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子再少一些,自由再多一些

2019-01-10 00:55储冬生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一节课概念空间

◇储冬生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大部分课堂留给学生的探究空间依然有限。

教学应“框子再少一些,自由再多一些”,老师们大都认可这样的理念。上课前,大家都是带着美好的愿望来的——今天我一定给学生留足探究的空间。遗憾的是,当课堂进行了一小会儿,常常会听到这样熟悉的话语:“同学们,请大家都将手中的任务停下来,看老师这里……”算了,还是听老师讲吧!于是,教师又重新回到课堂中心。

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有力的行动呢?我认为“聚焦大概念,设计好问题”应该是重要的策略和抓手。

首先,思考“教什么”的时候,要着力聚焦“大概念”。教学需要关注细节,但不能沦陷在“细枝末节”之中。“大概念”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聚焦的是那些反映学科本质及其特殊性的、构成学科框架的概念。从知识角度看,大概念是奥苏伯尔所说的上位知识,是学科知识系统的细胞核;从课程角度看,通过大概念可以构建“简约而不简单”的课程内容框架,以达到“少而精”的目标。所以,看一节课,不仅要看教师“教了什么”,更要看教师“没教什么”。

其次,思考“怎么教”的时候,要用心设计“好问题”。从某种意义上看,能够设计出好的问题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一节课,教师能提出两三个有意思的问题,课堂就活了。以“7+8”的教学为例,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种状态:

倘若我们说:7+8=15,请记住! 这纯粹是告诉!倘若我们说:7+8 等于15,是吗?学生只需要说:是。这与告诉没多大区别!

倘若我们说:7+8 等于多少? 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不但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还要阐述各自的理由。这就有了一些自由,留出了一些空间,但是学生对这个话题未必感兴趣,所以他有可能只是被动地参与。

倘若我们说:今天继续学习加法,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7+8=12……这时候,学生都瞪大了眼睛:老师,7+8 不等于12,前面我们学习的7+5才等于12……于是,他就会想尽办法说服老师:7+8 不能等于12,而应该等于15。这时,探究就可能成为一种内需,学习就自然发生了。

最近,设计了一节新课,整节课就围绕一个扑克游戏展开。看着手头的扑克牌,我突然觉得上课就像玩扑克牌游戏,至少有相似的地方。过去教师上课总是将一张一张牌发给学生,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现在教师常常将两张、三张一起发,这跟过去的教学比起来,无疑是有进步的,但是变化并不大。其实,我们可以尝试把一副牌分成两三把都发给学生。或许,这就有点“教学板块”的意思了,在“每一把牌”内部是可以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的。

也许会有人说,如果把一副牌全都交给学生,不就留给学生更充分的空间了吗?我认为,如果什么都不管,就把一副牌全甩给学生,教学就沦落为“放羊”了。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不是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首先就体现在这两三把牌 “怎样分”“如何排”“什么时候发”“怎样发”上!能力强的教师在课堂上看起来权力是很小的,却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他总能在关键处发力。 教师的权力小了,“框子” 自然就少了,“自由”自然就多了,空间自然也就大了!

猜你喜欢
一节课概念空间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