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名中医李丽芸调周辨治经期延长经验*

2019-01-10 09:01:13王彦彦王小云黄旭春顾春晓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血热经血经期

王彦彦,王小云,徐 珉,黄旭春,顾春晓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20)

李丽芸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在调周辨治妇产疾病方面颇有建树,强调“种子当先调经,调经以肾为本”。本文总结了李丽芸治疗经期延长的经验,重点剖析其调周辨治本病的理论基础,并附有病案以供借鉴。

1 经期延长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典籍关于经期延长的记载可追溯至隋代《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提出“月水不断”,并指出过度劳累伤于经脉,冲任之气虚损,经水失约、体虚乏力、面色无华诸症方现。后相继有《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女科证治约旨·经候门》等指出,经期延长的病因与治则均与冲任受损、外邪客于胞宫、血行不摄关系甚密。故总结其经期延长的中医病因病机,无外乎肾虚、阴阳失调、血热血瘀、脏腑内伤等。

1.1 肾虚、阴阳失调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可知女子七岁“齿更发长”,二七月经来潮均依赖于肾气充盈,肾气衰则开阖失节,月经紊乱,经血排泄失度。《素问·节藏象论篇》有言:“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藏精,肾气充,精气盛,方能化生血,天癸充盈,精血注入冲任,癸水如期而至,而后能化孕育之功。《傅青主女科》有:“经水出诸肾”之经典论述。肾为阴阳之根,肾之阴平阳秘、消长变化有节则子宫藏泄如常,肾之阴阳失调、藏泄失控发为经水不断,故李丽芸认为肾虚、阴阳失调乃经期延长发病之本。

1.2 血热血瘀

李丽芸认为血热血瘀乃本病的发病之标。肾阴亏虚,水不涵木,暗伤肝阴,肝肾阴虚,阴血津液不足,阴不维阳,可引发血热之症;肝体阴用阳,肝阴不足,其疏泄功能失司,加之情志不遂可致肝郁化火,亦可引发血热。热伏冲任,血热扰动血海,迫血妄行,导致经期延长。

血瘀是本病发展过程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导致经期延长的病因。肾阳虚精气亏损,温煦乏力,血气运行动力不足而致瘀阻经络;肾阴虚津液不足,阴亏血少,脉内血气失畅因虚致瘀。此外经期余血不净,离经之血滞留冲任胞宫,或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气滞亦可形成血瘀。瘀阻冲任,血海不宁,经血妄行,胞宫受阻,血不归经,发为经期延长[1]。此外引起血瘀的病因还有外邪,同时血热、血瘀亦可伤肾,加重肾虚、阴阳失调之象,加之肝肾亏虚、血瘀血热烦扰,病人心有不快,忧思难平,情志不遂,亦可加重症状[2]。故肾虚乃经期延长之本,血热血瘀为其标,二者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冲任胞宫经脉受损,月水失约,以致经期延长,抱恙不快。

1.3 脏腑相关

李丽芸指出,经期延长的发病常非单一病因,以肾虚为本,与脏腑、冲任、胞宫胞脉关系密切。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精血互化,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肾和调,胞宫藏泻有序。肾气虚,阴精不足,母病及子,肝肾内伤,若素体性格内向、情志忧郁则肝气不舒,失于疏泄,泻藏失节,血海蓄溢失常,则经水淋漓不尽[3]。肾乃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先后天互相滋养为胞宫提供能源动力。若先天影响后天,脾气虚弱,化生气血之能受损,冲任胞宫失养,血失统摄,冲任不固,经血妄行可发为经期延长。心主血属火,肾主水,心火与肾水相济则阴阳调和,开阖得宜;若肾水亏于下不能济心,则心火亢于上,心肾不交,气血逆乱,热迫血妄行,可致月水不断[4],故本病还常见肾虚肝郁、脾肾两虚、心肾不交之表现。

此外,若病情缠绵日久,气随血耗亦可致阴随血伤,经血失统,阴虚复生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反果为因。又因出血日久,离经之血留而为瘀,瘀阻冲任胞宫,瘀血不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而妄行,经期延长之症加重[5-6]。因此虚瘀热因果互干,肾虚与他脏功能失调互相影响,气血失调,冲任胞脉损伤,均为经期延长的病机。

2 经期延长的调周辨治

李丽芸认为,月经病的治疗既要审症求因,辨证施治,又要结合所处不同月经时期特点进行辨治。根据经期延长肾虚为本、血热血瘀为标,脏腑相关的病因病机特点标本兼顾,提出补肾调周辨治,以补肾调经止血缩短经期[7]。认为经期延长者排卵大多正常,但见黄体功能不全,其治疗应从经后期及黄体期着手以治本,并在行经期辨证止血以治标,标本兼治,既可调整月经,又可恢复脏腑气血阴阳平衡。

2.1 月经后期补肾精

李丽芸认为月经期经血排出阴阳消减,经期过后血海亏虚、冲任不足,此后至排卵期前应促进血海、冲任恢复如常。经期结束后至排卵期前需注意充养肾精。肾阴乃卵子发育的物质基础,肾阳乃卵子成熟的先决条件。提倡在此阶段给予辨证,若肾阳虚(症见畏寒怕冷、四肢冰冷、腰酸痛,舌质淡,苔薄且白,脉沉)需选用1号补肾阳方以温补肾阳,促进卵子成熟。方药:洋藿叶、仙茅、熟地、鸡血藤、菟丝子、鹿角霜、当归、枸杞子、白芍;若肾阴虚(症见手足心热、多梦易醒,唇红舌暗,苔少脉细)宜选用2号滋肾阴方补肾滋阴降火,为卵子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方药:旱莲草、女贞子、山萸肉、当归、白芍、熟地、麦冬、春砂仁、生地、枸杞子;若肾精亏虚证(月经来潮晚,或婚久无子,或高龄,月经量少,素体虚弱,并常兼具肾阳虚和肾阴虚的证候,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宜选用3号补肾精方,既滋补肾阴、填精生血,又温补肾阳、益精强肾,保证卵子的正常发育和生长成熟。方药: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北芪、怀牛膝、鹿角霜、枸杞子、熟地黄、丹参、川芎、菟丝子。

2.2 黄体期补肾健脾养肝调和阴阳

李丽芸指出,排卵后直至月经前,肾气处于阳长阴消之状。肾阳可温煦脾土,脾主气血生化,生化有源方可充盈血海,血气经脾之化生后藏于肝,故阳气浮越为此期生理特点,气机失调为其常见的病理特点,以肝郁气滞、脾气不升之症多见。临床中脾肾两虚证患者常见其BBT虽有双相,但高温相短,或爬坡升温,或高低温相温差小于0.3 ℃,呈现较为典型的黄体功能不全。结合现代医学中排卵后黄体发育欠佳所致黄体功能不全,引发内分泌紊乱,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容受性不佳,难以保证受精卵着床种植及其早期发育,进而可导致月经不调、反复流产、不孕不育等。针对此阶段经期延长病患,李丽芸认为应以补肾健脾、平补阴阳兼以调肝之法为治则,以调经固本促进黄体发育和功能恢复,多选用8号补肾健脾方以平补脾肾。方药:桑寄生、川断、旱莲草、菟丝子、白芍、春砂仁、太子参、熟地、淮山、茯苓、白术。补肾忌用辛温躁动、大温大热及过于滋腻之品,健脾以益气为主并注重行气,调肝重在补养肝血疏导肝气,总以调和阴阳为要。在关于黄体功能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对比中,可见能显著改善黄体功能,促进经期缩短。

2.3 经前期及行经初期行气活血、化瘀通经

根据血海满则溢理论,李丽芸分析未受孕女性经前期胞宫经血外溢,需疏肝解郁,保持疏泄畅通,经血方能如常下泄,量由少增多,逐渐减少直至排尽,则可避免瘀血内生,经期延长。若血脉瘀阻病因未除,新血不得归经,肝郁气滞形成瘀阻,则经期延长且愈发加重。行经初期经血“以通为用”,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经。故选用10号化瘀通经方专用此阶段,在月经初期量甚少,月经来潮不畅,点滴而出,经血色暗挟血块、下腹坠胀感等症状中应用,可获得显著效果。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皮、丹参、香附、郁金、鸡血藤。方中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臣以当归活血养血调经,香附、郁金行气活血,佐以丹参祛瘀调经、活血止痛,赤芍、丹皮凉血活血,鸡血藤增补血活血通络之功,共奏活血化瘀、行气养血、通经止痛之效。若患者气滞之象明显,如合并痛经以胀痛为主、小腹或肛门坠胀痛、经前乳房胀痛等,常在该方基础上加用元胡、木香以行气止痛,白芍、炙甘草以柔肝缓急止痛。

2.4 行经后期止血补虚

在行经后期,若经量偏多、淋漓不尽,应以止血为要,兼补虚消瘀清热。李丽芸认为,临床以脾肾两虚(全身乏力、倦怠头晕、气短、行经后期出血偏多、色淡,舌淡苔白,脉沉)、阴虚血热(经期延长,点滴淋漓难净,血色暗红,腰酸,舌质红,苔少,脉弦细)2个证型多见,临证应辨证选药治疗。脾肾两虚者多选用9号补肾益气摄血方,健脾益气,补肾固冲。方药:岗稔根、党参、制何首乌、炙甘草、白术、补骨脂、川续断、益母草、血余炭、黄芪、艾叶,随症加减化裁。方中岗稔根为君,有补血止血、健脾补气之效;臣以何首乌、白术、党参、黄芪、炙甘草等健脾补气、摄血之药,佐以川续断、补骨脂等补肾固冲之药,并以益母草、血余炭、艾叶等司化瘀止血使药之职;益母草活血化瘀调经,血余炭收敛止血而不留瘀,艾叶温经止血,全方合用肾气得补、脾气得健、冲任得固、经血得止。阴虚血热者多选用20号凉血止血方,可达止血凉血、清热去火之效。方药:紫珠草、制何首乌、白芍、珍珠母、墨旱莲、丹皮、岗稔根、太子参、阿胶。方中紫珠草凉血清热止血为君,臣以墨旱莲、制何首乌、白芍等滋阴补血,岗稔根、太子参健脾益气以摄血,佐以丹皮等凉血活血化瘀,珍珠母滋阴潜阳,阿胶养血止血,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之效,对于出血日久病患疗效显著。此外,发现行经后期多见血瘀之症,故主张配合益母草、血余炭、三七粉、茜草等活血止血、祛瘀生新之品。

3 典型病案

刘某某,女,27岁, 2017 年 7月23日初诊:主诉经行时间延长8个月,已婚孕1人流1(2016年),有生育诉求,平素白带不多。月经周期27~32 d,经期12 d。LMP2017年7月10~21日,来潮不畅,初为点滴淋漓,第4天增多如正常月经量。症见经血色暗淡挟血块,伴腰酸,头晕心烦,精神不佳,四肢凉,舌质淡红,苔白脉细。BBT双相:高温相7 d,BBT移行时间大于3 d,高低温差小于0.3 ℃。妇科检查示外阴阴道正常,宫颈轻炎,子宫前位,大小活动正常无压痛,右附件区稍厚无压痛,左附件区未及异常。B超示周期第 13天内膜 6 mm,黄体期(BBT升温6 d)性激素检查FSH 5.84 IU/L,LH 9.807 IU/L,E2136.3 pmol/L,PRG26.3 nmol/L。诊断经期延长(肾气亏虚型),治宜补肾益气。处方:熟地黄、菟丝子各20 g,黄芪、怀牛膝、鹿角霜、丹参、桑寄生各15 g,仙灵脾、巴戟天、当归各10 g,川芎10 g。

2017年8月2日二诊:症见头晕心烦、肢凉改善,大便溏,口淡,疲倦,舌淡红,苔白,脉细弦。BBT爬坡升温,高低温差0.2 ℃。考虑患者处于黄体期,以补肾健脾、平补阴阳为法。处方:党参15 g,桑寄生15 g,川断10 g,旱莲草15 g,菟丝子20 g,白芍15 g,春砂仁5 g(后下),熟地15 g,淮山15 g,茯苓15 g,白术10 g。

2017年8月13日三诊:末次月经8月9日,来潮较既往通畅,前2 d量偏少,第3天增多如正常月经量,伴轻度痛经。现为月经第5天量中色暗,气短懒言,经前BBT高温相10 d。患者处于行经后期,以补肾益气摄血为法,使经血得收。方药:岗稔根30 g,补骨脂10 g,续断10 g,党参20 g,黄芪20 g,制何首乌15 g,炙甘草5 g,血余炭10 g,白术10 g,艾叶10 g,益母草20 g,嘱月经干净后继服首诊处方。继续此法治疗 2个月,2017年 10 月 18 日复诊,月经来潮通畅,第2天经量如常,7 d干净。复查性激素E2418.5pmol/L,PRG40.23 nmol/L。嘱继续服药2个月以达巩固之效,据月经周期调整处方,以补肾填精为要务。3个月后月经周期、来潮时间、经量、色、质、性状基本恢复如常(本文承蒙李丽芸教授亲自指导,谨致谢意)。

猜你喜欢
血热经血经期
经期延长是怎么回事
伴侣(2023年3期)2023-04-10 16:18:45
“大姨妈”应接不暇或子宫肌瘤作怪
家庭医学(2022年20期)2023-01-09 10:21:34
经期用药须谨慎
女性经期怎么吃都不会胖吗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重口味”容易月经过量
经血发黑怎么回事
经血逆行说倒经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11
夏天,脾气随“血热”而来
幸福(2017年24期)2017-09-01 16:05:08
经血颜色发黑是何因
伴侣(2017年1期)2017-01-10 18: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