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沧桑巨变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2019-01-10 13:05宋新菊
中国盐业 2019年20期
关键词:老前辈食用盐宏达

宋新菊

(作者单位:中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盐业有限公司)

近期,新疆宏达盐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两天的时间组织近50名退休员工,参观了公司位于准葛尔盆地的一分公司玛纳斯盐湖和二分公司达巴松诺尔盐湖,两个盐湖总面积约756 平方公里,盐储量达18.4 亿吨。参加此次活动的老前辈们大多是1958年始建盐场时的开拓者,是在生产岗位上退休的老一辈生产工人,为公司的发展贡献了青春和汗水,见证了盐湖54年的沧桑巨变。长期以来,老前辈们对公司依然有深厚的感情、依然关注着公司的发展,公司组织这样一次特别的活动是让老前辈们感受公司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送上当代宏达人对老前辈们的崇高敬意。

早上十点,班车在机关门口准时出发,老人们一路上谈笑风生,互致问候,经过百余公里的柏油马路,位于准葛尔盆地的一分公司玛纳斯盐湖转眼间就呈现于眼前了,远远望去,两座蓝白相间的食用盐生产车间在一望无垠的荒漠戈壁上分外耀眼,分公司经理陪同老前辈们参观了年产五万吨精制盐生产线,老前辈们走遍了车间,只在盐产品进入破碎的第一个环节和最后一个分包环节看到了盐产品,生产工艺中的洗涤、离心脱水、加碘和包装等工序均是在密闭状态完成了产品由原料到成品的所有生产工序,既达到了食用盐国家标准的要求,也保证了生产设备清洁亮丽,生产环境一尘不染。工人们仅通过操作仪表和控制电钮便可完成整个生产工艺的控制,现代化的流水线作业,一方面达到了国家食用盐生产环境卫生许可的要求,保证了生产环境清洁无粉尘,另一方面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产品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让老人们不由自主的回想起了当年自己工作时的场景:当年像熬粥一样用大锅熬盐,铁钎当勺不停的在大锅中搅动,盐经过煮熬达到饱和后捞出摊在大坑上烘干,牛皮纸、浆糊、刷子、缸子是手工包盐的全部家当,整个生产环节都暴露在外,包盐工人置身于用煤炉烤烘湿盐的大坑上,一边翻摊一边分装,热炕像火炉般烘烤,工人整日汗流浃背,每天分包不足1 吨便是当年的冠军能手,生产环境差,劳动强度大而且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到了九十年代初,新建的粉碎盐车间也仅有一道破碎工序,将盐从大粒径粉碎为小粒径而已,在粉碎的过程中盐尘飞扬,车间白“雾”茫茫,工作一天下来,工人们除了两个眼睛没有盐尘外,浑身上下因为落满了盐尘变成了一个个在车间走动的大“雪人”。忆往昔,看今朝,当得知眼前的机械化分包生产线仅需3 个工人就可以达到日产小包装150 吨时,老人们发出阵阵惊叹,感慨现代化工艺的先进与神奇。近年来,公司与新疆电力部门达成合作,在距一分公司二十多公里处建成了一座110 千伏变电站,结束了多年来自发电供用的历史,生产环境、工作环境与生产环境都得到的极大的改善,无论是生产车间还是员工宿舍,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而且还实现了宽带上网。看到现在的场景,一位老人激动不已的拍着一位员工的肩膀说:“小伙子,今天的你们,享福了!好好干!”

第二天,老前辈们参观了二分公司达巴松诺尔盐湖的工业盐生产基地,经过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到了盐湖边缘,透过车窗远远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屹立在一望无垠的平坦戈壁上,忙问:“那是什么?”当听到陪同人员回答是盐垛时,老人们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叹。经过环湖十几公里一律银白的盐路,两边开采过的湖盐采池规划整齐,像一块块麦田似的,一排排、一列列、一望无际、浩渺无边,池中的饱和卤水,在强烈的日照下,水色碧绿、清澈晶莹,随着卤水的蒸发、再生盐的不断析出,采池卤水下则是五彩缤纷、形状奇特的结晶盐花,有的像璀璨夺目的珍珠,有的像晶莹剔透的雪花、有的像形态各异的钟乳……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当老人们来到机械化采盐生产线时,看到采盐机、挖掘机、铲车的连续作业实现了采掘、洗涤、堆坨全过程的机械化生产,不禁回想起当年的工作场景:穿着连裤胶皮靴,赤裸着胳膊、脊梁,烈日当头、挥汗如雨的靠铁钎和铁耙两大件从事着生产,年产10 万余吨原盐,需要生产工人近500 人,当年的盐湖呈现出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的喧闹场面。近年来,公司引进了机械化采盐生产线以来,经过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现有2 台固定式采盐机和5 台移动式采盐机,日均可生产1.4 万吨工业盐,年生产能力达200 万吨,只需50名采盐工,放眼几十公里的盐湖,一望无边,几乎看不到生产工人,只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响彻云霄。原盐堆垛后,高达20 米的盐山一座座连在一起,仿佛白雪皑皑、连绵起伏的天山山脉,伫立于一望无际、四周平坦的湖盐中,巍然屹立呈现出一派雄浑的大漠景观,站在盐山脚下,人类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与微不足道,而恰恰是这渺小与微不足道的人类,造就了盐山的博大而神奇,粗旷而苍凉、巍峨而壮美。

之后老前辈们又参观了二分公司生产车间,当得知今年的车间经过技术改造后,一条生产线能同时生产腌菜盐、味精盐、日晒盐等四种盐产品时,老人在感慨现代化采盐技术的同时,也赞叹着新一代盐湖工人的崛起与发展。

就餐时老人们依然兴致高涨,激动而热烈的谈论着交通、生活环境的变迁:昔日去盐池倒班百余公里的路,要颠簸三四个小时,遇到下雨时车误到盐泥窝中,即使加足了马力也空转打滑无济于事,前辈们常常卷起裤腿、满脚是泥从四周拔来梭梭、红柳,垫在车轮下增大摩擦力,大家口中喊着号子一起用力从泥窝里拼着命的连推好几次,才能把车推出来。遇到车上只有一两个人的拉水车,车误到盐泥窝就是使天大的劲也推不出来,由于几十公里荒漠杳无人烟,没有任何可联系的方式,常常要在荒漠隔壁中步行几十公里到分公司寻助救援,遇到天黑在荒漠戈壁中过夜的事也时有发生。盆地素有火炉之称,气温高、路况差,蔬菜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小镇去采购,即使是刚下架的新鲜蔬菜,经过颠簸运至分公司后也常常大半腐烂,生活给养十分不便,半个多世纪来都处于“水靠拉、电靠发、路靠压”的状况,工人们住的地窝子,通风能力极差,一到晚上蒸笼似的蚊子、小咬满屋飞,翻腾到凌晨三四点都不能入睡。经过这两天的参观,老前辈们说,若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置信宏达盐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工业盐现代化采盐设备、食用盐流水作业、一排排红顶白墙的职工宿舍,地砖、空调、手机、电脑、热水澡、冷藏车运输蔬菜,柏油马路几乎直通盐湖,公司的变化令人非常振奋,环境与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面对盐湖的沧桑巨变,老前辈们激动地感慨:如今的盐湖真是戈壁天堂!

参观结束时,公司领导热情洋溢的说:宏达盐业经过60 多年的发展,由一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今天全疆最大的制盐企业,这是两代宏达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老前辈们辛勤工作的结果,你们是宏达盐业的创造者,宏达过去的成就是由你们创造的,今后宏达盐业的发展需要当代宏达人继续努力。我们一定会发扬老前辈身上的优秀品质,把传承到我们手中的宏达做优做强,这是当代宏达人对老前辈们最好的回报。

猜你喜欢
老前辈食用盐宏达
食用盐选购有窍门
老前辈的小法宝
鹧鸪天 悼念李维嘉百岁老前辈
水的温度对盐的溶解度有影响吗?
浦东:雄安“老前辈”
解放J6
土豆可辨真碘盐
食用盐对青海牦牛增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