产业园由三个院落组成,一号院为主办公区,面积2万余平方米,包含公共活动空间及路演大厅;二号院为厂区原貌特色项目区,目前已入驻完毕;三号院为园区生活配套空间,包含食堂、公寓住宿及洗浴等功能区域。

“瑞光创意工厂”是瑞之光集团在国家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以“创意、创业、创新”为导向,集聚创意设计、广告传媒、影视制作、书画摄影、布艺包装、文玩收藏、文化培训及电子商务等企业的入驻孵化、提供双创空间为主要发展方向,利用公司老厂房改造创办成立的。目前二号院入驻企业已正常运营,一号院2万余平方米,正在招募企业入驻,随着招商工作地不断推进和更多创客的扎根发展,园区创业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

未来,“瑞光创意工厂”将加快对郑州乃至河南省及中部地区的文化创意资源整合优化,聚集创新创业资源,实现创业企业与园区的共赢发展,将自身打造成郑州的“798”,成为树立在郑州的一面文化创意产业新旗帜。

六、中原文化多空间艺术联动传播的路径探索

(一)建立推动多空间艺术联动的组织机制

面对特色各异的众多园区与空间,在推动多空间艺术联动时需要有效的组织机制。首先,需要明确的牵头单位,比如说以繁荣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己任的少数党派,或是有切实社会效益追求的企业,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所有展览主题的终极目标,制定相应的展览主题;第二,制定合理的资金预算。资金投入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策划初期要有详实的预期目标设定;第三,落实资金来源与展览相匹配资金去向的预算编制,使所有投入花得其所;第四,对于多空间艺术联动实施层面的搭建单位进行公开招标,杜绝非专业人士从事相关具体工作。

(二)建立多空间艺术联动的传播载体

第一,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要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建立人才、技术、信息等共享的资源平台,实现不同园区、企业和艺术创作主题的共享。第二,建立多空间艺术联动的传播载体。推动不同空间、场地的共同使用,让不同的艺术形式能够在各种行业、区域间传递,共同推动不同艺术形式的互融互通。第三,建立多空间艺术创作的载体。通过建立公共创作的场地和工作室等,组织人才和队伍针对重要事项进行集体创作,设计出能够展现、传播中原文化的艺术形式,并在全国进行联动传承和展示,提高文化影响力。

(三)推动多元力量联动参与

第一,鼓励文化类企业、园区等加入多空间艺术联动体系,他们资源充分,是市场中的核心力量,推动印刷、动漫、会展、设计等不同行业联动,既可以降低他们的成本,又能提高产品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进而也能够在传播和宣传的同时,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效益,打造企业品牌。第二,发挥高校、艺术机构等艺术人才的创作力量。这些单位中艺术人才众多,水平较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创作、设计等方面的作用。第三,政府要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在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背景下,多空间联动作为具有凝聚、引导和联动能力的新型模式,对于文化传承、人才培育、创新创意等都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能够激活文化市场活力,为此,政府有必要加大扶持力度。

该论文由以下基金支持

2017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BJJ061《河南省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研究》

2018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8-ZZJH-525《新常态背景下河南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创新研究》

猜你喜欢
中原空间艺术
沁园春·赞中原
黄河之声(2021年23期)2021-06-21 03:51:18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人大建设(2019年3期)2019-07-13 05:41:40
纸的艺术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