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义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 辽宁大连116100)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临床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气喘、胸闷等,具有难治愈、复发率高的特点,该病有比较多的证型,寒哮喘型是较常见的一种[1]。常规的西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易复发,且不良反应明显[2]。所以临床中医药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出一种具有临床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的药物。中医治疗中选用小青龙汤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型的常用药方,本文以本院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型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进行支气管哮喘寒哮型治疗的患者84例,根据住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3.15±3.41)岁,体质量43~75 kg,平均体质量(55.12±0.65)kg,高中以上学历24例,高中以下学历18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1.16±3.23)岁,体质量45~69 kg,平均体质量(57.12±0.68)kg,高中以上学历19例,高中以下学历2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包括:患者若感染细菌则给予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患者若感染病毒则给予阿糖腺苷治疗,患者若感染支原体则给予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支持和β2受体激动剂持续雾化吸入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药方包括:炙麻黄5 g,五味子5 g,炙甘草5 g,细辛5 g,干姜10 g,桂枝10 g,白芍10 g,加地龙10 g,僵蚕10 g,半夏15 g,患者每天煎服1剂,每天2次,5天一个疗程,共治疗30 d。
1.3 疗效判定标准:以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作为疗效判定的标准,显效包括:患者胸闷、咳喘等临床症状消失,饮食、睡眠质量良好,7 d内没有出现气喘发作;有效包括:患者个别临床症状消失,但有时咳嗽,7 d内出现气喘发作;无效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消失,经常出现胸闷、气短、乏力,7 d内出现气喘发作的次数≥3次。统计两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及概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若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显效30例(71.43%),有效8例(19.05%),无效4例(9.52%),总有效率为90.48%(38/42)。对照组患者显效25例(59.52%),有效7例(16.67%),无效10例(23.81%),总有效率为76.19%(32/42)。两组间对比存在差异,但有统计学意义(P<0.05)。
支气管哮喘其发病的原因有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后天因素包括环境、药物、食物等,此疾病是由于气管遭到细菌等入侵时而引起炎症,最终形成支气管哮喘[3]。此病具有不同的类型,且不同类型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其中的寒哮型哮喘就是多发于春冬季节的一种,而且还惧怕寒冷,在发病时还会出现感冒,使病情更加的严重[4]。
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就是使用β2激动剂或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此药物就是麻黄碱其中的一种成分,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以此来达到治疗哮喘的效果。常规的西药治疗不但效果欠佳,还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本文使用的中药小青龙汤中麻黄可平喘宣肺、散寒发汗;五味子可生津益气、宁心补肾:干姜可以燥湿消痰、温肺化饮;桂枝可止痛散寒、发汗解肌、通脉温经;白芍可以镇痛镇静;细辛具有解热、抗炎作用,能增加肺灌流量;半夏具有化痰燥湿,是治疗咳喘、呕吐以及痰湿水饮重要的药;炙甘草起到调和诸药的效果。整个药方具有化痰燥湿、镇静消炎、发汗解肌的功效。现代医学药理表明[5],麻黄含有很多成分,包括:生物碱类、挥发油、多糖、黄酮类、酚酸类等。麻黄碱具有利尿、发汗、平喘、镇咳、抗过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高血压解热、抗病毒以及影响神经肌肉传递等作用。
本次的研究结果为观察组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常规的西药治疗中加用小青龙汤比西药的常规治疗效果显著,小青龙汤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咳嗽、气喘、咯痰胸闷等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