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艺术是将艺术的场域、界限,边际更加扩大化、公有化、市民大众化。公共艺术是解决审美、社会民主、大众权利问题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形式中的视觉元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在视觉关系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公共艺术形式上的对照和呼应,就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对比,又如天上众星皆拱北的融合一样。
关键词:公共艺术;对比;融合;形式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7-0018-01
一、引言
当今社会下的公共艺术是在场所上的开放和大众参与的艺术创作,促成了具有大众思想,大众话语,凝聚大众意志、表达大众诉求的具有平明主题的艺术形式,让艺术和社会生活真正的结合。公共艺术在空间中不仅单一的去强调构造空间的语言,更多的强调了在空间中人与人、人与环境永恒的对话,关注在地性的真实空间,人内心当中的心灵精神空间,以及综合的多元思维众多因素。如拥有极度完美、高度美学作品的杰夫·昆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大众沟通的艺术创作,他汲取广告业、销售业、娱乐业等产业形式的视觉表达形式,从中获得灵感,创造出大众的艺术作品。
二、公共艺术的形式
(一)公共艺术与尺度
设置公共艺术时和美术馆的摆放陈设是截然不同的。公共艺术更多的关注在空间中的比例,要考虑到观者的心理尺度和生理尺度,尽可能的让观者在视觉上舒适,观者看到物体会偶发进行联想,或者可以带领不经意路过的过路人进行关注且具有精神的投入。不再一味的追求高大,比较突兀的不连接与周围的环境以及群体的生活经验。公共艺术合理的尺度,链接大众生理、心理的时势变化。公共艺术关注叙事的、民间的方式,让观者不再仰视在平视的视角下,在公共的场域下无距离的融入,成为观者公共的纪念碑。
(二)公共艺术与秋序
尽管公共艺术会受到较多的外在条件的制约,但是如果公共艺术所处的物域中能够以和谐的比例和恰当的体量感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而又秩序的存在,将在整体上提升所在场域的综合品味内涵。
从解剖层面来说,公共艺术所处的整个大的场域中进行细节的剖析,会形成比较丰富的多个层次面,这些层次互相关联作用,有秩序的让整个大环境融合在一个形式之中,体现出作品的秩序美。
(三)公共艺术与环境
公共艺术的完美的视觉效果离不开视觉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公共艺术中作品要与环境同形同质,或者异形异质,所产生的的美感都是环境和作品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作品中保留其特殊的形式,或者剔除其特殊的形式,都是围绕环境所产生的的,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突出其作品的美学性、功能性、价值性。
(四)公共艺术与场域位置
公共藝术与场域的位置有居中和从属的关系。比如一些大型的代表性的在历史上、宗教上有世俗权力的公共艺术就由整体中心位置来支配。在历史的长河发展中,具有代变性的公共艺术形成“中心化”,构成了环境主导力量。
公共艺术另一种场域的位置是去除中心化,也就是一种从属的位置关系,比如壁饰等在公共艺术整体上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公共艺术形式的对比和融合
公共艺术形式的对比和融合主要考虑的是形式上的对照和呼应,在作品中呈现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公共艺术形式的对比
在公共艺术中强调作品的特殊性,让作品独立于环境而存在。
1.公共艺术造型的对比
在进行公共艺术一个项目的前期制作时,要对其环境、人文情怀、和氛围进行考察,在设置公共艺术的时候的造型的制作上。在所处环境中如繁缛复杂的背景中加入单纯简单的几何形造型也别有一番风味,或者造型所采去的线条之间的对比,直线和曲线等来突出公共艺术作品自身的美学价值。
如贝聿铭在巴黎罗浮宫广场前的玻璃金字塔,他应用了简单的几何形和繁缛复杂的背景形成造型形式里尖锐的对比。
2.公共艺术材质的对比
在公共艺术作品中,由于作品的综合性和当代性,在材质方面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比如陶瓷、铝合金、铸铜等材质,在环境塑造的公共艺术作品中对材质的选择也是非常考究的,如加拿大多伦多市区的一件由铝材质做成的“冰山”,与周围的钢筋水泥土的建筑物形成材质上的对立,产生清新和浑浊的,动感和静态之间对比的形式效果,给整个都市的人们提供意外惊喜的视觉享受,以及新的精神内涵。
3.公共艺术色彩的对比
在公共艺术的设置上,对色彩的应用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在色相的对比上,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不同的颜色和同种材质应用上和不同种材质的应用上分别形成的感觉也是不同的,给人的直观感受和内在精神启发也不相同。公共艺术互补色对比的应用、相似色对比的应用、无彩色对比的应用,明暗色对比的应用,在整体环境中所所塑造出来的内涵也由内而外散发着不同的视觉观念。如美国雕塑家考尔德的《火烈鸟》位于芝加哥市政广场上高15.9米,用红色钢板焊接而成的火烈鸟作品,作品的样子以弧线和斜线为主,色彩为热烈的红色,姿态轻盈,与周围的灰色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生命的自由姿态,具有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
(二)公共艺术形式的融合
公共艺术在所处的环境中追求与环境的同形同质,相辅相成的效果,在形式尽上可能的与环境融入,在作品中剔除过多的特殊性,如在材质上、在感觉上、在科技上、在产业上的融合。
1.公共艺术融合的介入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艺术之间的门类在科学的角度上越来越专业,但是在参与的成分上,相邻领域的碰撞、交汇上出现了模糊的概念,形成了不同的新形式。如公共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相交叉结合,使得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创造出易于被接受、易于传播、便于交互体验的艺术作品。如公共艺术和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创意的融合,IBM户外广告,在人和人不受约束的的机制中,创造出一种和谐、自由、博爱世界。
2.公共艺术融合的名族元素
随着时代的更新,公共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时代和人民之间的穿插的纽带,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产物、是传承名族文化的重要的汇合体,只有公共艺术和名族文化有机的联系起来,才能使得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让公共艺术更具历史价值、精神灵魂魅力,让人民大众更具归属感。
四、结语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广泛的设计定义中,就如我们的时代一样,日新月异,变动不居,难以控制。公共艺术可以是“公共性”“在地性”“介入性”的,也可以是新媒体下的“虚拟性”的,但是都秉承着在形式上的美学的造型尺度的合理和材质选取的至善尽美、设计原理对设计要素的分析和对比,以及让现代设计理念和名族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1]强盛.推荐艺术史领域的一部新作[N].光明日报,2005-04-19.
[2]李敏稚.探求“空间”和“建构”体验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04).
[3]张耀军.构成教学新模式探究与实践[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s2).
作者简介:杨芳(1991-),女,甘肃武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